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东汉崔骃,“年十三能通《诗》《易》《春秋》。元和中,肃宗始修古礼,巡狩方岳,崔作《四巡颂》”。《四巡颂》讴歌了肃宗巡猎途中追思先贤,祭祀四岳,并一路进行助农、尊老、轻刑、减赋等措施。这体现了(     
A.儒士理想与国家治理吻合B.政治和意识形态变动
C.专制皇权的政治威望强化D.“天人合一”的天命观
2024-01-11更新 | 224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代设博士官,掌管《诗》《书》及诸子百家典籍,汉武帝设五经博士,博士官不为“通古今”而为“作经师,专意于传经讲学,宣扬儒家学说。这一变化说明(       
A.西汉政府加强思想控制B.儒家思想社会地位提高
C.博王官的权力逐新增大D.儒家典籍亟需保护传承
2024-01-22更新 | 37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3 . 1858年11月,孔融在上海的翻译出版机构墨海书馆印书房见到用牛拖拉机器印刷,于是作诗云:“车翻墨海转轮圆,百种奇编宇内传;忙煞老牛混未解,不耕禾陇耕书田。”该诗描述的现象(     
A.揭示出传统印刷业的落后B.有助于近代价值观念传播
C.表明大众报业已开始出现D.凸显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饮茶、品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元稹曾作宝塔诗赞道:“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跳煎黄蕊色,碗转麴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饮茶的盛行反映了(       
A.佛教文化的主流地位B.文人意趣与精神追求
C.丝绸之路的贸易兴旺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豪放纵逸的李白在其许多作品中融入了道教思想的元素;沉郁顿挫的杜诗,则以儒家学说的积极方面为其创作基础;而王维、储光羲等人的田园山水诗,又常常流露出佛教“静”“空”思想的痕迹。这一现象(     
A.表明儒家正统地位受到冲击B.得益于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
C.凸显了诗歌创作世俗化倾向D.反映了唐朝国内政局的变动
2023-10-26更新 | 414次组卷 | 20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全成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某学者在叙述秦始皇“焚书”事件时列举了下表史料。该学者列举史料旨在说明(     
史料出处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史记·秦始皇本纪》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史记·项羽本纪》
A.焚书事件并未造成严重后果B.秦始皇并未下令焚烧书籍
C.秦末战争可能加剧文献损毁D.焚书事件造成了文化断层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艾森豪威尔当时对英军的实力进行过调查,他说:“英国的人力资源已经达到了18岁到52岁的妇女都动员起来的紧张程度:英国的陆军分散在印度、中东和北非。”但另一方面,英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在战略.上死死抱住地中海这个大英帝国生死攸关的生命线,“一开始就不肯认真看待1942年在法国作一次牺牲性登陆的任何建议”。在政略上,它想让苏德相互厮杀,两败俱伤,以便保存实力,获取战后有利的国际地位。因而,这种拖延是其既定方针的延续。但是,出于战胜法西斯的长远利益考虑,英、美、苏三国还是在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并最终付诸实施。194466日凌晨,盟军伞兵部队首先发动进攻。至此,诺曼底登陆成功,盟军也因此具备了收复西欧大陆的条件。经过这次会战,希特勒试图避免两线作战的希望完全破灭,整个西欧都在盟军的兵锋之下。

——摘编自叶伯华、张毓诗《欧洲第二战场与英国的战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拖延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影响。
2022-09-3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实用性联考(一)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法家认为:运用强民(即“礼、乐、《诗》《书》、善、修、孝、悌、廉、辩”等儒家思想教化)的办法来惩处不服从法令的民众,君主的统治会被削弱;运用对待奸诈之人的方法来治理善良的人,国家就会治理得越来越强大。由此可见,法家主张( )
A.严刑峻法B.执法要因人而异C.礼法兼用D.法律应及时变革
9 . 如表是对《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至第四号中发表的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文章及其作者的统计。这反映了
卷号发表文章总篇数(诗、随感录、通信不计)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章篇数作者具有马克思主义觉悟与否
八卷一号185陈独秀、李汉俊
八卷二号152李汉俊、杨明斋
3中俄通信社、郑振铎、李少穆
八卷三号169袁振英、杨明斋、沈雁冰
八卷四号2618陈独秀、李大钊、李汉俊、袁振英、杨明斋
1H.M未知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特点
C.马克思主义理论日益深入人心D.中国共产党成立条件日益成熟
2022-04-09更新 | 220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