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7 道试题
1 .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推动不同文化的交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拉丁美洲曾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移入地之一,也是近代人口流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可谓是典型的“种族大熔炉”。15世纪末以来,拉丁美洲出现过四波大规模的国际移民潮。第一波国际移民潮在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的殖民扩张时期,移民主体为欧洲大陆的白种人;第二波国际移民潮在16—19世纪初的奴隶贸易时期,移民主体为非洲黑人;第三波国际移民潮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中期的“大移民”时期,移民主体为南欧的自由移民和少部分亚洲移民;第四波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向外移民时期,出现了“重返欧洲”或“重返亚洲”等“回流”现象。

——摘编自杜娟《拉美外来移民史研究的重要性、方法和路径——兼论亚裔移民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以来拉丁美洲前三次大规模国际移民潮出现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历史上大规模移民的文化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世纪,印度莫卧儿时期的纺织品主导了世界纺织品市场。印度可以按照客户的不同需求做出相应的设计,而且还能满足不同地区客户的色彩偏好,深褐色、黑色与深红色网格图案被泰国人喜爱,那些锯齿状边框、边缘部位采用几何图案或小花朵的设计样式被东南亚的人追捧,而大量开花的植物、树木图案的纺织品被运往了欧洲。随着欧洲商人对印度棉纺织生产控制的逐步增强以及进口量的增加,欧洲各国国内传统的毛纺织业、亚麻纺织业以及刚起步的棉纺织行业均受到了一定的威胁。于是一系列的保护主义措施被提上日程。1700年,英国议会颁布禁止法令,绝对禁止印度、波斯和中国的印花织物输入,但是可以进口白棉布到英国进一步加工。同时,允许英国作为中转国将印花织物输送到其他地区

——摘编自杨静《从贸易角度看纺织文化的交流互鉴——16—18世纪的莫卧儿王朝为例》

材料二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棉纺织品的出口总值由1780年的355060英镑上升到了1790年的1662369英镑,再上升到了1802年的7624505英镑。这种持续的增长最终导致棉纺织品的出口取代了英国传统的民族工业毛纺织产品的出口。正是在18世纪中后期英国棉纺织业的迅猛发展中,出现了国际性的劳动分工,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开始建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统一的经济单位,第一次经济全球化在英国的棉纺织贸易中逐渐形成。

——摘编自杨松《近代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研究(1760—186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莫卧儿时期印度的棉纺织品能够享誉世界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各国采取的保护主义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
2024-02-24更新 | 110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随着利益集团的发展,美国国会、文官与利益集团的联合几乎是水到渠成,这就是著名的“铁三角”的出现。“铁三角”不仅代表美国政治势力组合的新变化,而且已处在“美国政府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心脏位置”。在“铁三角”中,文官又处于一个极为有利的地位,以至于有人惊呼“在美国,与其说是政党政治,不如说是官僚政治已经成为现代国家决策的主要活动场所”。

——摘编自石庆环《英美文官制度的模式差异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   考试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中一项比较重要的制度,绵延千年,中间递有改革,积聚了不知多少人的聪明智力,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发展。直到晚清,西方人还知采用此制度来弥缝他们政党选举制之偏陷。而我们却对以往考试制度不再重视,抑且不再留丝毫顾惜之余地,那真是一件怪事。好像中国历史上的考试制度,依然还只是我们独有的黑暗专制政治下面的一种愚民政策。幸而孙中山先生重新还把此制度提出,列为五权之一。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概括材料一中美国政治的问题,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钱穆的观点。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

