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7 道试题

1 .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后,经荷兰议会授权,获得荷兰与非洲南端好望角以东的非洲、亚洲地区贸易的垄断权,不断拓展对印度、印尼及日本等地区的直航贸易,并逐步将对华贸易作为该公司亚洲贸易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荷属东印度公司的发展(       

A.冲击了英国在亚洲地区的垄断地位B.表明了贸易是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
C.适应了荷兰国内工商业发展的需求D.推动了中国与西欧国家的自由往来
2 .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御批,大都亲躬力行,十分详细具体,而且数量众多。至嘉庆以后,《南屋述闻》记载:“若寻常安折之批‘朕安’等字者,章京蘸殊敬书,以代御笔。”皇帝“批文件”,除了重要的军国大事外,都是批“览”“知道了”“该部知道”之类的话。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出清朝(     
A.中枢机构日益完善B.君主权力日益弱化
C.封建制度基本成熟D.封建统治日趋衰落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认为,要改革政治,就要统一思想,最好从教材着手,使未来的改革人才,从学校时起,就受到改革思想的熏陶。熙宁六年(1073年),王安石主持编订《三经新义》, “三经”是指《诗》《书》《周礼》, “托古改制”就似乎名正言顺。王安石重新注释儒家经书,提出新的见解, “立政造事”,实际上是王安石自己政治思想的表述。熙宁八年(1075年),《三经新义》正式颁布,作为学生必读教材。 “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保守派认为,王安石“政事害人才,学术害人心”。后来,新法尽废,作为统一教材的《三经新义》就逐渐销声匿迹,版毁书亡。

——摘编自熊承涤《王安石的变法与教材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教材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王安石的教材改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是由姬姓诸侯与异姓诸侯组成的政治共同体,周王是这一政治共同体的统治者。周王室直接控制的王畿(包括丰镐和洛邑)被称为“中国”。西周文献中的“中国”也被比作“夏”,大多指向周王族,故“夏”均为单数;这时的“蛮夷”既有受封为异姓诸侯者,也有游离于西周之外者。春秋时期,“夏”逐渐扩展为“诸夏”“华夏”。“中国”不再是周王室独享的领地和权力中心。《左传》记载,东夷诸国与鲁国朝贡多达数十次;齐鲁“夹谷之会”时,齐景公曾奏“夷狄之乐”。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影响力的式微,政治共同体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华夏共同体。诸侯兼并大大拓展了华夏间的深度同质化和对异质文化的排斥,华夏文化认同日趋强劲。战国时,诸侯追求的是变法图强,以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中国”境内华夏文化共同体的一统,即“以中国一统”。战国诸子津津乐道于对华夏共祖的探究,对“夷夏”是否一体则鲜有关注。

——摘编自武沐等《大一统视域下的司马迁炎黄共同体理论》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曾将古希腊城邦定义为“一个政体之下的公民共同体”。这里的“政体”一词的希腊文本义即为“城邦制度”。公元前8世纪起,希腊城邦制度确立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立法。著名的例子有斯巴达的莱库古立法和雅典的梭伦立法,此外还有米提林的皮塔科斯“制定了法律,但却未建立政体”等记载。有的“立法者”不仅为自己的城邦立法,甚至还为其他城邦立法。古代希腊城邦共同体的政体各不相同,但都是以“宪法”或者“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的。现代西方社会高度分化,人们的民主生活和希腊城邦公民共同体生活全然不同。古代希腊人并未完全发展出为了保障个人自由而必须限制国家权力的观念。即使在雅典民主政治之下,公民个体言论和行为的自由实际上置于公民集体的监督之下。尽管苏格拉底并不认同民主政治,但他最终还是遵从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不愿逃避城邦对他的判决。

——摘编自黄洋《希腊城邦政治与西方法治传统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先秦时期华夏共同体形成的背景和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共同体与华夏共同体的不同点,并说明古希腊城邦政治与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关系。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先秦时期的中国和古代希腊政治形态差异的认识。
2024-03-24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5 . 北齐名儒颜之推指出:“内典(佛典)初门,设五种之禁,与外书(儒书)仁义五常符同。”《魏书·释老志》云:“又有五戒,去杀、盗、淫、妄言、饮酒,大意与仁、义、礼、智、信同,名为异耳。”据此可推知,当时(     
A.正统价值观丧失理论基础B.儒学语义出现较大变化
C.中华传统文化辐射力增强D.思想纷呈且有融合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这是明末一位科学家编写的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被外国学者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书中对各种手工业产品的生产工序都有详细的说明,并附有插图,在科学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据此可知,该著作是(     
A.B.
C.D.
2024-03-1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巩固练习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留学生群体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道路探索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表所示为近代部分留学生群体情况。

时间概括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1865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建设立船政学堂,后经李鸿章允准,决定派学堂的学生留学英、法,专门学习驾驶和造船。1875~1885年间,清政府陆续派出88名学生赴英法留学。后多数人当教员或到海军服务
20世纪初1901~1906年间,留日学生达万人之众。中国共产党的许多早期领导人,如陈独秀、李
大钊、董必武等,也都是那个时期的留日学生;对社会进步、文学转型起到重要作用的文
化名人,如鲁迅、郭沫若等,也都是那个时代的留日学生
“五四”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一是由于工读主义的推动下,许多青年试图寻求一种具有共产主义色彩的社会实践;二是许多青年认为法国是自由民主的发祥地;三是当时社会文化名流推崇出国留学增长见闻
抗战前后1932~1945年期间,我国又选派了八届赴美公派留学生,九届赴英公派留学生。由于考试极严格,这批学生回国后都成了中国各学科的领军人物,文科如钱钟书,理科如钱学森、钱伟长等

—摘自周棉《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根据中国近代留学情况,以“留学潮与中国近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世纪末某一国政府“积极引进工业技术,推行文明开化,但在国家意识形态方面却难以割舍对封建等级主从关系的‘依恋’,对内将民众统摄在专制政府下,对外将这种意识形态表征到处理国家关系上,行侵略扩张之实”。该国最有可能是(       
A.法国B.日本C.美国D.中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1995—2023年七国集团(G7)及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五国(BRICS)生产总值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例变化图(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材料可说明此时期(     

A.美苏阵营对立的加剧B.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
C.南北国家的互利共赢D.国际经济秩序的革新
2024-02-29更新 | 191次组卷 | 7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近代历史上,殖民与反殖民也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主旋律。一部西方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就是西方国家向外推行殖民政策,而亚非拉等诸多国家和地区都纷纷被殖民地化半殖民地化的过程。而殖民地地区也是一个矛盾复杂尖锐的地区,反殖民的运动始终没有停息过。西方进行殖民和亚非拉演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间充满着西方列强的矛盾和争斗以及殖民地区在列强手中的不断易手和调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的整体或者部分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