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14 道试题
23-24高二上·湖南·开学考试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掺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材料二   从专制制度下君权的绝对性出发,也必然要求一种“君为臣纲”的君臣关系,必然要求官僚组织具有高度的依附性、从属性和灵活性,一切以君主的意志为转移,以君主的是非为是非……为了获得统治的效益,它一方面离不开一种强大的、有组织的力量,但又拒斥和恐惧这种力量所必然伴生的组织性、自主性或相对独立的价值取向……作为百官之长的宰相是官僚组织的代表,必然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宰相地位十分特殊,是皇帝之下权力最大、地位最尊的职务,宰相的这种特殊地位和身份更容易遭到皇帝的猜忌,这就埋下了君权与相权冲突摩擦的根苗。

——摘编自张星久《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下的君权与相权冲突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内阁制度在明代政治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冲突的原因。
2023-09-07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晴隆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将之置于与行政机构并列的位置。在历史演进中,监察机构的体系越来越严密,相对于行政机构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历代政府重视监察法规建设,坚持依法监察,监察法规逐步完善。监察机构职权涉及察德、察政、察能。同时,为防止地方分离,整肃吏治,历代统治者都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监察以常驻为主要形式,并辅以不定期的或定期的巡按制。此外,监察御史作为风纪之官,品秩虽低,权势却十分显赫,甚至享有“便宜从事”和“风闻奏事”的特权。但是,监察机关的独立是相对的,其监察功能的发挥受到皇权的极大制约。

——摘编自林志强、张旭日《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特征研究》

材料二   监察官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比较特殊的官职,其产生、职权伴随着平民和贵族的长期斗争。随着共和国历史的发展,监察官基于实践的需要,其权力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人口和财产调查权,到后来的公民道德监督权,再发展到元老遴选权,监察官的地位日益神圣和显赫。由此看出,监察官的权力扩张恰好对其他官员起着很大的制衡作用,从而推动着古罗马共和宪政的平衡与发展。

——摘编自连佳《浅议古罗马共和宪政下监察官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特点形成的原因。
3 . 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方面的历史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错误的是(   
A.《浅议商朝的政治制度》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清朝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D.《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影响》
2019-10-21更新 | 117次组卷 | 19卷引用:贵州省兴义市第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 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的君主专制
C.浅议“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2016-12-13更新 | 148次组卷 | 27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正如李约瑟先生指出的,在互相隔绝的各种文化中有不少并行的相似的发展,特别是在较早阶段,思想、发明、技术或机械越是简单,它在世界各地独创的可能性就越大。尽管如此,东西两半球的文明演进道路及表现所存在的不同是本质性的问题。印第安文明所具有的特点,在东半球文明中是罕见的,甚至是根本没有的。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往往用自己所熟悉的知识去比照新发现的事物,用已有的思维定势和结论去套新事物,用东半球古代文明的演进方式去套印第安文明,于是就会得出一些不伦不类的结论。拉美印第安古文明是人类认识最迟的,研究最不够深入的,结论相去甚远的新领域,我们对这些文明的认识与评析,必须尽可能科学客观,实事求是,要树立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是极为复杂曲折的,是无比丰富多彩的观念,承认人类历史的发展道路是多元化发展。

——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提取材料信息,从拉美印第安古文明发展特点的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述明确,阐述合理并有史实依据,逻辑通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0-1882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为适应帝国主义政治和经济竞争的需要,制定了《费里法案》和《戈贝莱法案》,宣布解散从事传教和教育等活动的教会组织,关闭教会学校,废除教会掌握国民教育的权力。同时对6-13岁的儿童实行义务教育,违者将受到处罚。法令禁止在课堂进行教义教育,另外增设道德与公民教育的课程,真正做到培养法国青年勇于奋斗,热爱真理,服从命令,富于开拓的精神和创造意识的品质。开展女子世俗教育,规定女子有权享受国家中等教育,建立女子世俗学校。在初等和中等学校增加了职业教育,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志趣、特长选学实用性强的专业课程,接受职业训练或进入专门职业学校。教育的发展,使劳动力素质大为提升,为国家振兴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余启应《一百年来的法国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80年代法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80年代法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以前,并不存在所谓的“全球标准时间”,多种时间表述在世界范围内共存,时间通常意味着当地时间,取自太阳在当地天空中的位置。19世纪中期,统一时间运动开始于英国,随着铁路运输日益普及,许多城市很快效仿,1855年英国98%的公共时钟已经设置为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884年,国际子午线会议在华盛顿召开,正式引入世界标准时间概念,以穿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的零经度(称为“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将世界划分为24个“标准”时区。借助铁路、蒸汽船、电报和电话等现代交通和通信技术,标准时间在北大西洋地区率先推广开来。时间趋同在19世纪的全球化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使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一个普遍的、同质的、深刻的时间概念被打造成无可争辩的“现代”力量,也是西式现代化的基本标识之一,支撑着西方科学和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的扩张。一部全球时间标准化的历史,根本上说是一部西方国家尤其英美等国,以全球化的名义改写世界时间进而改造国际秩序的历史。

