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下图(漫画)反映的是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现象,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两条腿分别代表发达的轻工业和落后的农业  ②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农业全盘集体化   
③反映了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④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影响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⑤制约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③④⑤
2021-08-23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祯,字伯善,元初东平路泰安州人(今山东泰安)。曾出任泰安州教授、旌德县尹、永丰县尹,游宦南北,博学多识,任职地方期间勤政爱民,劝导农桑功绩显著。他所作《王祯农书》继承了中国古代农书编纂的优良传统,顺应了元朝重视农事经验总结的潮流,书中各卷目都反复强调政府劝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王祯农书》由《农桑通诀》《百谷谱》和《农器图谱》三个部分组成,全书十三万余字,广泛涉猎农林牧副渔业多个层面。其中《农器图谱》部分,绘制了306幅图画,收录了105种农具,占到全书篇幅的五分之四,这在农学史上是首创之举。全书将农具分成二十门,每门细分若干项,每项之下又专门画一图演示,并配以文字注解说明。王祯还精通机械工具制造原理,复原了一些失传的农具。如根据《后汉书》的记载,绘制出了水排的样式图形。另外,如牛转翻车、水转翻车,都是王祯自己所创制,加以试验成功之后载入农书。该书付梓之后,立刻引起世人的关注和追捧,其影响甚至超过了元朝官方主持编订的《农桑辑要》。明清时期的农学书籍,很多都沿袭了《王祯农书》的做法和内容。

——摘编自《<王祯农书>:一部中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概括《王祯农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祯编撰此书的原因。
2023-07-09更新 | 69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图中从右至左画了五头姿势、形态、表情各异的牛,该作品反映了(     )
A.作者重农、务实的精神B.唐朝以文人画为主
C.外来风格影响本土绘画D.唐朝的开放与繁荣
2023-02-1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说:“这是“文革”后拨乱反正开创新局的分水岭,是弃旧图新的标志,因而被一些论者看成是个人和民族的“诺曼底登陆”,是“中国青年的复活节”。”这种观点出现的背景是(     )
A.改革开放的推行B.科教兴国的实施
C.双百方针的提出D.高考制度的恢复
2023-02-1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学校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以伦理道德、为人处世、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经典等为实用内容。国子监是中央官学,其文化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及本朝律令等。明代北京国子监的藏书,除字贴外、有藏书54种,其中各朝所颁的8种、儒学著作18种,子书6种,史书22种,没有一部属于算术类。府、州、县、卫的教育内容,大致与国子监相似。社学教学内容有《小学》《孝经》《论语》《春秋》等及皇帝圣渝,还有简单的书算课程。私塾里的启蒙教材仍然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很少有数学等自然科学知识。

——摘编自牛翠萍《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材料二     1895年春,严复发表《论世变之亟》,文章指出中国要图强,更重要的是要"治本",即引进西学以教育民众。1896年,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阐述兴办近代教育对救国图强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方今万国“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教育救国主张已成甲午之后朝野上下许多人的共识。《辛丑条约》答订后,帝国主义国家鉴于以武力不能征服中国,打着“扶雄中国之文明,少仁尊爱主义”的名义,通过教会纷纷在华创办学校。实际上是“代利炮坚船之用”。教育救国论者强调兴办教育更重要的是“今我同胞欲纳吾种族而跻于优胜不败之地,以与欧美民族相颉颃而超越之”。

——摘编自吴雁南等《中国近代社会思潮》     (第一卷)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普通话”得到并通重视。1955年,国家将现代标准汉语的名称定为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写入宪法。1956年,国务院颁布     《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向全国推广普通话,2000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2021年,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达80.72%,95%以上的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中华民族几千年书同字、语同音的梦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教育发展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推广普通话的角度指出中国现代教育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教兴国的认识。
2023-02-1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图所示是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双体船,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画舫。图中画舫有两条并列的船身,船上重楼高阁,装饰华美,船尾有长橹。由此可知,《洛神赋图》(     
A.客观再现了真实的历史情境B.反映了文人画的创作旨趣
C.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趋向D.具有极高的技术史料价值
2022-09-12更新 | 467次组卷 | 1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图是不同年份发行的人民币。左图是1950年发行的人民币,最大面额是五万元;右图是1953年发行的的人民币,最大面额是拾元。1953年版人民币发行后可以按比例兑换1950年版人民币。人民币的变化表明新中国(     
A.社会主义改造成功B.金融秩序稳定向好
C.经济出现倒退现象D.财政收入大量减少
2022-08-2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3·湖南·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面为罗马城布局图。图中的布局(     
A.体现了鲜明的等级意识B.反映了城市规划的杂乱无章
C.突出了公民的主体地位D.表明城市的经济功能很突出
9 . 人类历史是从孤立分散走向整体联系的过程,文明的交融与碰撞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一 孤立与交汇


探究二 交流与碰撞


探究三 区域化与全球化




(1)指出图1中航线AB的开辟者。结合所学分析图片所示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
(2)图2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这些方面的变化对中国社会有怎样的意义?
(3)以图3 中区域集团组织为代表,提炼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概念(写出至少3个关键词)。
(4)从图4中两条曲线看,两种经济体在增长波动上各有何特点?图4、图5的信息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021-08-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