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史书记载,唐代扬州以纺织、皮革、造船等著称;成都以纺织、造纸、制盐等为重心;河北则有丝织品贡数为全国第一的定州和作为名瓷产地的邢州等;山东则有盛产丝织品的青州、造船业兴盛的登州等。这表明唐代(     
A.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B.手工业生产分工明确
C.城市手工业蓬勃发展D.经济重心呈南移趋势
2023-06-16更新 | 218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2022-2023学年高一6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考古学家认为,苏美尔人因为他们有制陶传统而发明了轮子。用一根轴把两个轮子连接起来,再搭一个平台,这样就有了世界上的第一辆车。农民们则发现多装一副轮子可以使车子装载更多东西,跑得更快。这表明(     
A.考古结论客观还原历史B.生产活动推动技术发展
C.苏美尔人率先发明战车D.农业工具在实践中改进
2023-06-02更新 | 241次组卷 | 5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2022-2023学年高一6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手段之一,且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任务中的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此可见,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提出(       
A.旨在加快将中国建成发达的工业国B.推动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在实践上和理论上均具有独创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国倡导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是目前世界上范围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由中国发起成立、总部设在北京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截至到2021年10月,共有104个成员国,数量仅次于世界银行。这些组织的发展,从侧面反映了中国(     
A.实行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B.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加
C.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成为国际秩序的主导者
2023-05-19更新 | 267次组卷 | 7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宋代户籍制度中的主客户以有无常产、是否承担国家税役负担为划分依据。乡村主户又根据土地、财产等物力的多寡划分为五等,三等以上的富裕户占主户10%左右。客户比例大约占总户数的三分之一。此现象(     
A.促成土地租佃制产生B.加重了客户的赋税负担
C.加剧当时社会的动荡D.促进了乡村社会的流动
2023-03-23更新 | 552次组卷 | 8卷引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西晋末年战争、瘟疫、蝗灾、饥馐接踵而至,西晋王朝疲于奔命。及惠帝之后,政权陵夷,至于永嘉,丧乱弥甚。雍州以东,人多饥乏,更相鬻卖,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渡江之后,东晋王朝喘息渐定,尤其是淝水之战奠定了南北朝隔江对峙的格局。这些移民的到来为荆州成为上流雄镇奠定了坚实的人口基础,也进一步提升了荆州“据上流,握强兵”的重要性。同时,荆州北方有山水纵横的汉水流域作为与进据中原之异族分庭抗礼的缓冲地带,远离战争表扰,移民得以在较为稳定的环境下从事农业生产。经过长期的农业开发,江南不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瘴疠之地,实已发展为瓜果飘香,良田美池的富有之地,粮食产量大为增加。大批移民流落江南,发展农业,提高江南经济文化水平,为以后“中国的政治权力常在北方,而文化与经济的‘中原’则俨然以南方为重心”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樊良树《永嘉南渡后江南农业开发概论》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永嘉南渡”的历史背景。指出南渡后南方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分析“永嘉南渡”对当时经济、政治、文化格局产生的影响。
7 . 蔗糖起源于亚洲,1430年,葡萄牙与意大利商人将蔗糖种植引入到马德拉群岛(非洲西海岸),随后扩展到其他大西洋岛屿。16世纪初蔗糖被引入到巴西,从而使其在整个近代早期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商品。这反映出(     
A.新航路开辟促进早期全球化发展B.物种的跨洲际传播具有单向性
C.物种交流改变了殖民地经济结构D.欧洲殖民者开始主导世界市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哈萨克斯坦拜尕兹遗址(公元前2200年左右)中制作面包的原料是黍和小麦,黍是一种最早被中国北部先民驯化的农作物,小麦原产于西南亚的新月沃地。这一现象说明(     
A.先秦时期已开辟丝绸之路B.中亚地区此时成为商贸中心
C.黍和小麦已成为主要作物D.欧亚大陆文明交流由来已久
2023-01-11更新 | 600次组卷 | 8卷引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载厘改统”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最重要的财政税制改革之一。厘金最初是曾国藩筹措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所需军费而采取的一种战时税收,后逐渐在全国开展起来,税率也从最开始的1%涨到20%甚至更多,几乎达到“无地不征,无物不税”的地步。作为一项彻头彻尾的弊税,厘金制度从一开始就钳制了生产流通……又由于地方政府每年只需向中央政府缴纳象征性的一小部分税收,及至军阀林立的北洋时期,厘金已然成为地方割据政权的经济基石。1928年前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全国”后,为巩固其统治,决心启动“栽厘改统”改革。

如果单纯地把“裁厘改统”看作一场为外交活动提供便利、为增加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和为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力而进行的改革,那么这次改革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和增加中央财政收入这两个主要目的都达成了。总而言之,“栽厘改统”对于南京国民政府而言有利于自身,但不利于民生。

——摘编自孙晟《南京国民政府“裁厘改统”效果评析》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裁厘改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裁厘改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接连实现高原冻土、膨胀土、沙漠等特殊地质的铁路、公路建设技术的突破,在特大桥隧建造技术、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巨型河口航道整治技术以及大型机场工程建设方面跻身世界领先地位。这说明当今我国(     
A.已经建成世界工业强国B.交通运输已实现智能化
C.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D.交通领域投入大幅增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