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材料一   所谓“大一统”观念,就是主张华夏族和四方的“五方之民”在一个统一的政权下共同生活,共同发展。战国时还实现大一统,但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许多著作都讨论了“大一统”这个课题。《禹贡》、《周礼》等主张中国、四夷“四海会同”,统一由“王”来集权专制治理,并借用周代许多“设官分职”的成法制定出统一集权的官僚体制。

——《礼记》

认识到中国、蛮、夷、戎、狄五方之民各自都有其居、住、吃、穿、用使用器物的特点,这是不同的经济、文化、习俗造成的,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治理各族人民要尊重他们的民族特点,不要随便地改变他们的习俗。

——摘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

材料二   在皇权高度集中的背景下,汉武帝主导的文化建设迅速推及全国各地,并对各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俞伟超先生曾经指出,从考古学发现来看,西汉初年各地都存在形态各异且独立发展的文化特质,这些文化特质直接继承自战国时代的六国文化。到了武帝时期,各地文化开始趋同,渐形成一个整体,而六国文化基本消失,真正意义的汉文化出现了。

——马孟龙《大一统王朝的确立:秦汉》

材料三   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礼记》等典籍记载,周公曾于明堂“朝诸侯”“祀文王”。《周礼》记载,西周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即长方形布局。春秋战国的阴阳五行家则将明堂设想为独立于朝堂、太庙之外的建筑,将其描绘为“亞”形布局。

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

(1)依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大一统”观念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观念产生的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汉武帝时期出现“真正意义的汉文化”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修建明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公元前4世纪末,希腊斯多亚学派在对事物的认识问题上,不再局限于狭小的城邦范畴,而是放眼于整个世界,提出应建立一个由理性所统治的世界国家,在这种国家中,“人人皆兄弟”。斯多亚学派的这一观念形成的重要背景是(     
A.亚历山大东征B.罗马帝国的扩张C.基督教的传播D.丝绸之路的开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周恩来在12月25日发给中共中央的电报中说,蒋介石表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统一中国,受他指挥”,“他回南京后,我可直接去谈判”。这封电报的背景是(     
A.日本在上海挑起了侵略战争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中国全民族的抗战正式开启D.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4 . 9世纪时期,在西欧社会内部,加洛林王朝分崩离析,相对统一的中央王权消逝,地方贵族的势力乘机拍头,在外部,新一轮的蛮族入侵使得形势进-一步恶化。为了寻求安全与自保,人们纷纷将自己委身于地方权贵的保护之下,委身者称为封臣,所委身的对象称为封君,封君封臣制度便由此产生。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①是以封建王权的削弱和地方贵族势力的强大为背景
②以人身依附关系为其主要特征
③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缴纳贡赋
④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所有权者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公司初建时期,东印度公司明确宣布自己的基本宗旨,除了追求航运谋求商业利益,通过和平贸易向国内输送金银之外别无他求。当然,英国公司的和平政策是相对的,在它的成员中有许多人同时具有海员和海盗双重身份,在遇到葡、荷等竞争对手时总是毫不犹豫地诉诸武力。到17世纪下半叶,手持刀剑做生意变为商人们信守的格言,但最终目的仍是追求商业利益。18世纪中叶,一种观点逐渐占了上风:和平的贸易当然是最佳的主要的目标,但是为了贸易,殖民和侵略又是不可避免的。进而又发展到为了巩固自己的贸易地位,就必须控制领土、设立城堡、壮大军事力量和完善政治统治机构。1757年普拉西战役的爆发,东印度公司开始了运用军事力量,打击印度王公,将领土占为己有的扩张新时期。随着军事行动的日趋频繁,军队的地位更加重要,逐渐从一支附属于商业的队伍发展为相对独立的力量,士兵制度和军费补助金制度也建立起来。在不停地循环过程中,商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小。176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占领的孟加拉土地上征税,并逐渐反客为主,使自己占领的地区成为国中之国。

