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1 . 经济发展、社会变动是孕育思想文化变革的底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
──李贽《焚书》卷一《答耿中丞》
(1)据材料一,解读李贽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简述李贽“异端”思想诞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2)据材料二,指出两幅圣母像神情的不同之处。
材料三

(3)据材料三,解读关于启蒙运动的主要信息。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2 . 鸦片战争后,在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若干基本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
——摘编自郭卫东《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
(1)评述材料中关于鸦片战争爆发主要原因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二                  上海港对英国的贸易额(单位:1000美元)

——资料来源:英国议会文书《上海领事罗伯逊关于该口1856年贸易的报告》
(2)据材料二,解读表格反映出上海港对英贸易出现的变化。
(3)结合所学,分析导致材料二上海港对英贸易变化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北京朝阳区高三上期末考试历史卷
3 . 17世纪初,一位在华的欧洲人说,“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大西近海一国”指西班牙 ②“大西近海一国”指葡萄牙③当时的欧洲发生了商业革命④这种现象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4 . 1924年8月,孙中山在讲“民生主义”时说道:“马克思的门徒,于一千八百四十八年在比利时开了一个国际社会党大会,定了许多办法。……当欧战发生以后,俄国便拿那种主义去实行,现在俄国已经把那种主义改变了。”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①“国际社会党大会”指的是第一国际的成立大会
②“定了许多办法”指《共产党宣言》的一系列主张
③“主义改变”指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
④ 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形成受到苏俄的深刻影响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16-05-3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5 . 以下对相关数据解读准确的有( )
①手工生产始终占据主体地位
②民国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率大幅提升
③农家自用粉比重占一半以上
④北洋政府时期机器化生产明显增加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6-05-1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