——摘编自艾仁贵《全球时间趋同的成就与隐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球标准时间”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全球时间标准化的历史”加以评价。
2024-06-08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德意志商人古登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项技术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和质量。古登堡的印刷厂,最早印制的是拉丁文版的《圣经》,印刷效果堪称精美。尽管如此,古登堡本人却没有因为这项技术赚到钱,因为当时绝大多数普通人读不懂拉丁文,所以印刷数量很少。到1521年马丁·路德开始用德文翻译《圣经》,次年《圣经》翻译完毕并出版。从此德意志信徒可以自己直接阅 读《圣经》,而不必再受到教会和神父的控制。马丁·路德为印刷商们开辟了全新的市场,印刷商们则配合他快速传播新思想,二者相互促进,进而影响后续一百余年的欧洲政治格局。

——摘编自张笑宇《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

材料二   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中的某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机械化的“传染性”扩张首先遍及 整个英国的棉纺织领域。当几乎所有的生产环节都实现不同程度的机械化,当越来越多的机器设备需 要安置的时候,旧有的农舍或者手工工场就显得太小。起初人们修理和扩充废弃不用的谷仓,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只得建起新的集中劳动场所,于是这里汇集了大量的工人系统地使用机器生产。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三   16世纪以来的科技革命、武器体系和战争形态表

大致时间科技革命新型武器战争形态
16—17世纪近代物理学诞生火枪、火炮、鱼雷火枪炮战争
18世纪蒸汽机和机械革命铁甲舰、潜艇、机枪半机械化战争
19世纪电力和运输革命飞机、坦克、航空母舰机械化战争
20世纪上半叶相对论和量子革命导弹、原子弹核战争

——摘自何传启《科技革命改变国际战争形态》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自选一个角度,围绕“科技与社会”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024-06-0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乌蒙山学校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代

录取数据

状元人数(据载)

唐朝

开科268次,据不完全统计,进士在10000人左右,明经诸科统计为20619人。

有姓氏可考状元155人;有籍贯可考70人,南方19人,北方51人。

宋朝

北宋

开科81次,录取进士51660人,经考证,还有漏榜。

有姓氏可考状元71人;有籍贯可考状元64人,南方29人,北方35人。

南宋

开科49次,录取进士45640人,经考证,还有漏榜。

有姓氏可考状元49人;有籍贯可考状元37人,南方37人,北方0人。

——据林白、朱梅苏等《中国科举史话》整理

材料二   北宋中期士人群体觉醒,一方面,儒学复兴旗帜的高扬,为学术思想的整合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共政的理念与政治格局,成为宋代文化的中心内容……以范仲淹、王安石等为代表的士大夫,尽管政治主张颇不相同,却都以兴起斯文为己任,都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与胆魄。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科举制与唐朝相比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新型士人群体”形成的影响。
2024-05-2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考前冲刺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律是外在的强制性的约束,道德是自我反省和社会舆论的约束。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会借助于法律和道德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而已。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古代法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已“发展到最高峰”。宋代法律在调整经济关系、维护私有权益、推进司法公正等诸多方面,是以前任何朝代难以企及的。……宋代对法律主体的认知有突破性进展,佃户、雇工、人力、女使都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宋仁宗景裕元年(1034年),商人被编入“坊郭户”,成为“能为国致财者也”。

——摘编自朱勇《论宋代法制文明及其历史贡献》

材料二   早在周初,周公旦鉴于商朝失德亡国,提出了“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明德慎罚等主张,强调“明德”“敬德”“成德”作为施政的理论基础和以德化民的具体措施。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为德主刑辅法制原则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并将这种本用关系提升到与自然现象“昏晓阳秋”一样永恒而不变。明太祖在《大明律》成时,特别宣誓臣民“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

——摘编自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法制“发展到最高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的法律传统。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法律传统的积极作用。
2024-05-2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