——摘编自赵伯乐《从商业公司到殖民政权》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经营形态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东印度公司经营活动对世界的影响。
2024-04-2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100多年间,中国的对外交往史是一段备受欺凌的历史,旧中国的外交是屈辱的外交。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从此,维护国家独立,维护领土、主权的完整,成为新中国外交的首要目标。实现独立必须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断绝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遗产”的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制定和执行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和“一边倒”的三大政策。根据上述政策,毛泽东访问了苏联,并于1950年2月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摘编自张清敏《当代中国外交》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共同的战略利益促使中美关系缓和,两国关系逐步实现正常化。中美建交是两国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两国关系从此进入新阶段。两国关系正常化为两国进一步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同时,中美建交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关系的发展。但两国关系的基础是脆弱的,由于双方在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上没有达成协议,美国也没有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这也为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并简述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关系基础脆弱的原因。
7 . 下面是部分史料关于明代倭患的描述。这些史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史料

内容

《明史》

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

《靖海纪略》

倭人秃头鸟音,不满二三百,余皆宁绍漳广诸不逞之徒

《明实录》

两广奸民私通番货,勾引外夷(葡萄牙人),与进贡者混以图利。招诱亡命,略(掠)买子女,出没纵横,民受其害
A.倭患形成原因的多元B.倭寇入侵得到沿海百姓的支持
C.倭患问题的日益加剧D.明朝国家主权遭到殖民者侵犯
2023-11-1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晋武帝)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荐人才: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四曰洁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复,六曰学以为己。

——房玄龄等人合著《晋书·武帝纪》

材料二   唐朝考核官吏品德的标准是“四善”: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简称德、慎、公、勤。后宋、明、清等朝基本沿用。

——摘编自萧曼著《唐朝防范腐败的考课制度》

材料三   梁启超认为“古来之豪杰有二种:其一、以己身为牺牲,以图人民之利益者;其二以人民为刍狗,以遂一己之功名者。”他讴歌为民捐躯者,把鱼肉民众的所谓豪杰斥为“民贼",主张以民利作为鉴别真假英雄的标准。

——摘编自李必胜著《梁启超人才思想评述》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关于人才道德标准的具体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对人才道德水平的新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023-12-08更新 | 6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政府在海外贸易中,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确保商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例如,在海上交通中设立巡检、通关等机构,保护海上商贸的利益;实行“市易法”,鼓励商人从事海上贸易和私人经营。同时,宋朝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商品的种类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这为海外商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吸引了更多的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宋朝时发明了“磁针航行”等航海技术,使得海上变通更加便捷和安全。造船技术也十分先进,建造了大量的商船和战船,使得海上贸易更加畅通和有序。

——摘编自周必超《浅析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纵观清初“海禁”政策的实施,其初衷在于扼杀郑成功等抗清力量,但在郑氏政权消亡之后,仍屡行海禁,盖因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清王朝统治者总自以为是“天朝大国”“富有四海”,而无视当时的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把他们的先进技术视为“奇技淫巧”,盲目地加以排斥。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畸形现象:历史愈向前发展,清王朝就愈加腐朽、自负和保守。

——摘编自王宝山《试论清初“海禁”政策的实施及其社会后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宋代对外贸易政策相比,清初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并予以简要评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凌晨五更,潘楼酒店楼下的各种行商便开始了。早市买卖的物品有“衣物、书画、珍玩、犀玉”,到了天亮之后,就有卖“羊肚、鹑、兔”等各类熟食摊子,等他们收了之后,“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吃过早点,人们便可以去附近的瓦子勾栏里观看说唱、杂耍等各色表演,从这里出来,沿着龙津桥往南走,就到了夜市一条街,“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摘编自李基《北宋东京集市贸易活动——基于对<东京梦华录>的解读》

材料二   北宋中下层女性较多地参与经济生活,从商领域广泛。这从一些店铺的名称即可得知,如曹婆婆肉饼、丑婆婆药铺、王小姑酒店等等。……春暖花开时,妇女们开始出城探春。“自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闭池,虽风雨亦有游人,略无虚日矣”。《东京梦华录》卷六至卷十依次从年首正月记述到年尾除夕的岁时节日里,妇女们也纵情玩乐。

——摘编自张莉曼《<东京梦华录>中的北宋女性民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的经济生活景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女性民俗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