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关于马嘎尔尼访华,英方的记载多是马噶尔尼不认同英国是中国的藩属国,为了维护英王的尊严,选择了单膝下跪;而中方的记载却出现英使最终还是向乾隆皇帝行了代表藩属国的“双膝三跪九叩”礼。这种差异说明(     
A.历史记载带有主观意图B.史料无法反映历史真相
C.两则记载没有史料价值D.清朝同意英国贸易需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诗歌是时代的反映。杜甫、白居易等诗人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唐诗中保留了大量历史记录,通过对唐诗的深入研究,他撰写了《元白诗笺证稿》等史学名著。这说明
A.唐诗是研究唐史的一手史料B.唐诗真实反映唐朝社会状况
C.诗歌拓展了史学研究的领域D.历史研究必须用诗歌来印证
3 . 李鸿章是晚清著名政治家,以下为若干史料记载。如表相关推论正确的是
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吾国以洋务衰也?……至甲午之败,其难辞其咎也。1901年梁启超《李鸿章传》
李鸿章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元凶,其“自强”新政过程是中外反革命勾结的过程,甲午战争失败更是其军事上消极抵抗和外交上积极投降所致。1955年胡滨《卖国贼李鸿章》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的奠基人、开创人,有爱国主义之心、民族主义之情,但也有误国之处。2019年陈旭麓著、傅德华编《中国近代人物评论》
A.《李鸿章传》为研究李鸿章的一手史料,其可信度相对较高
B.《卖国贼李鸿章》相对客观公正的评述了李鸿章的功过是非
C.《中国近代人物评论》片面强调李鸿章的功绩,具有主观性
D.文献史料体现了作者的主观立场,并受时代发展趋势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管子》记载,蚩尤在葛卢之山发现了最古老的铜矿,炼成了刀剑和铠甲,这就是中国宝剑的起源。但汉代小说《十洲记》却坚持认为,最古老的宝剑来自西方世界,是周穆王征伐西戎,迫使对方交出的“昆吾割玉刀”。这说明
A.《管子》的记载符合历史真实B.历史叙述不能再现历史事实
C.只有一手史料才具备历史价值D.史学研究需多方史料来印证
2022-03-05更新 | 173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盐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等早期著作中以“托古改制”的手法提出了向西方学习、行君主立宪的主张。而根据内廷档案《故宫藏光绪二十四年内府抄本〈杰士上书汇录〉》的记载,戊戌年康有为上呈给光绪的两本变法参考《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非但不主张限制君权,反而鼓励光绪师法俄日,大张君权。由此可以得出(       
A.原始档案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B.历史研究需对多项史料进行对比互证
C.综合多种历史记录即可了解客观史实
D.通过文献研究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6 . 1895年5月—10月,台湾人民掀起反割台斗争。当时,大陆一位画家据此创作下了图(注:桦山资纪是日本首任驻台总督)。该画(     
A.反映了反割台斗争的真实状况B.是研究反割台斗争的一手史料
C.表达出民众对斗争胜利的愿望D.旨在动员全民族力量团结抗战
2022-08-28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南京博物馆收藏的殷墟甲骨文共有3000余片,经古文字专家辨认考证,上面所记载的商王世系与《史记·殷本纪》中的相关记载基本一致。这表明(       
A.出土文物可以用来检验传世文献的可信度
B.传世文献在史料价值上远高于出土文物
C.对商王世系的研究考古界一直存在着争议
D.出土文物能够更全面地揭示历史的真相
8 . 为了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一个纵向的历史的了解,郭沫若从1928年开始了对中国社会史研究,他通过对文献与实物史料分析,认为中国历史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阶段,这引起了学术界与思想界的强烈震动。郭沫若此举
A.使学界对历史研究的方法趋同B.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
C.让学界逐渐重视运用一手史料D.改变了民众对社会史的认识
9 . 关于中共一大召开的具体时间,毛泽东只记得是“放暑假,天很热”,董必武则认定是7月,但并不清楚具体时间。学者邵维正根据当事人的回忆录,查阅共产国际的俄文档案及当时的报刊杂志,考证出大会开幕于1921年7月23日。由此可见(       
A.个人回忆的史料价值不高B.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
C.探寻历史真相需多元互证D.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
10 . 下列是两位学者关于屯田制的研究。据此可知(       
研究资料研究结论
甲学者《魏志》建安元年许下屯田之后,“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曹魏屯田制解决了军粮问题,推动统一北方。
乙学者曹操《请增封荀彧表》在许下屯田后的第五年官渡之战时,曹操“时众寡粮单,图欲还许”。屯田制可能未解决军粮问题、未起到统一北方的巨大作用。
A.屯田对北方统一无影响B.历史解释主观随意明显
C.史学真相最终无法定论D.史料记载影响历史研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