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的美元环流模式是美元通过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逆差流向美国以外的世界,再通过美国国际收支项目的顺差回流。下列对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美元的流出和流入数量总体高度对称
B.1971年出现大幅度的国际收支逆差
C.20世纪70年代美元流出流入差额小
D.国际收支逆差弥补通过黄金内流实现
2016-11-2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西上饶重点中学高三下第二次六校联考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持枪权在美国被视为最重要的个人自由权利之一。从最初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者的民兵,到规定持枪权“不可侵犯”的宪法第二修正案,持枪成为一种传统。因此,奥巴马总统的控枪令引发多方的不满情绪。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控枪令涉嫌违宪,交织着传统与现实,利益与党争的冲突
B.控枪令引发的不满情绪表明美国社会对公民生命权的漠视
C.公民权利通过政府的分权制衡原则得以保障,无需控枪
D.公民持枪权是1787年宪法制定之初赋予公民个人基本权利
3 . 据《南齐书》记载,“贵仕素资,由门皆庆,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为新生政权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
B.当时社会的平民化趋势非常明显
C.阻碍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合理流动
D.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4 . 据《票证旧事》记载,复旦大学研究生王春瑜决定当年结婚的因素之一是因婚后才有副食品供应证,凭此每周才能买到几块豆腐干、半斤豆芽之类。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B.计划经济体制下仍然存在商品交易
C.节俭与奉献成为当时社会风尚的主流
D.“文革”动乱导致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下面是1650-1850年的世界人口变化(单位:百万)。对导致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解读错误的是(   
A.欧洲人口的增加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欧亚人口增长
C.农耕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亚洲人口的增长
D.非洲人口的下降与罪恶的黑奴贸易有关
6 . 对下表解读合理的是1992——2000年我国东、中西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变化表
A.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
B.外商投资加大了区域经济的差距
C.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推动
D.从增幅看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在明朝中后期通行的日用百科全书里收有雇工文约的一般格式:“立雇约某都某人,今因生意无活,情愿托中雇到某都某名下,替身农工一年,议定工银若干,言约朝夕勤谨,照管田园,不敢懒惰,主家杂色器皿,不敢疏失,其银按季支取,不致欠少,如有疏失,照数扣算。风水不虞,此系天命,存照。”对这一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说明了雇佣关系的货币化
②雇主和佣工有浓厚的人身依附关系
③反映出当时土地兼并严重
④佣工在农业生产上已大量使用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 . 观察下面的《中国20世纪50—70年代末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对图中的解读,正确的是
A.①时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经营
B.②时期产量增长与“一五”计划建设密切相关
C.③时期产量变化的对国民经济调整的结果
D.④时期产量增长取决于江青反党集团被粉碎
2016-09-1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一)历史试卷
9 . 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1912—1920年13.4%
1921—1926年-4.5%
1927—1936年8.7%
1937—1945年-2.45%

A.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B.抗战期间民族企业遭沉重打击
C.十年内战期间民族工业仍有所发展D.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1934年1月的《华盛顿星报》发表了《新政疗法》的漫画,画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国会变成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医生告诉护士,“当然,如果我们没有取得成效,我们可能要改变治疗方法。”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政府力图推行医疗改革
B.作者对新政保持乐观的态度
C.立法权从属于行政权
D.政府在新政中扮演重要角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