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论语》中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日:“庶矣哉。”冉有日:“既庶矣,又何加焉?”日:“富之。”日“既富矣,又何加焉?”日:“教之”。孔子的主张
A.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B.说明教育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C.为仁政奠定物质基础D.反映儒学无法适应社会需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加试题】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华盛顿被称为美国的国父,在两国的历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12月后)尽管孙中山名义上是领导人,他却未能控制全国。……实际权力掌握在官僚和军阀手中,……1926年以前的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以下几个因素可以解释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是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技术。其次,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最后,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也应负部分责任。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在民国初期起了主要作用,但他们却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为了纪念这位伟人,新建的美国首都就命名为华盛顿。1885年在美国首都正式建成高555英尺的纪念塔,内壁嵌有190块石碑雕刻。其中有一块是中国大清政府赠送的石碑,上面刻有徐继畲撰写的批颂辞。文曰:

“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浸浸乎三代之遗志。

“其治国崇让善俗,不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谓人杰矣哉!”

谢尊修罗永年编著《政治家卷——华盛顿》

(1)结合所学,指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出的努力,并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名存实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开疆万里”“不僭位号、不传子孙”“创为推举之法”的主要内容。综合概括华盛顿的优秀品质。

2018-11-03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民族中学2019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016-11-27更新 | 1344次组卷 | 20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所著,苏世军、周宇翻译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湖北教育出版社)一书中,我国古代有七人入选。孔子、老子、孟子是其中的三位。
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 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言所行,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材料三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
材料四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五 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回答:
(1)从材料一中三人中选择你最了解的一个,谈谈其入选《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的理由。
(2)据材料二、三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据材料四,指出理学被统治者列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因。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理学思想对古代文人人格追求的影响?
2016-11-27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贵州黔东南州振华民族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中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孔子不是天生圣人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2019-03-04更新 | 115次组卷 | 31卷引用:贵州省剑河县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认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望”

材料一:近代以来,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开始传人中国,并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发展和高涨。1901年梁启超指出:“今目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1903年101个留日的浙江籍学生创办的《浙江潮》开篇即言“今日者民族主义发达之时代也,而中国当其冲,故今日而再不以民族主义提倡于吾国,则吾中国乃真亡矣”孙中山先生也大声疾呼:“堂堂华国,不齿于列邦济济衣冠,被轻于异族”,他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振聋发聩。九一八事变后,空前的民族危机更加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和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近代日本的有识之士在目晴了西方的崛起和中华帝国的逐渐袁败之后,产生了强烈的国家和民族的危机意识1868年明治政府建立,当局利用行政权力建立了国家神道,以天皇崇拜为主体,并为曾为天皇尽力的历代人物设立祭祀的神社,将神社制度纳入国家制度框架内,自上而下强行推广,竭力树立日本人的国家意识,谋求国民的统一及国民与国家的同一性。相对于欧洲的“群众性民族主义”而言,日本近代民族主义属于“官方民族主义”一类。其本质特征是“民族与王朝制帝国的刻意融合”,在“官方民族主义”的引导下,近代日本在明治以后走上了一条对外扩张与侵略的道路

——摘自向《日本近代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官方民族主义的特点,并指出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