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2022·河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赵武灵王即位时,齐秦两强对峙,强邻逼境,胡人骚扰,面对严重的内忧外患,推行了“胡服骑射”改革。改革初期,反对“胡服”者颇多﹐为此赵武灵王与朝臣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初步统一了思想,对依然反对改革的宗室大臣则是不断游说。赵武灵王在说服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以身作则,换上了被中原百姓鄙视的短裤小褂。“胡服”改革成功后,赵武灵王就带头练习骑马射箭。他带领部队攻克水草丰美﹑地域辽阔,有骑射传统的原阳(今呼和浩特东),在这里试点骑射改革。赵武灵王在全国特别是北方靠近胡人地区的百姓中广泛招募善于骑射的人,并改部分步兵为骑兵,收编边疆游牧民族的骑兵,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队伍。同时,他通过在代地经营胡马和迫使林胡王献马等渠道﹐获得大批良马,更换了原来的军队装备。赵武灵王亲自训练骑兵,并使骑兵成为军队的主力。

——摘编自许今朝《赵武灵王推进“胡服骑射”改革的艺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背景及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成功的原因。
2024-02-07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中国人民经过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洗礼,提高了民族觉醒和政治认识,所以义和团运动成为“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这表述的是义和团运动的(     
A.过程B.影响C.目的D.背景
2024-01-2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中华传统文明以农业文明为主,粮食作物有粟、麦、稻、玉米等。这些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对国家稳定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术界普遍认为,小麦原产于西亚,大约4000年前传入中国,经历了环境适应与品种改造,完成了从北方到南方的空间扩展历程。小麦的传播是在两个因素推动下完成的:其一为喜好面食的北方人南迁;其二为稻麦复种制的出现。黄河流域实施两年三熟制重在提升地区经济实力,而南方一年两熟稻麦轮作制则直接将黄河、长江两大流域连为一体。将水旱两种作物融入统一地块的同时,不仅空间上实行了南中有北、北中有南的作物分布格局,而且推动了两大流域间的文化认同与空间整合。

——摘编整理自沈为慧、赵剑锋等主编《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古代史》(下)

材料二   像云南这样的边远地区,玉米是在16世纪传入的。以种植玉米为主,开垦陡峻山岭的过程,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叶。最南部的开化、广南、普洱三府中,曾以疟疾流行闻名的原始森林,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前已被湖南.湖北、四川和贵州的移民砍伐殆尽。

——[美]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1368-1953年》葛剑雄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小麦传播的不同阶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麦从中国北方传到南方最有可能发生的历史时期,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玉米在云南传播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麦、玉米等作物传播带来的影响。
2023-02-12更新 | 242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摘编

8.如果被盗窃的牛、羊、驴或者是猪属于寺庙或者皇室,盗窃者将偿付三十倍的赔偿;如果它们属于国王的公民,盗窃者将作出十倍赔偿;如果窃贼无力赔偿,将以死抵罪。

46.租佃农田地租为收成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

53.倘自由民怠于巩固其田之堤堰,而因此堤堰破裂,水淹(公社之)耕地,则堤堰发生破裂的自由民应赔偿所损毁之谷物。

196.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眼,则应毁其眼。

202.倘自由民打地位较高者之颊,则应于集会中以牛皮鞭之六十下。

203.倘自由民之子打与之同等的自由民之子,则应赔银一名那。

226.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摘编自严绪陶《汉谟拉比法典与古巴比伦王国》

材料二   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几乎有1/3的条文,从不同的角度保护私有制的不可侵犯性,维护了大革命最根本的成果。《法国民法典》维护并保障了资本主义自由买卖、等价交换和新的雇佣关系。第113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而且规定原料的取得,商品的流通,工人的雇佣,都必须通过契约,买卖、交换,一切均可以自由经营。《法国民法典》第8条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488条规定,“满21岁为成年,到达此年龄后……有能力为一切民事生活上的行为”。

——摘编自王贵水《一本书读懂法国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民法典》颁布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其基本原则。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律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是历史的主要创造着,但历史上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如孔子、商鞅、秦始皇、汉武帝、北魏孝文帝、王安石等,都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请任选上面除汉武帝以外的一位历史人物,自拟命题,予以论述。(要求:命题要简练具体明确——如: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论述要史论结合,可以从背景、措施、影响三大方面展开论述:总结不要只抄论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周恩来在12月25日发给中共中央的电报中说,蒋介石表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统一中国,受他指挥”,“他回南京后,我可直接去谈判”。这封电报的背景是(     
A.日本在上海挑起了侵略战争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中国全民族的抗战正式开启D.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在某次战役中,地方党政组织动员了90多万民工,精挑细选了5000多名技术好的船大做水手,驾船扬帆;当地渔民不但献出了自己的木船,同时还上船划桨,一夜过江七八趟。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奉献,这场战役就不可能成功。该战役的背景是
A.革命中心发展到长江流域B.战略反攻序幕正式揭开
C.国民党主力军已基本消灭D.北平即将实现和平解放
8 . 【晚明财政与世界交局】   

