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4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三百年来,世界近现代文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之中,中国都是不知不觉地参与在内。经历了三百年之久的蜕变,我们竟可以如此说:西方近代文明,从最初的理想,到最后的终结,每一个重要的阶段,都有中国的影子或中国实体的参与。这也正是人类文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个必然的情况。

——摘编自许倬云《三千年文明大变局》


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任选世界近现代文明发展中一个或者多个阶段,谈一谈你对材料中观点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4-03-2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镇原县三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实上,即使在内战最激烈的时期,也有些地方没有执行余粮收集制。比如,在南部的察里津和中部的卡卢加一带,那里的苏维埃没有剥夺“背口袋的人”和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他们征收赋税,并将所获得的钱财和粮食支援战争和挨饿的居民。当然,中央政府不承认这样的行动是正确的,认为这是社会革命党人的反动。……大省份的工人开始集会,要求政府取消粮食专政。这时,在中央决策层也不是没有异议,主管经济工作的李可夫,布哈林等人较早地接触了这方面的材料,感到了危机,于是向中央建议,放松余粮收集制。

——摘编自闻—《俄罗斯通史(1917-1991)》

材料二   私营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既是农业政策变化的结果,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农业政策的变革。为了在粮食税基础上适应市场机制的发展,更有效地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21年底召开的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制定了新形势下土地政策的指导原则。192210月,全俄中央执委会正式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的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上述措施鼓励了农民从事商品化农业经营的积极性,也使土地朝着规模效益的方向集中,中农和富裕农户的比重开始上升,农村出现了新一轮生产关系的调整。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当时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并简析材料一的“余粮收集制”引发争论的原因。
(2)材料二的经济政策中恢复私营工商业与农业政策变革之间有何关联?谈一谈这一政策的探索创新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
2023-07-25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材料一   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的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此制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可以促进全社会文化之向上;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而提高其爱国心;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

——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阅读以上两则材料,并结合自己所学简明扼要的谈一谈你对中国古代科举制的看法,并加以论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一开始带有全盘西化的倾向,胡适就说过:“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上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要拯救我们这个民族”,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西洋的近代文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又激起了一片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形成一股传统文化“复归”的浪潮。梁启超大叫“科学破产”,建立在资产阶级物质文明基础上的西方精神文明,在他心目中也一齐崩塌。他决心要以“孔、老、墨三位大圣”和“东方文明”去“调剂”西洋文明

材料二   瞿秋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解制刀,精粹地分析了所谓“东西文化论战”。他指,现代资产阶级的文明,无论在科学技术或者思想学术方面,都比封建宗法时代的文明进步。中国文化的出路决不是“向后转”,而是“向前进”,“逐步前进,颠覆宗法社会、封建制、世界的资本主义,以完成世界革命的伟业—如此,方是行向新文化的道路。”李大钊期待着无产阶级新文化的崛起,“我们主张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类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进经济组织。不改进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类精神,必定没有效果。不改造人类精神,单求改造经济组织,也怕不能成功。”

——材料一、二摘编自李华兴《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学者对西方文明及传统文化所持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意义。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 000吨之多。


(1)材料一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结合所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材料二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奴隶制)是殖民地财富的唯一自然基础。”


(2)依据材料二,概括殖民者在各地的罪行。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殖民扩张的认识。
2021-06-08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最好纪念,就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走好新的长征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特点……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行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材料二:“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伍修权

材料三: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表明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为什么要走这样一条“相反的道路”?
(2)材料二中“铁壁合围”、“舵手一易”分别指什么事件?遵义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结合材料三并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长征精神的内涵。
2019-08-22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三)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基本主张就是解放人性,恢复人的尊严,重申人的世俗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它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天主教的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指向那种否定现世生活,把来世的天堂作为人类永恒追求目标的人生虚无主义态度。虽然新兴资产阶级主要提供了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但不可否认,在当时的条件下,利己主义仍可导致消极的后果,即追求享乐的唯我主义倾向。而宗教改革运动所倡导的伦理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上述不足。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主义者所提倡的思想解放,在一定程度上为宗教改革运动作了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两者在思想上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摘编自徐鹤森《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比较研究》

