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1 . 《喻世明言》中有一则故事,描述一个新谚语:“一品官,二品贾”,……在《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科第反在次者。”这反映
A.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
B.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传统四民社会已经解体
D.明政府不重视科举制度
2 . 《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政府实行重农抑商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地主控制了郡县
2019-06-07更新 | 3601次组卷 | 7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八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拳事杂记》记载“团匪起时,痛恨洋物,犯者必杀无赦”;联军入京后,则一变为“西人破帽只靴,垢衣穷裤,必表出之”。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民众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
B.学习西方成为社会的共识
C.清政府沦为列强治华工具
D.西装成为社会主流的服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1年11月6日,吴宓的日记记载“闻天津已陷,并闻北京非常惶恐。革命军已有照会给各国使馆,言令于五日内,将一切预备停妥。五日后,即进兵来攻北京矣”。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天津已经“光复”
B.武昌起义已爆发
C.清政府失去统治
D.谣言为革命造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史料记载,汉初御史、丞相负责监察,察无专区、责任不明;汉武帝时期创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刺史察一州监察对象除“强宗豪右”外,还有地方郡国的二千石官员。这一变化体现出
A.汉武帝有效地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B.王国割据问题依然存在
C.地方官员完全受制于刺史
D.汉代监察体系逐渐趋于完善
6 .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撤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此记载反映了汉武帝推行
A.郡国并行制度
B.推恩令
C.分封制
D.郡县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这段史料反映出秦始皇是一个
A.杰出的政治家
B.残暴的统治者
C.伟大的战略家
D.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奠基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西周的这套做法
A.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
B.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
C.强化政治等级制度化
D.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2019-04-22更新 | 347次组卷 | 29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明代《苏州府志》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日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材料反映了明代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B.民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2020-04-27更新 | 194次组卷 | 33卷引用:西藏拉萨市10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世界文明史》记载“罗马公民最可贵的特权就是他的身体、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它在涉讼之时可不受刑罚或粗暴对待,罗马法最值得赞美的是它保护个人对抗国家。”材料表明,罗马法的价值主要在于
A.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
B.保护罗马公民享有特权
C.鼓励公民个人对抗国家
D.防范公权侵害私权
2019-04-15更新 | 800次组卷 | 33卷引用:西藏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