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一战后的停战纪念日里,英国政府主导着社会记忆的重构,哀悼战争死难者在较长时间内成为纪念活动的主题。后来在以退伍军人为代表的公众推动下,这一主题由庆祝军事胜利逐渐转向多重性,在他们眼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在是光荣和正义的战争。这表明当时英国
A.民众对一战的反思趋于理性B.公众的价值观念趋向务实
C.政府主导着民间舆论的走向D.政府与民众矛盾渐趋尖锐
2021-03-02更新 | 1047次组卷 | 24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此次讲话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年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发扬五四精神,再谱青春之歌。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正确说法有
A.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B.青年学生是运动的先锋
C.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彻底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是纪念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的歌曲中的一句歌词。歌词中“花瓣开得繁盛”的主要原因是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B.香港的自然资源丰富
C.“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D.区位优势的决定作用
4 . 高一某班为纪念十月革命胜利97周年举办了一次历史座谈会,同学们就十月革命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心得交流。关于俄国十月革命说法正确的有
A.通过和平方式取得成功
B.由俄国无产阶级领导
C.推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D.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019-08-1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会考训练历史试题
5 . 2016年7月3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登上“阿芙尔号”巡洋舰视察,并颁布纪念俄国革命100周年筹建措施命令。他还说:“在我国历史上既有光辉的一页,也有悲剧性一面。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00 年留给我们的主要历史教训就是防止社会的分裂,达成社会的和谐。”下列关于俄国革命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二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
B.《四月提纲》中,列宁主张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C.七月事件后决定采取武装起义的方式
D.为巩固政权俄国继续参加一战
2020-05-2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6 . 1992年许多国家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纷纷举行500周年纪念活动,但引起了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标语:“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与该纪念活动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
B.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C.麦哲伦环球航行
D.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2019-07-13更新 | 502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历史(理)试题
7 .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19-06-02更新 | 59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1届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的科学研究,就像列宁所说的:“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第一国际”等国际工人组织相继创立和发展,在不同时期指导和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和斗争。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到70年的时间内,我们党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完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推动我国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俄工人阶级践行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权学说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国70年来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
9 . 2017年9月3日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2周年纪念日。我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缅怀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文件表示,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

——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   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小型张)

材料三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2017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死难者公祭祭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教材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历史依据。
(2)材料二中纪念邮票展现了怎样的时代内涵?
(3)材料三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综观中国的抗战纪念,这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华人在“中华民族”这一大背景、大前提下团结奋进,气壮山河的历史却堪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得益于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1 2016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摘编自吴楠《民族精神调查报告》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民族精神”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