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3 道试题
1 . 分析表中人类早期区域文明的成就,可以得出(       
古代中国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希腊
青铜器都江堰太阳历金字塔《吉尔伽美什》60进位制种姓制度创造从1到9的数字城邦民主政治帕特农神庙
A.城邦国家形成,各国文字出现B.文化多样,折射人类社会生活
C.各地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D.早期各区域文明是同时产生的
2024-04-16更新 | 268次组卷 | 67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文字是文明形成的标志。下列属于苏美尔地区文字的是(       
A.甲骨文B.楔形文字C.象形文字D.腓尼基字母
2024-03-28更新 | 374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关注历史教材的目录,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下图教材目录括号处应填(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____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____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百家争鸣
A.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的集权与统一
C.早期人类的繁荣与开放D.早期国家的发展与变革
2024-01-2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诊断历史试题
4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材料一   所谓“大一统”观念,就是主张华夏族和四方的“五方之民”在一个统一的政权下共同生活,共同发展。战国时还实现大一统,但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许多著作都讨论了“大一统”这个课题。《禹贡》、《周礼》等主张中国、四夷“四海会同”,统一由“王”来集权专制治理,并借用周代许多“设官分职”的成法制定出统一集权的官僚体制。

——《礼记》

认识到中国、蛮、夷、戎、狄五方之民各自都有其居、住、吃、穿、用使用器物的特点,这是不同的经济、文化、习俗造成的,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治理各族人民要尊重他们的民族特点,不要随便地改变他们的习俗。

——摘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

材料二   在皇权高度集中的背景下,汉武帝主导的文化建设迅速推及全国各地,并对各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俞伟超先生曾经指出,从考古学发现来看,西汉初年各地都存在形态各异且独立发展的文化特质,这些文化特质直接继承自战国时代的六国文化。到了武帝时期,各地文化开始趋同,渐形成一个整体,而六国文化基本消失,真正意义的汉文化出现了。

——马孟龙《大一统王朝的确立:秦汉》


(1)依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大一统”观念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观念产生的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汉武帝时期出现“真正意义的汉文化”的原因。
5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背景:新中国百废待兴,物质匮乏。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杰出代表。
(2)表现
①道德风尚:健康向上。
②政治氛围:热爱党、热爱________
③行动准则:关心集体、无私________、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④人际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2023-08-23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学习讲义)
6 .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新中国成立初期
①内容:中国共产党推行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
②作用: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在短时间内完成了________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
①标志:毛泽东1956年发表的《________》和中共八大。
②成就: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③结果: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曲折。
2023-08-2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学习讲义)
7 .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英国:议会君主制
(1)确立
①13世纪初,英王约翰被迫签订限制王权的《____》。
②13世纪中后期,英国多次召开议会,议会权力逐渐加强。
③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____时期。
(2)特点:国王通过议会寻求政策支持,议会以请愿的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2023-08-2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讲义)
8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表现
(1)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以基本法律的形式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固定下来,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被纳入_____轨道。
(2)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进行了有关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工作。
(3)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_____”,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
(4)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5)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_____政治制度之一。
2023-08-20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学习讲义)
9 . 北洋政府时期
(1)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主要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
(2)1913年,颁布了《_____》等法案,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
(3)甄别是指对已经在文职官位上工作的人,通过各种检验、调查、检查等决定其能否留任。这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_____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意在保持行政的_____和稳定性。
2023-08-19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学习讲义)
10 . 选官制度改革
(1)新政开始后,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成绩优秀者可以“酌加擢用,优予官阶”。
(2)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_____制度正式建立。
(3)1904年后,清政府又确立了_____选官制度,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三等。
(4)1905年后,学堂选官和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2023-08-19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学习讲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