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据记载,辽南京(燕京)“城中凡二十六坊,坊有门楼”到元代大都城的坊不是封闭状态,都由若干条邻近街巷组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放松城市管理B.坊市制度被打破C.城市商品经济发展D.政治中心的迁移
2 . 《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六十二艘,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船有4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200人才能起航,一艘船可容纳千人。这一记载说明明朝(     
A.放弃海禁政策B.造船技术先进C.对外交往频繁D.重视海洋权益
2023-11-2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宋代《玉壶清话》记载,党进本是目不识丁的武将,一日面见宋太祖时却大声说道:“臣闻上古,其风朴略,愿官家好将息。”引得旁人嗤笑。有人问他说:“太尉何故忽念此二句?”党进则言:“我尝见措大们(对士大夫的鄙称)爱掉书袋,我亦掉一两句,也要官家知道我读书来。”下列对该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A.官僚政治发展提高武将综合素养B.北宋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C.武将的社会和政治地位逐渐降低D.治国理念变革影响朝堂风气
2023-11-1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据《管子·轻重甲》记载,夏桀不允许百姓冬天在河上架桥,夏天在河里渡筏,以观赏人们受冻和受淹的情况。而“至汤而不然……饥者食之,寒者衣之,不资者振之,天下归汤若流水。此桀之所以失其天下也”。这一记载论证了(       
A.君主专制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敬天保民思想在夏商开始出现
C.民心向背是夏商更替的重要原因D.商汤推崇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
5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材料一   所谓“大一统”观念,就是主张华夏族和四方的“五方之民”在一个统一的政权下共同生活,共同发展。战国时还实现大一统,但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许多著作都讨论了“大一统”这个课题。《禹贡》、《周礼》等主张中国、四夷“四海会同”,统一由“王”来集权专制治理,并借用周代许多“设官分职”的成法制定出统一集权的官僚体制。

——《礼记》

认识到中国、蛮、夷、戎、狄五方之民各自都有其居、住、吃、穿、用使用器物的特点,这是不同的经济、文化、习俗造成的,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治理各族人民要尊重他们的民族特点,不要随便地改变他们的习俗。

——摘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

材料二   在皇权高度集中的背景下,汉武帝主导的文化建设迅速推及全国各地,并对各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俞伟超先生曾经指出,从考古学发现来看,西汉初年各地都存在形态各异且独立发展的文化特质,这些文化特质直接继承自战国时代的六国文化。到了武帝时期,各地文化开始趋同,渐形成一个整体,而六国文化基本消失,真正意义的汉文化出现了。

——马孟龙《大一统王朝的确立:秦汉》

材料三   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礼记》等典籍记载,周公曾于明堂“朝诸侯”“祀文王”。《周礼》记载,西周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即长方形布局。春秋战国的阴阳五行家则将明堂设想为独立于朝堂、太庙之外的建筑,将其描绘为“亞”形布局。

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

(1)依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大一统”观念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观念产生的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汉武帝时期出现“真正意义的汉文化”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修建明堂。
6 .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记载:“三后(虞、夏、商)之姓,于今为庶。”《孟子·离娄章句下》记载:“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理学思想已经成熟B.分封制度初步确立
C.宗法观念完全消失D.传统贵族走向衰落
7 . 商朝末年,帝辛(纣王)率军征伐东夷,其间经过商丘并进行了占卜,卜辞上说:“壬寅王卜在商贞于亳。”在有关这场战争的甲骨文卜辞中,商王东征行进的顺序和需要到达的时间与传世文献对此事的记载完全相符。这反映出甲骨文(     
A.主要服务于战争需要B.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C.记载内容全面而详细D.已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2023-03-24更新 | 361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据史料记载,清朝“自增用奏折以后,皆亲御丹毫,在廷之臣,一辞莫赞,即朱批谕旨是也”。 据此而可知,奏折制度(     
A.提高了行政效率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分割了地方权力D.确保了政治清明
2023-12-21更新 | 11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迁都洛阳后规定:“吴人(江南人)投国者,处金陵馆。三年已后,赐宅归正里。”后洛阳城归正里的北徙南人渐多,有“三千余家,自立巷市”,民间称之为“吴人坊”。这反映了(     
A.北魏政权封建化的完成B.南北方民族差异已消除
C.南北方的文化融合加强D.北方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图是金代官制简表中基层社会组织的示意图,《金史》中记载:“猛安谋克人户,与汉人错居,每四五十户结为保聚,战时出征,农作时令相助济。”这反映出金代治理的特点是(     
A.等级森严、分化事权B.郡国并行、基层自治
C.中央集权、注重边防D.因俗而治、寓兵于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