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634年前后,英国画家为刚结束印度旅行的登比勋爵作了幅著名的画像。画中,在南亚从林中打猎的登比穿着一件两件套的丝绸衣服,右手拿着一支滑膛枪,旁边有个印度男孩指着附近一棵棕榈树树上的鹦鹉。与画中场景相关的背景是
A.“三角贸易”发达B.英国与亚洲交往日渐扩大
C.英国成为世界霸主D.工业革命促进了技术进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从1865—1895年,中国都市的风貌因大量机械化工厂的开设而改变了,这些工厂都为中国人所有,但都依赖外国的设计并使用引进的技术。”材料表述的社会背景是
A.洋务运动B.清末实行新政
C.五四运动D.中华民国建立
2022-02-18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9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就指出:“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也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加强现代化的陆军,并建设空军和海军。”1959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中若干问题的指示》中提出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并指出我们在开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对国防建设给予重视。至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基本建成诸军兵种合成的现代化、正规化的强大军队,是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上第三支强大军队。

——摘编自齐德学、丁伟《20世纪50年代人民解放军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浅探》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至21世纪初,我军在建设指导思想上实行过三次战略性的转变。第一次转变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朝鲜战争结束后,我军迅速完成了从战时体制到平时体制的转变,正式确立了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军队建设指导方针。第二次转变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国家安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增加,我党、我军对战争与和平形势的判断发生重大变化。毛泽东明确提出:必须立足于战争,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全国、全军基本处于一种临战状态。第三次转变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个判断成为党和国家实行工作重点转移的重要依据。同年,军委扩大会议作出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转变的重大决策,把军队建设从临战状态转到了以现代化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上来。江泽民于1993年确定了新时期的战略方针,1995年提出军队建设要实行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两个根本转变”,这是第三次战略转变的继续和深化。

——摘编自赵一平《试论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人民解放军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至21世纪初我国建军思想出现的三,次战略性转变的国际背景,并总结这一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经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先是以西方文化的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宣扬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文化,继而学习宣传十月革命,以俄为师,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材料描述的是新文化运动的(     
A.原因B.进程C.性质D.意义
5 . 张学良在口述历史时说:“国民党在大陆上只是把大陆当作一个征服地,根本没有想过自己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其观点接近于国民党败退原因研究中的(     
A.“内斗论”B.“民心向背论”C.“腐败论”D.“经济崩溃论”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政府应对国家危机的能力,体现政府的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诸侯国)大者地跨数郡,其总地盘超出汉朝廷直辖郡县。汉武帝用主父偃之策,于元朔二年(前127年)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此举没有像削藩那样招致反抗,效果异曲同工,“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此后,又颁行“左官律”“附益法”,规定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又限士人与诸王“附益”交游。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安史之乱以后,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地方官员擅立名目摊派,阶级矛盾激化,江南地区出现袁晁、方清、陈庄等人领导的武装起义。“天下之人苦而无告,朝廷负担遽增”。764年,唐代宗下诏:天下户口,由地方官员据当时实在人户,按贫富定等,作为征税及差派徭役的依据。建中元年(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建议,推行两税法。

——据《旧唐书·杨炎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应对中央集权面临的威胁而采取了哪些对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德宗推行两税法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电视剧《一代儒商孟洛川》中有一个情节:1869年,法国鸿丰洋行的一船洋纱以极低的价格出现在上海市场,使原来的上海洋纱市场受到致命打击。众人纷纷猜测其中原因,下列猜测最为合理的是
A.商船为海盗劫持,销赃而来B.巴拿马运河开通,航程缩短,运费降低
C.工业革命完成,提高了社会生产力D.苏伊士运河开通了,航程缩短导致运费降低
8 . 1684年,清廷统一台湾后,指定广州、宁波、漳州、云台山四地为通商口岸,进行中外贸易。1757年,乾隆颁布《防范外夷规条》,关闭了宁波等三口,仅留广州一口对外开放。清廷外贸政策的这一变化
A.阻止了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B.推动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转型的进程
C.加强了东南沿海地区的海防D.成为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之一
9 . 科技创新推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断扩大的生产需求成为瓦特等人进行蒸汽机改进的动力。1800-1850年间,性能不断提升的蒸汽机被应用到英国的各种动力机械中。

--摘编自霍伊斯、弗伯斯《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1900年,电力工业开始成为美国现代体系中的重要部门。1910年,美国电话增加到700万台,出现了无线电广播,无线电发展到电子管时代。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最早的电影院。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

材料三:今天,网络计算机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和便利的交流空间,人们能够在瞬间弄清楚自己需要的东西在哪里,自己生产的东西哪里有需求。一个地球村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交流空前密切。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找出推动瓦特等人进行技术创新的原因。持续的技术创新使英国的社会生产进入了什么时代?这一时代,英国的史蒂芬孙在交通工具方面有什么重要发明。
(2)据材料二,1900年前后美国的工业生产中出现了什么新动力?人类社会又进入了什么新时代?汽车和飞机的出现与哪项新动力机械的发明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一个发明与创造成就突出的美国科学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网络计算机是那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反映了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
(4)综合本题信息及所学知识,请谈谈对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2021-11-0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公元前1274年,埃及人和赫梯人在卡迭石爆发了当年最大规模的战争,最后埃及被击退,两国签订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条约——《卡迭石条约》。你认为赫梯人取胜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赫梯人锻造的武器非常先进有效B.埃及人的战术落后
C.赫梯人的军队占有数量优势D.埃及统治者政治腐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