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人“下南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改变个人或家族的命运。据1935年中国太平洋学会对流民出洋的原因所作的调查显示,因“经济压迫”而出洋者占69.95%。当时,英国、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南洋正处于加速开发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南洋诸国为吸引华工,先后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如马来西亚联邦最大的一个州——沙捞越州,在白色拉者二世执政时期,就颁布过一个特别通告:给移民足够的免费土地种植,政府提供临时住屋安置移民;免费供给大米和食盐一年;提供交通运输工具,建立警察局保护华人安全,华人可永久居住在沙捞越等。

——摘编自张军《中国近代的移民文化》

材料二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987年、1995年全国1%的人口抽样调查,我国迁移人口规模在19821987年为3053.3万,19851990年为3412.8万,19901995年为3642.6万。19851990年和19901995年的迁移人口分别相当于1990年、1995年全国总人口的3.01%和3.02%,其中暂住人口分别和当于全国总人口的1.9%和2.4%。全国流动人口总量在1982年约3000万人,1985年约4000万,据1992年“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首次调查”结果推测为9360万。1995年的流动人口规模推测为8000万,其中在公安部门登记的有4400万,跨省流动的约3000万。

——摘编自李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人“下南洋”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人口迁移、流动的特点及社会背景。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到清代,一方面世人仍坚持“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另一方面也有人提出了农工商皆为本的思想。


(1)两种认识观点的区别是什么?
(2)前一种观点产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后一种观点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3)如何评价这两种观点?
2021-05-0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北外西宁新华联国际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列表格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
时代思想内容地 位原因
春秋战国仁、礼、仁政1争霸战争年代;保守
仁、礼、仁政受打击2
西汉34建设大一统政治的需要
宋明5重新确立正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更好
地适应统治需要。
明清6受冲击7)政治:
8)经济:
9)思想:

要求:阅读表格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完善表格
2021-05-0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北外西宁新华联国际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私学传统发端于先秦。那时,诸子百家各树一帜,为了宣传其学说主张,不仅收徒讲学,而且也聚徒论政……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把“有教无类”作为一项准则推广后,私学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形式,延续了整整两千年。特别是从宋代开始,各种形式的私学遍地开花,大批知识分子热心于社会教化的推导工作,在教育平民化普及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弥补了官学的不足。私人办学反映了私学的发达对我国文化教育发展的重大意义。中国传统教育理论十分发达,多数来自于私学的积累和实践。

——摘编自徐庆全《中国古代书院》、张雪蓉《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变迁与反思》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教育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和制度,对旧教育包括私立学校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2年教育部发文,决定自1952年下半年至1954年,将全国私立中小学全部由政府接管、由国家统一办理,改为公办……民办教育在中国土地上消失。……以1982年《宪法》对民办教育合法性的确定、1985年中共中央发文决定鼓励社会力量办学、1987年国务院发文第一次明确民办教育的性质和地位为标志,民办教育迈入全面复苏和规范管理的阶段。到1991年,仅民办高校(非学历)达到450所。19929月以后,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文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兴办各类教育,民办教育开始进入活跃发展和加速发展阶段。

——摘编自张雪蓉《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变迁与反思》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指出中国古代私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及其办学意义。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概括20世纪50年代、80年代、90年代我国民办教育的特点,指出呈现不同特点的主要背景。
2021-04-2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孝宗时期(11271194年)的官员,宁肯担任朝中级别不高、事务清闲的官职,也不愿出任地方事务繁杂的守臣、监司,因而造成了地方官人员缺乏,而朝中人员冗滥,一味只求升迁而不注实效,在职位上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状况。为改变这种局面,宋孝宗积极着手对官员中的务虚之风进行调整和改革,将官员平时的实际才能和施政业绩作为官员升迁的依据。在要求官员勤于政事的同时,宋孝宗本人也勤于政事,事必躬亲,他对地方上的兴修水利、农业生产等事都要亲自过问。同时,宋孝宗认为一国之君应该深知用人之道,在选拔人才时,也不能只看重人的学识,更应重视的是人才的道德修养和实际执政能力。这一用人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使朝廷选拔人才数量增加,为国家一系列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人员方面的保证。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会受制于时代的局限,宋孝宗加大用人力度,整顿吏风的目的,始终都贯穿着强化皇权的思想。

——摘编自褐华芳《宋孝宗的法律思想与法制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孝宗吏治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孝宗吏治改革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世界工业霸权的确立,是以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开始与完成为根本前提的。英国在近代所取得的工业奇迹,是建立在对新能源的率先生产性开发与利用、第一个完成工业化进程及因此占得的各种发展先机,以及以其强大工业实力为基础的“日不落帝国”所提供的广大原材料供应与商品销售市场。这三点对英国近代世界工业霸权的建立与维持至为重要。随着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崛起与其工业产品对英国产品的不断竞争,标志着英国工业产品全球垄断地位的瓦解,及导致作为英国近代世界工业霸权基础的“自由放任”主义的失败。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享有了仅100年的工业垄断,现在无可挽回地失去了”。

——摘编自闵凡祥《英国世界工业霸权兴衰的宏观分析及其历史启示》

材料二   到了1890年,美国已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基本上完成了赶超英国的历史任务。1893年,恩格斯指出,“美国大有可能不单在工业产品方面,而且在农产品方面”把英国等先进国家“统统赶出世界市场”。

——摘编自徐亮《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学视角:论美国十九世纪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世界工业霸权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