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文艺复兴期间工匠不再受到鄙视,人们重视实用技术,拥有理论的学者与掌握技术的匠人加强了联系,彼此促进。此外,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艺术家既是能工巧匠,又是探讨光学原理与几何法则的学者。这说明当时
A.工匠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力B.近代科学源于艺术领域
C.理论与实践呈现相结合的趋向D.技术创新得到政府支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7世纪初,荷兰人因坚持准时、全额还款而受到欧洲各国高利贷商人的青睐,加之荷兰司法独立,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不忌惮权贵,许多专制国家的资本在此时一点一滴地向荷兰汇集。由此可知,17世纪初的荷兰(       
A.海外探险得到国王的支持B.建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C.具备殖民扩张的优越条件D.率先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2022-06-27更新 | 158次组卷 | 17卷引用:青海省玉树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诏令一直在西夏前线指挥的文臣范仲淹改升武职。范仲淹连上三道奏表,请求皇帝收回成命,表示绝不能接受自己成为一个武官。这表明范仲淹(       
A.具有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B.反对朝廷干预前线指挥作战
C.沾染飞扬跋扈的骄傲姿态D.深受“崇文抑武”风气影响
2022-05-27更新 | 950次组卷 | 23卷引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伽利略曾经提出:知识不是来自书本,也不是来自亚里士多德,而是来自观测;牛顿的研究则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力学体系;爱因斯坦则开创了假设——演绎主义科学理论发现模式,这些说明
A.物理学发展体现了在批判中继承B.科学理论是对前人成果的总结升华
C.物理学研究体系的一以贯之特色D.研究方法在发展过程中逐步科学化
5 . 南北朝时期,佛教信徒宣称“皇帝即如来”,佛教自身也提出“父母恩惠,无量无边,不孝之愆(罪过),卒难陈报”的修行之道。由此可知,南北朝时期(     
A.佛教受到皇帝的积极推广B.佛学逐步走向本土化
C.佛教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D.佛学思想已背离传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任用和晋升的权力被世家大族所垄断,隋唐以后科举考试的开放性吸引了大批寒士进入国家政权,形成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现象。据此可知,隋唐科举制度
A.激发了百姓的责任感B.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C.简化了官员选拔程序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部中国近代史,同时也是一部中西文化全面交锋、对抗、排拒、吸取、融合的历史,一部中国对西方文化的认识逐步深入、全面的历史。梁启超在1923年就概括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过程。他认为,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期一一“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一一“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一一“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而第三个时期涌现了大量的思想成果。西方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也纷纷涌入中国,通过反复比较、分析鉴定,中国找到了自己的出路,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使中国革命逐步走向成功。

——摘编自郝振君《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主要成就及经验教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自选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初,教皇被因阿维农,意大利全境解除了教皇的控制,形成米兰、成尼斯、西西教皇国、佛罗伦萨五种政治势力并存的局面。城市商业活动在十字军运动刺激下日益繁荣昌盛;经济的发展又激励了文化的发展。当时意大利人可以说是欧洲最有文化和教养的民族。同时,政治上的严重分裂和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给大量有才干的人提供了舞台。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编织的,笼罩在人们意识上的中世纪面纱被意大利人首先摆脱

——摘编自张世颖《马丁・路德和人文主义》

材料二 一般来说,人文主义者对经院哲学中的教义神学毫不关心,认为经院神学枯燥无味的繁苹分新和抽象思排,无助于改良教会道德状况和培养人的品德,并将《圣经》与古希腊罗马典籍等而视之,对其内部的救赎信息也不抱以太多的关注。路德则认为经院神学固然在理智上取得了후越功绩,但很可能遮蔽了基督信仰的本质,使信仰逻辑化,无助于宗教实践;重要的是要回到《圣经》中,认为《圣经》乃上帝之道启示的场所,超越了一切人类的文献和文化

——摘编自张世颖《马丁・路德和人文主义》

材料三 人文主义重视人本性的再现,他们排斥上帝,削弱了上帝的作用,他们和启蒙思想家们坚定着同样的信念:如果每个人的能量得到解放,他们的成就是无可限量的。新教徒们坚持禁欲主义,他们认为劳作是人生的目的,是上帝的圣训;他们鼓励财富的合法获取和积累,禁止享乐主义的奢侈消费。

——摘编自杨春苑、李春荣《论西方人文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意大利人首先摆脱了“笼罩在人们意识上的中世纪面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宗教思想和人文主义者思想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对启蒙运动的影响。
9 . 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发现: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可使该物象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左右。电影正是根据这种“视觉暂留”理论,使一系列静态画面因视觉暂留作用而填满画面间的空隙,造成一种连续的视觉印象,产生通真的动感。这说明
A.科学与技术发展促进了电影的诞生B.视觉暂留理论是电影技术的唯一依据
C.艺术借助电影实现了最广泛的传播D.生物学的进步直接推动了电影的发展
10 . 智者学派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和道德标准,对此柏拉图评价智者学派是全部希腊文化精华的敌人,肆无忌惮地“做了错事硬装好人”。柏拉图的评价
A.体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B.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治学理念
C.未全面认识智者学派的作用D.意在揭露雅典复杂的社会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