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7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康熙帝建立了较完备的内廷乐部,并对官府、私家蓄养戏班以及民间戏班的演剧采取包容态度,这奠定了清代戏曲繁盛之基。平定三藩后,康熙帝扩充了内廷乐部的规模,依次设立了南府、景山两个掌管内廷演剧的机构。康熙帝常常奉太后、偕后妃、皇子、皇孙观剧,戏台上所表演的剧目能够辨认的有《白兔记》《西厢记》《浣纱记》《单刀会》《邯郸梦》《玉簪记》等剧目。康熙帝为高士奇盛张曲宴,亲自弹奏古琴名曲《普唵咒》;康熙帝执政的后期,已经习惯了与臣下同观戏剧,陈邦彦当时仅为南书房文学侍从,却能与同僚们频繁陪同康熙帝观看《满床笏》《西游记》《平妖传》等内廷常演昆腔、弋阳腔剧目。朝鲜使臣金锡胄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有诗云:“岩峣结绮九天隈,上国元宵设戏台。鲍郭排场真傀儡,鱼龙斗伎正纷豗。悬齐华月灯珠满,散作繁星火爆回。虎兕况闻方出柙,吼时崖壑怕成雷。”康熙帝首次南巡至苏州,在百姓面前“自动手打鼓,后乃连打数套,逐渐弄过,直打至二更时方完”。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军远征准噶尔部,“正月十四日,上御太和门,出征将领俱于庭中赐宴,庭陈百戏,梨园部人演《班定远封侯》《韩范讨西夏》诸剧”表达了征服远酋的决心。

——摘编自刘水云《与民同乐及骋才御下——康熙帝的戏曲理念及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大兴演剧的意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帝大兴演剧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下学期高考四模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初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主要包括巴士拉、巴格达、摩苏尔三个省份,奥斯曼帝国在16世纪早期征服了该地区,英国自17世纪以来与该地区开始有了密切的经济往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对该地区采取了军事行动,迅速占领了巴士拉省,但在继续推进的过程中遭遇了重大损失。在进行了长时间的建设与调整后,英军继续推进,最终占领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地区。1917年至1918年,英国从周边小城镇大肆征粮以及征用大量的当地劳动力,这些都引起了当地人对英国的不满。英国的管理政策使当地社会的不满逐渐堆积,反英情绪日渐增长。1920年6月,当地的民族主义者担心英国的长期统治阻碍了他们的个人福祉和民族自治的梦想,发动了武装起义。这次起义虽然最终被英国军队镇压,但对英国来说,起义使其遭受了450多人和4000万英镑的损失,英国政府急需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来继续控制美索不达米亚。

——摘编自李其聪《“一战”中美索不达米亚战役始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英国攻占美索不达米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期间英国攻占美索不达米亚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下学期高考四模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51年10月解放军入藏,1952年成立西藏军区。中央人民政府坚持“慎重稳进”的方针和极为宽容的政策,针对西藏长期受到神权统治的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级组织和工作人员开展了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赢得了爱国上层人士、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西藏和平解放初期,进藏人民解放军和工作人员提供通过免费医疗和消除传染疾病、兴修水利、架桥修路、抢险救灾、发放无息贷款、赠送良种农具、放映电影、以工代赈等方式,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开展了艰苦细致的工作。1959年3月开始,中央政府果断决定解散西藏地方政府和彻底平息叛乱,同时坚决放手发动群众,实行民主改革。在80万人口的农业区、28万人口的牧业区,采取不同措施废除封建特权和农奴制度。在城镇发动群众开展反叛乱、反封建制度、反封建剥削、反封建特权和减租、减息运动等,保障了城乡供应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成功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下学期高考四模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兴起乡村建设运动。为复兴日趋衰落的农村经济,实现“民族自救”,一批知识分子到农村建立实验区,从事以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流通金融、提倡合作,改善公共卫生和移风易俗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建设实验。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成百上千的城市知识分子来到农村,或担任民众学校的老师,或指导农民防治病虫害。他们自下而上,努力使中国农民摆脱贫困愚昧,推动农村走向现代化。但作为乡村主体的农民并不太欢迎乡建工作,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开会时有技术人才,有地方、中央政府的人,有教育界的人,但乡村农民的代表几乎没有。抗战开始后,有些乡建工作者辗转至后方,继续其未竟之事业。然而,作为一场大规模社会运动的乡村建设还是结束了。

