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1 . 武昌起义爆发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10月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12和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下列有关解读中,正确的是
A.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B.体现英国政府的殖民主义立场
C.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很大D.反映其对中国革命的高度肯定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中国历史上的众多朝代中,清朝的君主以“勤政”著称。如康熙帝感慨道“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行……未敢少懈,自朝至于日昃,坐卧起居,曾无片晷余闲。”联系对比同时期的西方,对清朝君主“勤政”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顺应了强化君权的历史趋势
B.形成了封建盛世局面
C.阻碍了现代化在中国的启动
D.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稳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读“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皇权从秦到清一直在不断强化
B.隋唐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
C.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
D.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2016-11-27更新 | 317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下图是对近代文献使用“革命”、“维新(含改革、改良)”的次数统计。对该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两词使用次数开始增加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密切相关
B.1906年的两词使用情况说明革命力量超过改良势力
C.1926年的两词使用情况受到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
D.两词使用次数能够体现改革与革命势力的消长趋势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5 . 研究者发现:武昌起义虽由革命党人发动,而各省咨议局的立宪党人,无不加入革命动作。……没有一省的立宪党人与革命党作敌对行动的。下列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武装起义主张得到认同
B.清朝统治腐朽失去人心
C.同盟会凝聚了革命力量
D.立宪党人夺取革命果实
6 . “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关于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图1《西周分封制示意图》

图2《秦朝疆域图》

图3《元朝行省图》
A.图1至2的制度变化反映了君主专制在逐步加强
B.图2至图3的制度变化反映了地方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
C.三幅图共同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发展
D.三幅图反映了地方政权的自主性逐步提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7 . 《时代》周刊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类杂志之一,蒋介石于1931—1945年曾7次登上该杂志封面,其主题依次为:来自黄埔(广东)和日本的威胁;这一年的蒋介石,可谓戎马倥偬;一旦犯错即犹如爆竹爆炸;主义、道德和炸弹,是赖以对抗日军侵略的最重要武器;一切为了抗日,没有什么牺牲是过于昂贵而不能舍弃的;挺过了艰苦的五年,接下来会更艰苦;抗战之后,和平正经受挑战。结合时代背景和图片,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蒋介石一生功过毁誉参半
B.美国政府积极地扶蒋反共
C.国民政府因抗日元气大伤
D.蒋介石政府为抗战而努力
9 . 下图是1896年,李鸿章在德国,亲自前往俾斯麦家乡,与赋闲在家的俾斯麦会谈。对这张历史照片的背景解读,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以后,李鸿章出访德国购置军火,并拜访俾斯麦,学习强国之道
B.李鸿章签署《辛丑条约》后,为国人所不容,暂避欧洲,游历诸国
C.甲午战败后,李鸿章游历欧洲,为中国的戊戌变法寻找帮助
D.李鸿章为了推动德国参与俄国领导的干涉还辽,亲自拜访俾斯麦
10 . 阅读“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工厂检查所调查的全国工业分布表”,对该表内容解读有误的是
省市上海南京青岛北平天津汉口山西陕西云南
工厂数(个)54182532131926927216
省市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北湖南江西河南威海卫
工厂数(个)20653423728393242

A.我国近代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B.中西部的近代工业有了一定的基础
C.官僚资本主义急剧膨胀D.因东三省被日本控制而未统计在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