朝代

宰相职位名称

丞相、相国

相国、丞相、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内史、纳言

尚书令、纳言、内史令、中书令、侍中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右仆射、太宰、少宰

中书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

明初

中书左右丞相

——据黄本骥《历代职官表》整理

材料二   明初的中书省组织庞大,职权很重,这一部门远承古代的宰相制度,近袭元朝中书省“录军国重事”的旧制。胡惟庸案不过是一个偶发的事件。问题的实质在于,朱元璋对于中书省在自己执行皇权时造成掣肘和潜在的威胁,早就高度不满和戒备。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三月,明太祖下旨,“令奏事毋关白中书省”,明显的意图是要限制中书省的职权,但这还不能从制度上根本解决问题,矛盾仍然相继出现。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因胡惟庸恃功骄纵,跋扈揽权,最终撤销中书省,废除宰相制。但是,事态的发展难以尽符主观愿望。首先是,以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来驾驭一个封建大帝国国家机器的运转,是极难做到的。仅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日之间,收到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的奏件就有1660份,其中反映的事件共有3391件。要求皇帝一一亲自批答如此浩繁的章奏,一一裁决如此众多的事件,显然是不可能的。“密勿论思,不可无人”,设置一定形式的辅政机关仍然有必要。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废除宰相制的原因,并评析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立”与“废”。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的人口迁移运动,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波浪式离心运动,即汉民族人口由黄河中下游人口稠密地区逐渐向四周扩散,而且在多数地区还呈现波浪式推进的特点;二是北进南退运动,即北方民族不断向汉民族居住的黄河流域推进,并迫使汉民族人口大规模南迁。在中央政权强盛,人民较长时间享受政治安定的条件下,大致以前者为主;在连年战乱或几个政权对峙、鼎立的情形下,则以后者为主。这两种人口迁移运动形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中国人口稠密地区南移,并最终形成了中国人口分布南重北轻的局面。

——摘编自王建朗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等

从材料中选取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正炎在其著作中指出:“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往往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的社会动乱时期相联系,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按照侯外庐的观点,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诉求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唐代中叶为分水岭,“前一时期农民起义主要表现在反徭役并争取人身权方面,因而其口号所包容的思想主要是一种狂暴式的财产共有或共同劳动的教义,后一时期的农民起义主要表现在分产均产方面,因而其口号所包含的思想主要是一种更现实的财产平均的教义”。

材料二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对大同理想的探索,没有超越传统的平均主义思想,也没能超越传统的皇权主义思想,太平天国的大同梦想最终化为泡影。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财产共有,反对私有,发展资本主义的工商业以及学习现代文明的主张,虽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无法实现,但多少已经有了现实的成分。与康有为的“大同之世”相比,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更为贴近现实,在分析西方社会弊端与当时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实现“天下为公”的理想境界。中国传统大同思想跟随着历史的脚步,逐步由空想走向现实。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的共性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大同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发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工业革命是人类的福祉还是灾难

材料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天赋权利。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另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提炼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一种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4-05-0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后,英国工党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将有选择的社会保障制度转变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成为每一个英国公民都可以享有的基本权利。19487月,当《国民保险法》《国民保健法》等法律在全国生效的时候,英国首相艾德礼发布讲话,他说,即将开始生效的各项社会保障法,对每一个英国公民都是普遍的和有效的。英国政府社会保障立法涉及英国人生存和发展的几乎所有方面。这些社会立法所建立起来的是一种“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英国人在未成年时享受母婴补贴、家庭补贴以及免费学校餐待遇,成年时期享受失业保障、健康保险、工伤保险等。英国政府制定的这些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政策与措施,使得英国建立起一种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摘编自焦晓鹏《战后英国福利制度变革评析》

材料二   19591964年,英国公共开支已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3,而其中除防务之外,福利开支是其中最大的一个项目。19651966年度的这项开支(包括教育)达到65亿英镑,而20年后则接近920亿英镑。20世纪70年代,英国“滞胀”现象达到高峰,年均经济增长率在2%以下,有时还出现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保守党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并于1979年以一票多数击败工党政府,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上台组阁。撒切尔政府大量削减各种补贴,包括住房、医疗、失业、教育等,这些削减对社会下层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但它不敢根本否定福利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期间以及二战后初期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撒切尔政府调整社会福利政策的原因,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认为政府应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哪些角色。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全球的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殖民体系的形成和确立,三者是紧密相关的、缺一不可的。尤其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和确立过程,是相互促进和相辅相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不等同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和确立,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和确立的准备和条件。

——摘编自王雷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评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2023-07-2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史记·商君列传》云:“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这就是商鞅的重农抑商政策。商鞅认为农业、耕织是生产之本,而工商业则是末业。尤其是从商者不事生产,他们只是转贩农民生产的粮食、丝织品、布匹等,只会妨碍农民的利益。商鞅实行授田制后,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以保证国家有稳定的赋税来源和兵源。这直接关系到耕战政策的实施,所以他把“事末利”和“怠而贫”者同论,法律上治以重罪。法家的法,不但没有保护新兴的工商业者和农民的地位、利益,反而使他们的负担因严刑苛法而更重。严刑苛法、赋役加重再加上连年的对外战争,使农民更快地破产,以至于扩大了奴隶的队伍,使其成为秦末农民起义的同盟军。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实际效果。
2024-03-26更新 | 53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民勤县第一中学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