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22-23高三下·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21年,联合国难民署发布了《全球趋势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有近8240万人被迫流离失所,与2019年创下历史新高的7950万人相比,又增长了近4%。全球难民人数再创新高。这表明(     
A.联合国难民署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B.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无法解决
C.难民问题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D.跨区域人员的自由流动已实现
2 . 2020年12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立案调查;2021年4月责令阿里巴巴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182.28亿元罚款;4月26日,根据举报,依法对美团实施“二选一”等垄断行为立案调查。这反映了(     
A.我国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B.这两个企业受外资控制破坏我国经济
C.我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我国的经济结构通过调整走向合理化
3 . 2020年11月,美国宣布退出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巴黎协定》,不再履行相关义务;而到了2021年1月,又宣称重返《巴黎协定》。这一现象反映出
A.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弊端开始显露B.全球合作治理模式有待完善
C.联合国在当今世界的作用被削弱D.发达国家大国责任感的缺失
4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主要法律制定表

时间主要法律文件
20世纪50年代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改革开放后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1999 年和200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中共十八大以后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202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通过,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根据材料,选取两个或多个时段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北地区借助较早解放以及经济基础较好的优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占有突出的经济地位。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东北地区不仅工业快速发展,而且以资源开发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并取得了经济增长的全国领先地位。改革开放后的东北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拐点。其经济优势逐步丧失,经济增长速度也相对减缓。1978年至2017年,东北三省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1%,而同期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5%。到2017年,东北经济规模占全国总规模的比重降到6.7%,这表明东北地区变成了一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摘编自乔榛、路兴隆《新中国70年东北经济发展:回顾与思考》

材料二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时指出,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要贯彻落实好新时代的组织路线。

—摘编自段炼《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东北振兴重要论述的理论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逐渐失去发展优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现东北振兴的历史意义。
6 . 继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以来,2015年12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北京成立。2017年5月和2019年4月,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级别会议均在北京举行。上述史实说明中国(     
A.区域外交为新时期经济建设奠定外部环境B.对外交往局限在经济领域
C.针对世界和平发展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D.在国际事务中起到决定作用
2023-02-21更新 | 107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10,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在各行各业书写着不平凡的成就。

材料一   1949,我国女职工人数约60,占职工总数的7.5%1990 ,妇女劳动参与率达88%,占比提升至37.4%。这几十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19499,《共同纲领》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的生活各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19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部法律,也是“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出处。在50年代的三次扫盲高潮中,成千上万名妇女上识字班、夜校、职工业余学校。至1995,我国累计扫盲的1.85亿人中,65%是妇女。

在轰轰烈烈的建设热潮中,这些逐渐解放思想的妇女成了纺织工、拖拉机手、飞行员,甚至参加地质勘探、修筑大坝、开采石油....不仅如此,她们的参政权也落到了实处。1953 ,24岁的申纪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1954 ,她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被写进了新中国宪法。

——摘编自北辰《新中国妇女劳动参与率为何大幅提升?

材料二   二战爆发后,美国大批男性投入战争,造成生产一线劳力短缺。为了补给战争物资,政府和媒体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帜鼓励妇女投身工作岗位。开始她们大多从事文秘等下属性工作,但到战争后期,已经涉足到男性为主导的工作领域,如军工生产等。还有大量妇女投入医治和照顾伤员,甚至运送军用物资等。

战后,由于大量复员军人重返工作岗位,很多行业被迫裁员。美国妇女不愿放弃岗位重返家庭,她们自发组织工会,甚至举行大规模罢工。但经济的发展繁荣,为她们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捍卫自己的价值,女权主义者出现。1966年。“全国妇女组织”成立,呼吁妇女在就业、法律、教育方面的平等。以激进女权主义者为代表的“妇女解放运动”通过游行示威等活动,反抗传统的男权统治制度,力图改变女性受压迫


的现状。

——摘编自凌丽《二战后美国妇女地位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妇女地位提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爆发以来美国妇女地位的演变特点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妇女地位提高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9年下半年的经济危机,使人们强烈要求政府承担起社会责任。当时的美国总统死抱着“自愿救济”和联邦政府不参与社会救助的信条,未采取任何措施。1933年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并于当年5月签署了《联邦紧急救助法》,标志着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救济机构一联邦紧急救助署的成立,开辟了公共救助的新纪元。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这部法律一改济贫制度下事后救济的做法,将贫困的预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启了社会救助立法的里程碑。该法案在对待贫困问题上采用了两道防线,即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将失业者、儿童、妇女、老年退休人员与残疾人纳入公共援助体系,形成了不同类别的社会援助计划。

——摘编自于婷《中美社会救助制度比较研究》

材料二:改革开放初,中国广大农村分布着2.5亿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极端贫困人口。1986年,国务院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划定重点扶持区域,设立专项扶贫资金,开始实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国家扶贫行动。有世界银行专家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成为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行动,尤其对减少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人数更是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督战,提出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建立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等。明确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奋斗目标。

——摘编自杨钟《改革开放推动农村扶贫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时期社会救助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工作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和意义。
2022-05-0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2020年春天,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积极抗疫同时,习近平主席先后同俄罗斯等外国领导人通电话,分享防疫、抗疫的中国经验,派出一批批专家医疗队前往世界各国。其中塞尔维亚总统寒风中迎接中国新冠疫苗的视频爆红网络,这说明新时期的中国
A.积极构建人类共同体B.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
C.与各国建交的新高潮的到来D.疫情防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10 . 201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20周年纪念日,如图为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场景,在此次讲话中,他指出:“广大澳门同胞素有爱国传统,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这说明“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弘扬爱国主义的核心价值观B.“一国两制”符合澳门现实
C.与内地的联系促进经济发展D.切实有效地推进了教育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