材料一   晚明财政有两大特点:一是应急财政,二是白银财政。之所以称为“应急财政”,是因为内外形势急剧变化,包括万历三大征特别是朝鲜之役,女真崛起并席卷辽东,持续的重大及特大旱灾、疫灾,始发于陕西并呈燎原之势的民变,以及明廷的“三王并封”、“二王就藩”,都需要国家财政应急支持。应急财政不可避免地对张居正改革确定下来的原额财政产生冲击。之所以称为“白银财政”,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繁荣、社会财富积累、走私贸易发展,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多元化转型,白银在更多领域流通;与此同时,随着大航海时代而来的贸易全球化,越来越多的白银流入中国,既刺激国内市场对白银的需求,又推进了正在发生的白银货币化。这两股“白银潮流”交互作用,对明朝财政产生巨大冲击,使得白银货币化、财政白银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材料二   有些欧美学者指出,16世纪中叶以后白银在全球范围大量流通之最根本的原因,与其说在于梦想发财的欧洲商人向海洋的发展,不如说在于吸收世界白银的中国给白银需求。据他们说,明末中国好像“没有底的白银排水口”吸引了美洲和日本的白银,   明末中国官绅针对白银外流的危机感和试图克服货币不足的努力令人想起在同时代欧洲诸国发展起来的重商主义思想。但与从16世纪到18世纪欧洲的重商主义相比,明清中国时期对外国贸易的关心和政府改善贸易收支的努力都不太大。

——捕绳自(日)库本美甜《晚明的白银水流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财政呈现出两大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对外国贸易的关心和改善贸易收支的努力都并不太大”的表现,并分析重商主义思想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23-24高一上·安徽合肥·期末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禁止人民无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但鼓励外国以朝贡的形式前来中国进行贸易(史称朝贡贸易),这种贸易规定了贡期、限制船数、限制人数、限制商品数和必须拥有勘合者方得朝贡。1540年后,中国经济朝市场化快速发展,亟需白银作为货币,民间走私贸易因而兴起,福建漳州、泉州和广东、浙江的海商纷纷前往日本贸易。明代中国向西属菲律宾输出的货品大致可分为三类:粮食和其它生活必需品,军需品,生丝和丝织品,中国输入马尼拉的约有9成以上为丝绸,丝绸种类繁多且品质不一、中国商品的价格极具竞争力,中国运回的几乎都是白银,这导致母国的丝织工业家强烈要求西班牙政府对中国丝货输入西属美洲加以限制,以保护他们的利益和母国的丝织工业。

——摘编自李隆生《明后期海外贸易的探讨》

材料二   曾留学美国并当过买办的容闳在1867年拟定了一个“联设新轮船公司章程”,由应宝时转呈曾国藩,再转致总理衙门。该章程强调俱用中国人合股而成,章程大致模仿外国轮船公司及其在华经营的方法。此后,官民都开始准备投资航运。第一个以华资名义经营的轮船航运企业,是李鸿章在上海正式成立的招商总局。李鸿章任用朱其昂、朱其诏兄弟筹组招商局,他们虽是以沙船为世业的淞沪巨商,但因属旧式商人,在招股集资中缺乏号召力,招股活动几乎“无人过问”。最初筹集的资本包括官款在内,实缴不到20万两。在企业经营方面,由朱其昂所购之船,不是“船大而旧”,就是“舱通而小”,而船只“购买价值反较洋行新造之头等好舱尤贵。”

——摘编自张赛美《上海近代轮船航运业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海外贸易的特征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近代轮船业兴起的原因及其影响。
2024-01-24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社会环境比较安定,是生产发展的有利条件,生产的发展又为商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宋建立之初,统治者为稳定统治秩序,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措施,如实行招抚流民、鼓励开垦等等,并收到了良好效果。宋代商品生产得到发展,除粮食成为一项主要商品外,经济作物的大量生产也较为突出,各地已涌现出一批专业种植经济作物以供市场的农户,形成了经济作物的专业经营区域,如太湖中洞庭山的农民,专门种植柑橘。手工业产品中,除传统的纺织、编织、陶瓷等产品外,突出的还有矿冶业的发展,其产品丰富。随着矿产品生产的增加,金属制品的生产也迅速发展,尤以铁制农具、铜制手工业产品的生产最为突出。商品生产为商品交换提供了前提,促进了商品交换,大米、棉花、茶叶、食糖、药材、丝织品等,都是日常交易的商品。

——摘编自罗吉义《宋代商业的发展和商业政策》

材料二   由于经济效益可观,太湖流域在明中叶后多改田为地发展蚕桑、棉作。杭州在当时既是丝织业中心又是杭嘉湖商品集散中心。商业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区域分工与合作,实现规模效益,并且形成一定的力量,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技术水平。此时的中国,大部分区域仍然处在自给自足的生产形态之中,生产者通过商人互通有无,实现生产生活资料的交换,使再生产得以顺利完成。商业领域吸引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使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受到资金等因素的制约,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商业利润的诱惑,使弃农经商、弃工经商者日众;商业利润积攒的巨额财富也没有有效转化为产业资本,最大的用处可能就在于满足商人穷奢极侈的生活享受。

——摘编自林枫《明代中后期商业发展水平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朝商业发展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