——摘编自阎明《深入民间: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英国提出了“保护性治理”的乡村振兴理念。为限制城市的“破坏式”扩张,20世纪上半叶,英国政府先后出台《限制带状发展法》《绿带法案》,通过空间规划解决农村土地占用矛盾并促进城乡融合。同时,为应对农产品短缺,英国政府又先后颁布《斯科特报告》与第一部《农业法案》,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城市过度蔓延、支持农业补贴、扶持农业有序发展的规划方案。20世纪中叶之后,随着居民对高质量生活环境的需求日趋强烈,乡村政策制定的目标逐渐转向“乡村生态保护与社区生活质量的平衡发展”。英国政府努力推进农业的规模化与市场化经营,鼓励地方社区和志愿组织积极参与,形成“政府—社区组织—积极分子”合作共治。

——摘编自武小龙《英国乡村振兴的政策框架与实践逻辑》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与20世纪英国乡村建设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英国乡村建设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谈从20世纪中英乡村建设中得到的启示。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9年,理查德·阿克莱特建立了英国第一个工厂,标志着工厂制度正式诞生。在随后的20年里,工厂制度在英国逐渐普遍起来。到1788年,英国已经建立143家纺纱工厂。1840年英国工人的平均生产效率已经达到1770年的20倍。

材料二   在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企业中,即在工厂中,我们始终可以见到一种简单协作,也就是说,好几台相同的工作机(暂且把工人撇开不谈),同时地和共同地在一个工作场所进行工作。在农业机器化的地方,农民面临与奄奄一息的家庭手工业同样的命运。旧社会最牢固的基础,与农民一起被消灭掉了。农村中“剩余”下来的农民和雇佣工人,纷纷流入城市。“机器使体力成为多余的了……这种代替劳动和劳动者的强有力的手段,立刻变成一种不分男女老幼,把工人家庭一切成员都归资本直接支配,从而增加雇佣工人人数的手段。”工厂里的强制劳动不仅侵犯了孩童爱好游戏的权利,而且还排挤了自由的家务劳动,这种家务劳动原来是工人家庭本身需要的。

——摘编自【德】卡尔·考茨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188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工厂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近代工厂制度建立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拉丁美洲,西班牙广泛推行反动的殖民政策,对殖民地实行“分地”和“监护”制,任意用抓“加勒比人”的名义逼印第安人成为奴隶或去矿井、种植园服苦役。16世纪上半叶,印第安人每年被屠杀1200至1500万人;西班牙入侵时,海地人口约6万人,至1548年时仅剩600人。西班牙殖民者在1545—1560年平均每年从美洲运到西班牙的黄金达5500公斤、白银达246000公斤。殖民者还利用天主教和所谓的“异端法庭”来奴役、压迫印第安人。

——摘编刘明翰、陈月清《郑和七下西洋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贡献》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发生的商业革命和殖民扩张所造成的各种后果,集中到一点,便是资本势力的增长,一个新兴的拥有资本的阶级——资产阶级——首先从西方登上历史舞台。西欧国家的银行家、商人和工场主的地位蒸蒸日上,他们注定要通过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建立自己的政治经济统治,由此加速西方社会经济的根本变革,并且影响整个世界。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竭力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资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为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摘编自吴于、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殖民的手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试析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对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祁建华(1921-2001年)中原大学毕业后,投身革命。他目睹大多战士目不识丁的现状,深感忧虑,于是利用工作之余,结合自己早年任教的经验,尝试利用注音符号进行集中识字,因其效果显著而引起所在部队领导的注意。1950年初,全军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学习运动。此时,祁建华被调任“训练队”担任专职文化教员,开始改进并完善“速成识字法”,同时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实验。19508月,贵州省军区决定全面推广他的“速成识字法",祁建华“速成识字法”由此创立。1952426日,《人民日报》发表专题社论《普遍推广速成识字法》,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利用“速成识字法”。1953年,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合作社对社员文化水平的要求逐步提高,文盲问题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顺利开展产生了直接影响。为此,中央和地方大力开展农村扫盲教育,扫盲运动迎来了高潮。此后的“速成识字法”实验尽管退潮,但它在成人扫盲工作中仍不失为主要方法之一。

——摘编自喻本伐等《祁建华的“速成识字法”扫盲实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祁建华能够创立“速成识字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速成识字法”推广的历史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咸平二年(999)正月诏书:“如闻榷茶之所,官不售者,必毁弃之,斯可惜也。自今令第其品而受之,轻其价而出之,使物无弃而民获利"。诏书中所说的“榷茶之所”是官营茶场。

