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欧洲列强间的合纵连横更趋白热化,联合、遏制、威逼、妥协,外交上的阴谋、阳谋迭出。围绕着巴尔干地区以及海外殖民的争夺,逐渐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奥、意三国同盟。两大阵营的对峙、博弈暗含了各种矛盾与相互仇恨,其中令法兰西上下彻骨痛恨的,就是踩着法国迈向欧洲大国之巅的近邻德意志。虽然在1905年和1911年两次摩洛哥危机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都从德皇威廉二世那里占了些便宜,但对法国而言,这只是复仇的序曲罢了。19146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刺杀,使老皇帝约瑟夫一世悲痛欲绝。奥匈帝国立即向自己窥视已久的塞尔维亚宣战,俄国、德国先后加入,法国也找到了报仇的良机。马恩河激战,法国由败转胜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信心,而德国则面临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1916年,西线又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极其惨重。

——摘编自吴广伦等《老漫画中的法国史》

材料二   “一战”后,德意志、奥匈、沙皇俄国、土耳其帝国全部消失;欧洲很多工业区都遭到破坏,而美国工业却得到了大发展;欧洲列强的厮斗破坏了其原本树立起来的统治有色人种的形象。殖民地居民在参战后,不再对殖民者恭顺谦卑了…威尔逊的“民族自决”在欧洲乃至殖民地广为流传。列宁的思想被更多的欧洲人接受。1919年,孙中山宣布:“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中的唯一的伙伴和兄弟就是苏俄工农红军。”

——摘编自乔公玄重《每天读一点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及中国的影响。
2 . 图1、图2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医疗保障体制的示意图。由此可知,我国的医疗保障体制(       

图1

   

图2

A.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B.注重对农村居民的保障
C.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D.推动了预期寿命的提升
3 . 如图是考古学者根据庙底沟与半坡两个地方出土的尖底瓶,所绘制的样式及变化图。据此可知(     

图1 庙底沟类型尖底瓶型式演变                    图2 半坡类型尖底瓶型式演变
A.双方存在频繁的经济交流B.造型变化是自然环境演变的产物
C.原始社会手工业创新度低D.中华文明早期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2024-01-2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下列文学艺术作品中关于人物衣着服饰特点的叙述,反映了魏晋文人(     
人物衣着服饰特点出处
画中几位文人的装束与神情桀骜不驯、藐视世俗。在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砖印壁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文中叙述刘伶裸体坐于室内饮酒,客人来了不为所动,辩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晋朝陆机《晋记》篇
画中魏晋文人服饰清净高雅、超凡脱俗。唐末画家孙位所作《高士图》
A.雅俗杂糅的审美取向B.对时代的回应
C.自由洒脱的生活习性D.对儒学的背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世纪欧洲城市大多都有城墙、塔楼、城门等防御工事。下图为地中海地区佛罗伦萨城市防御工事图。该图从侧面反映了(     

A.工商业经济快速发展B.军事防御功能的强化
C.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D.城市以同心圆式扩张
2024-05-07更新 | 58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图1、图2所示为出土于江西靖安的两件青铜器,据推断,其主人应为春秋晚期的徐国国君义楚。炉盘下方的铭文中出现了“令尹”(楚国官职)、“荆”(楚国别称)等词汇,字体秀丽,颇具长江流域古文字风格。对此认识最合理的是,徐国青铜器(     

A.严格遵循礼制B.广泛用于出口
C.做工相对粗糙D.呈现地方特色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敦煌文化成为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四大文明体系交汇融合的结晶。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就是一个缩影……通过丝绸之路,各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实现了交流和对话;通过丝绸之路,中国走向了世界,不同文明实现了交流互鉴。

中华文明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广阔胸襟,不断吸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敦煌文化和丝路精神。季羡林先生说过: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

     ——摘自新华网

材料二   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纂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并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并不只是单向的西学东渐,与之相伴相随的还有一个中学西渐。葡萄牙在租借澳门后,中国产品如丝绸、陶瓷、茶叶等,更多地输往欧洲。一些传教士推介孔子思想的同时,将儒家经典如四书及《周易》《书经》《孝经》《诗经》《札记》等翻译为西文出版。葡国传教士曾德昭的《大中华帝国志》,全面介绍了中国历史、地理和思想史等方面的情况。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四卷)》与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敦煌文化成为四大文明交汇融合结晶的原因及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影响。
2023-03-23更新 | 390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所示是皇帝礼佛图浮雕。该浮雕描绘了孝文帝头戴冕旒,身穿衮服,在交领宽袍、广袖飘垂的文武官员等人的簇拥下,缓缓行进的场面。该图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时期(     

A.对正统思想的推崇B.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
C.传统礼仪得到恢复D.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世界有种最大的潮流,而为各方面所极力要求实现完成者,就是“德谟克拉西”(民主),以前表现于生活各方面的专制主义和大某某主义,到了现在都为德谟克拉西所战败了……再看中国近十余年来底政治,愈可证明德谟克拉西有重大的势力。无论什么贵族,什么军阀,凡是附和德谟克拉西的,都一时得了势力,凡是反抗德谟克拉西的,都必终归失败或灭亡。

后德谟克拉西而起者,为伊尔革图克拉西(Ergatocracy)。Ergates 在希腊语为“工人”(Worker)之意,故伊尔革图克拉西可译为“工人政治”,亦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德谟克拉西,在俄国劳农政府成立以后,制度与理想全为新创,而却无新字以表章之,故政治学者创 Ergatocracy一语以为表章此新理想、新制度之用。……将来到了基础确立的时候,除去少数幼稚、老休、残疾者外,其余皆是作事的工人,各尽所能以做工,各取所需以营生,阶级全然消灭,真正的伊尔革图克拉西,乃得实现。

——摘自朱文通等整理编辑《李大钊全集》

(1)根据材料,概括李大钊的观点。
(2)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对材料中李大钊的某一观点进行论证。
2023-06-21更新 | 1025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10 . 1592年,荷兰出版了《摩鹿加群岛》海图。该图描绘了从中国南部沿海、中南半岛,一直到所罗门群岛的东南亚海域。图的下方绘制了肉豆蔻、丁香和檀香等当地特产,并附有简要说明。这幅海图的出版(       
A.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B.体现了区域物种的交流
C.促成了黑奴贸易兴起D.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