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一开始带有全盘西化的倾向,胡适就说过:“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上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要拯救我们这个民族”,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西洋的近代文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又激起了一片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形成一股传统文化“复归”的浪潮。梁启超大叫“科学破产”,建立在资产阶级物质文明基础上的西方精神文明,在他心目中也一齐崩塌。他决心要以“孔、老、墨三位大圣”和“东方文明”去“调剂”西洋文明

材料二   瞿秋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解制刀,精粹地分析了所谓“东西文化论战”。他指,现代资产阶级的文明,无论在科学技术或者思想学术方面,都比封建宗法时代的文明进步。中国文化的出路决不是“向后转”,而是“向前进”,“逐步前进,颠覆宗法社会、封建制、世界的资本主义,以完成世界革命的伟业—如此,方是行向新文化的道路。”李大钊期待着无产阶级新文化的崛起,“我们主张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类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进经济组织。不改进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类精神,必定没有效果。不改造人类精神,单求改造经济组织,也怕不能成功。”

——材料一、二摘编自李华兴《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学者对西方文明及传统文化所持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美国处于攻势,那西欧就是敌人的桥头堡。苏联是一架随时可能发动的战争机器,靠几个西欧叫花子阻挡,看来是相当不靠谱的。所以,西欧决不能落入苏联之手!⋯⋯1947年4月,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指出“美国可以提供援助,但必须避免成为另一个联合国救济总署,这次美国必须自己操纵局势”!

材料二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就像是一个核桃的两半,因为我们的对外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美国总统杜鲁门

材料三

法国长期经济增长率(1880—1980年)

“转账卢布”——为对抗马歇尔计划,苏联批准在东欧国家实行的集体货币,用其进行多边结算。

材料四   在实施马歇尔计划时,美国规定受援国要给企业主充分的自由,以保障美国投资的安全;实施有利于美国的外汇和外贸政策;规定美援物资的百分之五十必须由美国船只运输等。西欧在经济较弱的情况下只能被动接受这种要求,然而,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他们也意识到自己的经济逐步被美国渗透控制了,这也为欧美之间的矛盾埋下了种子。

——摘编自陈雨露《世界是部金融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杜鲁门观点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都护府是唐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重要机构,涉及北方边疆及岭南地区。都护府的职能是(一)负责维持本府辖区内的统治秩序,对内附民族进行安辑;(二)保卫本府所辖各府州的安全,防止他国侵犯;(三)考核本府下属各府州都督、刺史与中央合作的情况及其“治绩”,叙录功勋;(四)镇压人民的反抗,征讨民族上层的分裂叛乱。都护府的长官除汉族官员外,还有部分少数民族的上层人士。都护府下辖的各羁縻州,长官由当地少数民族原有的酋领、君长担任。

——摘编自唐启淮《唐代都护府述略》

材料二   在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历史中,元朝是由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而且把大一统国家治理模式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峰。元朝基本上实现了对西藏、新疆、云南等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统一多民族国家政策。这是以往中原王朝难以企及的政治成就,也是元朝历史不同于前代的特殊性。

——摘编自乌云高娃《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朝在边疆地区设置都护府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边疆治理上的成就。
4 . 【粮食与国家安全】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为4.5亿亩,2017年有效灌溉面积超过10亿亩,位列世界首位,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保证。与此同时,我国集成推广了一批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模式,杂交水稻、耐密型玉米等品种大面积推广,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一喷三防等实用技术广泛应用,为粮食现代化生产起到了良好的带动引领作用。从1978年开始,粮食市场化改革就在探索中前行,从初期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到全面放开粮食市场,我国粮食市场由分割逐步走向一体化,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奠定了基础。现在,我国粮食能从吃不饱转变到吃好状态,这也是与政府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制定粮食安全政策密切相关的。

——摘编自王济民《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粮食安全:成就、问题及建议》

材料二   据统计,20102019年的10年间,我国粮食产量年均增长率2%,粮食消费年增长率2.7%,粮食消费年均增长率高于粮食产量增长率0.7个百分点。同时,我国每年新增人口大约600多万人,新增的城镇化人口大约2000万人,每年因为人口增长和需求增加需要粮食消费新增100多亿斤,但我国户均耕地7亩左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发达国家的1/40,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粮食缺口需要通过粮食储备和适量进口加以调剂解决,但是世界粮食市场不具备支持我国粮食安全的能力。我国年消费的粮食数量到2021年将达到14000亿斤左右,而世界粮食市场的可贸易量只有6800亿斤。