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从以往神学神权的枷锁中慢慢挣脱出来。而启蒙运动则使人们的理性光芒无比耀眼,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对于人们的理性自信也产生了积极作用。启蒙运动后,人性的复归伴随着各种相关理论得到了众多的实践,理论渐渐变为行动,思想渐渐变为现实,社会结构得到了彻底的改变,神权已经从政治舞台中心退去。可以这样说,文艺复兴将人们的思想带回到了彼岸世界,但是并没有真正否定神权的彼岸世界。宗教改革运动将人们的思想和世俗权利带回到彼岸世界,但是依旧没有否定神权的彼岸世界,而启蒙运动则将人们彻底带回到了彼岸世界。

——摘编自涂文章《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关于人的问题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启蒙运动则将人们彻底带回到了彼岸世界”的理解。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2023-2024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至18世纪末,罗明坚、利玛窦等外国传教士将大量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典籍转译为西文后传入欧洲。此举使中国儒家学说在欧洲得到广泛传播,并在欧洲兴起了百余年的“中国文化热”。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百科全书派”主要成员霍尔巴赫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将政治和道德相结合的国家,是以德治为基础的政府,欧洲政府当以中国为模范。启蒙时期的法国持霍尔巴赫观点的思想家很多,他们认为中国儒家“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应成为其学习的榜样,这也促使上述思想逐渐成为近代欧洲思想家追求并建立民主思想的渊源。

——摘编自周小欣、王丽娟、兰春《中国儒家典籍对欧洲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

材料二   裘廷梁在《无锡白话报·序》中指出,中国要能够与泰西强国竞争,就必须“尽天下之民而智之”,使不同行业的人皆能人尽其才。按当时的发展趋势,中国将“非行西政不能活吾民,每一行省,非有精通西学数十人,必不能行西政”。按环球各国的大势看,“一人智而天下皆愚,能富强昔日之天下,决不能富强今日之天下”。他认为开启民智的根本措施是兴学校,其次是办报。此外,严复也将《国闻报》视为通上下、通中外的传播工具。“为各国并立之国,则尤以通外情为要务;昧于外情则坐井而以为天小,扪籥(一种乐器)而以为日圆,若是者国必危。”

——摘编自李滨《戊戌时期西学东渐与改良派论报话语的新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儒家思想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行西政”的前提条件及其解决策略。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思想潮流的认识。
2024-05-1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回顾英国从崛起到衰落的历程,我们不难看出,英国从一个岛国变成欧洲强国,最终成为世界霸主,凭借的是它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制度文明,而这种文明一直引领着人类进步的潮流,吸引着世界各国争相效仿。研究英国的崛起,不能忽视其文化的保守性,但也不能不看到其文化的创新性。……英国文化保守中蕴含着创新,创新中体现着保守,它是一种兼容并蓄的综合性文化。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18 世纪综合了过去历史上一直是零散地、偶然地出现的成果,并且揭示了它们的必然性和它们的内部联系。我们研究英国的崛起,正是要研究导致其崛起的各种因素,并且揭示它们的必然性和它们的内部联系。

——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度文明和文化创新”对英国乃至世界文明发展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持理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1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定西市高三下学期诊断模拟历史试卷
10 .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移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欧大陆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矛盾,爆发为暴力的形式。自古代起,直到公元十三、十四世纪,我认为,可以总括为游牧部族向农耕世界三次冲击的浪潮。……第二次冲击后约四、五个世纪,到了十三世纪,又爆发了第三次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这是最后一次、也是范围最广的冲击。发动这次冲击的主要是蒙古人,投入冲击成为主力的还有大量的突厥人。冲击的范围包括东亚、中亚、南亚、西亚、东欧和中欧。在第一、第二次冲击中作为主力的印欧人和闪人已经变成了受冲击的客体,成为农耕世界的防御者。……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材料二   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统计,当时来自欧洲的移民结构为:英格兰人占60.14%,苏格兰人占8.1%,爱尔兰人占9.5%,德意志人占8.6%,荷兰人占3.1%,法国人占2.3%,瑞典人占0.7%,西班牙人占0.8%。

1901192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85%,来自亚洲的和来自拉丁美洲的均占4%。1961197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33%,来自亚洲的占13%,来自拉丁美洲的占39%。1981199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10%,来自亚洲的占38%,来自拉丁美洲的占47%。

——摘编自余志森《美国多元文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古代游牧部族向农耕世界三次冲击的史实。以游牧世界第三次冲击为例,扼要说明其“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的变化趋势。有人说,美国是各民族“大熔炉”;也有人说,美国是各民族“大拼盘”。结合所学,请你从文化认同的视角谈谈看法。
2024-04-25更新 | 85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