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推动了夏史研究。下图是二里头遗址重要遗存分布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宫城居中彰显王权专制B.道家思想影响城市布局
C.铸铜作坊服务农业生产D.墓葬分布体现阶级分化
2 . 据《票证旧事》记载,复旦大学研究生王春瑜决定当年结婚的因素之一是因婚后才有副食品供应证,凭此每周才能买到几块豆腐干、半斤豆芽之类。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B.计划经济体制下仍然存在商品交易
C.节俭与奉献成为当时社会风尚的主流
D.“文革”动乱导致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
3 . 1929年《大公报》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泉,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西方法律开始传入中国B.北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
C.大公报属于政论性报刊D.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
4 . 下图所示漫画发表于1986年。对其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A.世界经济格局呈现三足鼎立局面
B.美、日、西欧经济竞争激烈
C.欧盟的建立提升了西欧竞争力
D.日本成为可以抗衡欧美的政治大国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5 . 下图是1942年美国的一幅“二战”宣传画。对其图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②中美两国结成同盟
③中国军人为民族独立而战
④中国战场开始战略反攻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16-12-1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阅读“1956—1966年中国经济发展对比表”(以1956年为基数)
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表相关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已经走向成熟
B.周恩来、邓小平在经济领域进行了有效地调整和整顿
C.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曲折,但成就仍是主流
D.国际国内建设环境已经得到全面改善
7 . 17世纪初,一位在华的欧洲人说,“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大西近海一国”指西班牙 ②“大西近海一国”指葡萄牙③当时的欧洲发生了商业革命④这种现象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下表是根据邹依仁所著《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整理而得出的1935年上海公共租界华人职业分布情况统计数据


下列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A.上海教育发展推动华人素质提高
B.租界内华人的政治权利得到保障
C.上海地区的农业经济走向衰退
D.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结构多样化
9 . 下图是漫画家李寸松创作于1958年的时政漫画《挡不住的阳光》,对漫画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当时
A.民众对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有所怀疑
B.作者认识到经济建设存在“左”倾错误
C.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下图是英国政治家维克多·薇兹笔下的一幅关于中苏关系的作品。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手持镰刀,中国领导人毛泽东手持铁锤,正在进行激烈的“乒乓球”比赛。对这幅作品的解读错误的是
A.反映了中苏关系的恶化B.两国领导人政见的不同
C.双方在国家利益上的冲突D.中苏实行“乒乓外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