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公元前4世纪末,希腊斯多亚学派在对事物的认识问题上,不再局限于狭小的城邦范畴,而是放眼于整个世界,提出应建立一个由理性所统治的世界国家,在这种国家中,“人人皆兄弟”。斯多亚学派的这一观念形成的重要背景是(     
A.亚历山大东征B.罗马帝国的扩张C.基督教的传播D.丝绸之路的开通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获得独立的北美人民在以开拓者的姿态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同时,又以主人翁的身份追求政治现代化,美国政治现代化由此起步。鉴于松散的邦联无法解决国内重大问题的实际, 1787年5月25日,55名代表聚集费城,就邦联条例的修改和联邦宪法的制定等问题展开讨论,并产生了联邦宪法。后来,在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美国于1789年9月通过了10条宪法修正案,并将其作为联邦宪法的补充条款。联邦宪法和宪法修正案,巩固了北美人民在独立战争中争得的民主成果,构造了美国现代化的政治框架。

——摘编自吴海晶《美国政治现代化若干问题探析》

材料二   1871年建立起来的德意志帝国是普鲁士势力的放大版。其早期政治现代化进程与英、 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到一战前夕,德国在经济上已成为欧洲第 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政治上却仍然是传统的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只是通过没有实权的帝国议会在参与意义上加入了统治阶级行列。总之,以普鲁士容克地主为代表 的传统统治阶级牢牢地控制着德国的政治生活。除了各种法律规定的特权外,他们还享有 许多实际特权,并在政治、行政、军事等领域占据领导职位。

——摘编自邢来顺《论德国政治现代化初期的“防御性”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治现代化得以起步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帝国政治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及其影响。
2023-02-02更新 | 266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练习(三)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16~19世纪人口迁徙情况表(部分)”。表格中①②③处填写最恰当(     

迁入地

迁出地

时间

主要背景

美洲

欧洲

16世纪

 

非洲

16世纪

亚洲

19世纪中叶

大洋洲

欧洲

18世纪中后期

亚洲

19世纪中叶

 
A.殖民扩张 苦力贸易 开采金矿
B.黑奴贸易 苦力贸易 流放罪犯
C.殖民扩张 苦力贸易 流放罪犯
D.黑奴贸易 殖民扩张 开采金矿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南宋灭亡以后,杭州城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元代初期,杭州城市还是延续了南宋时的繁华景象,为了能够使江南的粮食到达元大都,政府也致力于南北大运河的疏凿。……至元末,张士诚在原有运河的基础上,重新开泼了从塘栖的五林港到江涨桥段的运河。……运河是南北客货往来的重要交通动脉,沿运河新形成的码头和市镇各有特色,在这些市镇中首推湖州市和北新关市,各方的商贾都聚集到这里,规模不断扩大。

——据徐勤、宣建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与杭州城市的发展关系》

材料二   中国铁路建设大事记(部分)

时期事件
中国近代1876年,英国怡和洋行擅自在中国修建了第一条营业性铁路——吴淞铁路
1909年,中国第一条自办铁路——京张铁路
1876~1911年中国国有铁路仅约20%,外国直接修建经营约占41%,外国通过贷款控制约占39%
中国现代1978年,铁路营业里程5.1万公里,路网框架基本形成
2006年,青藏铁路二期开通
2017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推入运营
2018年,铁路营业里程13.1万公里;高铁运营里程3.1万公里,世界第一

——据崔罡、崔啸晨《中国铁路史研究综述及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京杭大运河发展的背景并分析其对古代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改革开放后铁路建设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毛泽东曾公开撰文指出∶“这一事件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粉碎了国民党亲日派和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毛泽东撰写该文的背景是(     
A.重庆和谈达成民主建国共识B.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C.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五代十国时期,各地军阀为了战争,加紧经济掠夺,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对农村和城市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在战祸重赋和酷刑重压下,人民生活极其痛苦。再加上北方常常遭受契丹贵族的骚扰,更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农民武装斗争此起彼伏。继位后的周世宗顺天应时,兴利除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在政治上,澄清吏治,严明赏罚;选贤任能,虚心纳谏;整顿法律,严格执法。在经济上,奖励垦荒减轻赋税,组织生产,安抚流民,派遣使者分赴各地均定田租,查实隐匿耕地,使之均摊正税。对于受水灾的区域免除当年夏秋两税,并减免以往农民所欠的租赋。为保障有充足的劳动力,还下令停废敕额外的寺院3万余所,敕额外僧尼一律还为编户,禁止私度僧尼。军事上,整肃军纪,制定统一策略,并亲临前线指挥。此外,他还倡导儒学,重视史书的修缮。所以,周世宗成为10世纪中国统一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摘编自原同申《浅谈后周世宗的改革》