咸平三年(1000),杨允恭建言:产茶之地,民输赋者悉计其直而官售之,精粗不校,咸输榷务。商人弗肯,久而不鬻,官即焚之。今请均其色号、以年次给之。真宗“许之”。真宗即位之初,由榷货务总领茶货购销造成的问题依然存在,其最突出者,即茶户长途运输的困难。咸平三年,他下诏茶户可以就地缴纳茶货。景德三年(1006),因主管部门“制茶事过为严急”,真宗上谕说茶货采摘不易,对茶户所呈交合格产品,官府应按其等第收购,不合格也要按价支付官钱,如只认可精细合格茶品,则伤害茶户利益,茶户多贫民,如茶叶交售受损则可能聚为寇盗,故此等事宜务必灵活处理。禧元年(1017)五月,他甚至还发诏令“福建路买纳民茶,斤增十钱”。

——摘编自李世忠《论宋真宗的茶政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宋真宗茶货购销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真宗茶货购销改革的积极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初.英国城市“日益严重的饥饿、贫困、健康、法律和秩序的问题,使地方政 府陷入难以忍受的极度紧张中”。1829年.伦敦大都市警察厅在伦敦正式创建,标志着英国近代警察制度正式诞生。1835年的《市自治机关法》责成每个自治市从选举产生的市议会议员中选出一个市治安委员会.指派足够数量的警察负责城市治安秩序。新警察被赋予了多重角色:打击犯罪的战士、和平秩序的保护者、福利机构及道德牧师:还充任起道德居间人,界定高尚与粗鲁或不体面的范畴,并担任邻里生活的仲裁者.都市公共空间的管理者的角色。警察机构还从组建之初就采用了“赞同式警务”,用“威望”而非“权力”来武装警察。 迫使他们要依靠民众的支持来执行警务。“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伦敦警察在控制民众骚乱中的确成绩卓著”。“凡英属或曾是英属殖民地的国家和地区,其警察制度莫不受到英国 的影响”,新警察制度传播到法国等国。

—— 摘编自刘锦涛《试论英国创建近代警察制度的历史功效》

材料二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首次将近代欧美的警察制度引进中国.建立了近代中 国第一个专门的警察机构——湖南保卫局。总局设有士绅充任的会办一人,议事士绅十余人,总局的最高长官总办也是由议事士绅公举。该局后被清政府勒令废除。1902年,袁世 凯在天津设立的天津警察总局,取得了一定成效。因此,清政府下令各省仿照直隶普遍推行新式警察,“不准视为缓图,因循不办”。但绝大多数的督抚只是虚应故事。直到清亡前夕, 各地方警察制度的差异仍然较大。晚清警察最初的制度定位过度强调对国家安全与社会秩序的维护,忽略了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摘编自刘琳璘《清末维新运动与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生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近代警察制度创建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英国警察制度与晚清警察制度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10 .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桑弘羊(前155年?-前80年)在汉武帝时期历任侍中、大农丞、治粟都尉、大司农等职。为帮助汉武帝刘彻解决因革新强权、对匈奴用兵而造成的“财路衰耗而不瞻”问题,桑弘羊在“任期内”主持或参与实施了一系列财经政策。如“尽管天下盐铁”,为朝廷带来源源不断的财政收入。设置掌管运输的均输官,各地交纳的贡赋由均输官运到边地支军,或贩卖获利增加财收。设置管理物价的平准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调剂物资,平抑物价。实行酒榷制度,由官府对酒类实行专营,独占酿酒和销酒利润。整顿币制,废除一切旧钱,由国家统一铸造三官钱(五铢钱),杜绝了民间私铸流弊。颁行算缗告缗令,向富商大贾、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鼓励和奖赏向朝廷揭发富商巨贾隐产漏税的违法行为。假民公田,国家把一部分官田、荒地和罚没田产租借给失地农民,向他们征收“假税”(田租)。进一步推行纳粟(纳钱)拜爵、补官政策,甚至纳粟(纳钱)可以赎罪,买官范围从豪强巨贾、门阀官吏延伸至普通百姓。规范中央到地方的财经管理体系,组并地方农粮、水利、财经机构和官员,统一了全国财经管理。桑弘羊广泛涉猎百家学说,尤精法家和管商之学。他认为“富国非一道”“无末业则本业何出”。认为商品流通可以“均有无而通万物”,可以解决各地的资源过剩和短缺。桑弘羊还提出“本重币虚”思想,认为生活物品为“本”为“实”,货币为“末”为“虚”,比西欧十五世纪重商主义“以货币为本”的思想先进许多。

——综合摘编自吴红、徐波《桑弘羊:成就汉武伟业的理财家》等资料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桑弘羊理财政策的特点。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汉武帝时期的治国思想和历史背景,简评桑弘羊的理财思想。
2024-04-2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