——摘编自尹成杰《后疫情时代粮食发展与粮食安全》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保粮食安全的主要经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问题,并谈谈应如何处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明至清中期,江南一地女性识字习文日渐普遍,出现大量能作诗撰词、吟诗唱和的才女。才女凭借诗文才艺展开交往活动。大家族的才女借助家庭、家人或亲戚的纽带展开与她(他)人的交往。才女的普遍交往促生了更为成熟的交往方式即社团集会。江南才女突破深闺中的女性形象,在人际交往与女教规范之间寻求平衡,以师、徒、友人、塾师等角色展开与士人、僧尼等的交往。明末家国巨变,礼教崩坏,才女作为一个“社会人士”表达了强烈的家国情怀。至清代,礼教纲常逐渐修复,性情思潮复兴与理教相矛盾,引发出对才女才情、女德的争议,但未能阻止才女数量的日益增多。随着才女创作意识的加深,对外交往的频繁,女性诗集大量出版,女性自身对“才女”身份更加认同,社会逐渐接纳“才女”这一群体。

——摘编自朱莉敏《晚明至清中期江南才女研究》

材料二   文艺复兴是欧洲文化发展的高峰之一,因此,妇女参与文化生活的情况自然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学者的目光主要集中在该时期的知识女性(女诗人、女作家、女人文主义者等)身上。马格丽特·金发现,许多女性的求知生涯婚后就停止了。她们一方面受到大多数女同胞的误解甚至敌视,另一方面,大多数男子根据“女人有才便无德”的传统观念把她们视为不男不女的怪物。在社会舆论的重压之下,女人文主义者被迫或放弃学术,或进入修女院,或孤身独居。李萨·佳尔丁认为,女人文主义者即使在学术领域达到相当造诣,也无法凭此获得体面的职业,她们所接受的人文主义教育及其在人文主义学术上的成就充其量不过是一种高雅的装饰。

——摘编自刘耀春《文艺复兴时期妇女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才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明清时期江南才女相比,文艺复兴时期知识女性的处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二者处境不同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认识。
2022-06-0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列举了从唐初租庸调到明朝一条鞭法前后的并税式改革的“积累莫返之害”,即历史上各种名目的税赋经并税式改革后得以整编简化,但随后这些名目繁多的税种又重新出现,以致税上加税、持续攀升。从唐中后期“两税法”到雍正年间的“推丁入亩”,其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

——摘编自张学博《从宪制看中国古代税制改革及其启示》


任意提取材料中有关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不久,海军建设成为清廷的重要议题。其间清廷有过购船的尝试,但由于不尽如意,于是决定自造轮船,自建海军。从1868年到1874年,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相继制造了48艘轮船。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事件是转折性事件。事件发生后,清廷在朝廷督抚中立即开展了一场海防大讨论,最后决定立即筹办北洋、东洋和南洋三支海军。海防大讨论的决心虽然很大,但受制于海塞防之争、满州集团与淮系集团之争等因素,到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时,只初步建成了5支各自为政、残缺不全的舰队,海军建设并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1895年,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覆灭,标志清朝海军建设的失败。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伴随西进运动美国完成了在北美的扩张,海军成为限制美国扩张的重大问题。当时美国海军速度很慢、攻击能力极差,甚至没有一艘铁甲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建设现代海军,整个80年代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现代海军之父”的马汉。他认为制海权是国家繁荣和富强的首要因素。只有强大海军才能重创敌人,促进美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此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海军发展。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拨款建设4艘现代铁甲舰。1885年,海军决定举办海战学院。

1890年-1900年,美国共建造了15艘一流战列舰和5艘装甲巡洋舰。美国海军实力从世界第12位迅速提升到第3位。1898年的美西战争,美国就靠这支刚刚建立起来的新海军打败了西班牙。

——摘编自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中后期中国海防大讨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中国相比,19世纪末美国发展海军的优势所在。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近代中美海军的不同命运对海防建设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711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阿拉伯人国家巴勒斯坦和犹太人国家以色列。为了遏制与消灭以色列,从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开始,埃及组织阿拉伯国家开展了长达30多年的五次中东战争。其间,苏联向埃及为首的阿拉伯国家提供了军事等援助。每次战后,埃及损失都是最惨重的。后来,埃及意识到,只要有美国支持以色列,战争就成为死局,于是主动倒向美国。美国在1980年代,出于控制苏伊士运河的需要,答应向埃及提供多达几十亿美元的援助。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伊拉克和伊朗两大强国交战8年。此后又爆发了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阿拉伯世界互相残杀,美国不断搅局。从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之后,就再也没有爆发新的中东战争。1991年,中东和平会议在“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基础上举行。

——摘编自(日)田上四郎《中东战争全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2年以后没有爆发新一轮中东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东战争问题给世人哪些启示。
2021-05-07更新 | 178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押题卷(二)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