(1)根据材料,归纳周世宗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世宗改革的意义。
2022-08-05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信息卷(三)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法律上讲,18世纪中叶,南北美洲一半以上的地域都是由欧洲国家的殖民地构成的。这些殖民地主要是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剩下的地域则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管辖之外。当然,在1780年代这个短暂的间歇期间,在拉丁美洲,没有什么事件发生,而美国也正在集中精力解决自己的困难。但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令人不安。事实上,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使圣多明各正在酝酿一个运动的进程,这便导致了在现代世界体系中第一个黑人共和国的出现。通过暴力斗争而诞生的海地,在南北美洲历史上,是比我们以往想象得要更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应赞誉它为加速和澄清世界其他地方殖民地独立的模式所做的贡献。到19世纪中叶,拉美那些殖民地实质上已经变成了独立的主权国家。此外,当时那些新独立的国家已经宣布在法律上拥有南北美大陆剩下的地域的权利。

——摘编自(美)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三卷》

材料二 今天,当我们站在21世纪的高度,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来审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不禁深深感到,它对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至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仍然生活在这场战争的影响之中。

——摘编自徐蓝《500年世界历史变迁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美独立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蒙梭提出将莱茵河作为德法的边界并占领莱茵兰(也称“莱茵河左岸地带”)的建议。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与美国总统威尔逊都反对法国吞并莱茵兰的建议,因为这将严重削弱德国实力。威尔逊向法国政府递交了一个简短照会,解释说法国将会得到一份“与美国签署的单独条约,由美国提出保证,在国际联盟行政院的批准下,一旦法国受到任何由德国发起的未经允许的侵略行动时,(美国和国联)立即给予法国援助”。最后,法国放弃将莱茵兰从德国分离的要求,威尔逊同意战胜国分三区占领莱茵河左岸50公里区15年,以此来确保德国能履行和约义务,莱茵河右岸50公里范围内则被划为非军事区。莱茵兰问题因此在美国与英国、法国的这场交易中解决了。

——摘编自艾尼瓦尔江·努尔买买提《评巴黎和会上的美国对德政策》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西亚人民带来了灾难,也加剧了各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1917年,毗邻西亚的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促进了西亚各国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一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英、法、意等战胜国将奥斯曼土耳其的西亚属地几乎全部瓜分。1920年,英国获得了对伊拉克、约旦和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法国获得了对叙利亚、黎巴嫩的委任统治权。于是,土耳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开始了现代化改革。亚洲其他国家也产生了民族主义组织,有的还建立了共产党。阿富汗、伊朗和西亚阿拉伯国家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摘编自崔连仲等《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巴黎和会上法国与英美分歧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分歧的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西亚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背景。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侵略手段,迫使旧中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许多特权,如驻军权、自由经营权、内河航行权、海关管理权和司法权等。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这些特权,对中国的主权损害非常大,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象征。特别是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和内河航行权对中国的主权损害最大。

材料二   19491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关于外交问题的指示稿上的批文指示:“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政府自己解决。”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前后,毛泽东提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的两个重要外交方针:“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一天它们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

——摘编自尚伟《中国共产党百年外交路线述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及历史作用。
2021-11-1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公元前6世纪罗马国家形成之后,罗马人制定了数量众多、体系庞杂的各色法律……公元476年,摇摇欲坠的西罗马帝国在强悍野蛮的日耳曼人的冲击之下终于灭亡了……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他认为这些旧有法典具有无法掩蔽的基本缺陷。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要为人们提供一种永久恪守的行为规范……528年,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来编辑一个新法典,世人称之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摘编自【美】瓦西列夫《拜占庭帝国史》

材料二   《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颁布于1804年……是一部早期的资产阶级民法典,与当时的自由竞争经济条件相适应,体现了“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法律最小限度的干预”这样的立法精神……其中的基本原则:全体公民民事权利平等的原则、绝对所有权制度、契约自由及过失责任原则等……这些都是代表着资产阶级的自然法领域中的“天赋人权”理论在此民法典中的体现。

——摘编自【英】安德鲁·罗伯茨《拿破仑大帝》

材料三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摘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颁布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中两国《民法典》的共同点。
(3)谈谈你对古今中外《民法典》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