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儒学的传承

问题
(1)指出古代儒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归纳儒学在传承发展中呈现的鲜明特点。
(2)综观东汉以来的时代变化,概括儒学面临困局和挑战的主要原因。
(3)宋人在复兴儒学方面,是如何体现“包举宇内,囊括天下”的?
2 . 近代中国的探索与抗争。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文化向中国传入的过程。西学东渐的内容依时代主题变换而变换。

(1)根据提示,请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涂答题卡)
主题与思想:A民主与科学B三民主义C自强求富
代表人物:A李鸿章B林则徐C李大钊D康有为
主题核心思想代表人物
了解世界开眼看世界④、徐继畬等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奕䜣、⑤张之洞等
救亡图存进化论等维新思想⑥、谭嗣同等
民主革命孙中山等
科学启蒙③、马克思主义陈独秀、胡适、鲁迅、⑦等

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是实施历史的组织者或领导者。他们虽然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趋势,但可以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

(2)将上述历史人物与其主张的观点一一对应。(填字母)(涂答题卡)。
“师夷长技以制夷”
“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3)洋务运动是一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未能真正挽救中国的危机,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没有坚决反对西方列强侵略B.创办的近代企业采用封建生产方式
C.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国封建制度D.西方列强的破坏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清王朝内部少数有识之士进行反思,人们提出的新对策,开始兴办洋务。下列能反映洋务运动前十年内容的图片是:(     
A.B.
C.D.

(5)想要了解洋务运动时期湖北钢铁业的历史,主要查阅的企业资料是(     
A.开平煤矿B.湖北织布官局C.汉阳铁厂D.江南制造总局

(6)这场运动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文学革命,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这场运动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洋务运动D.维新变法

(7)陈独秀曾撰文写道:“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旨在强调(     
A.共和体制并不能为中国带来真正改变
B.巩固民主政体需要加强文化上的觉醒
C.北洋军阀的混战引发社会的强烈不满
D.政党政治的尝试只是一场荒唐的闹剧

(8)下面是对近代某一时期的知识归纳,该内容主题应是(     
维新思潮的涌动
反洋教斗争逐渐展开
反清武装斗争风起云涌
晚清的自救运动
A.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B.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
C.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D.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9)《中华文明史》指出: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C.宣传了“师夷长技”的主张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2024-04-1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1-22高一下·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
综合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时空”维度下的古代中国

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为历史演进提供环境和舞台。请阅读下列材料,感悟古代中国的发展。

A.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       

——中俄《尼布楚条约》

B.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寸余,舟大小街尾径进。红毛人弃赤嵌,走保干城。成功使谓之曰:“十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盗尔载归。”围十阅月,红手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遗归国。

——《清史稿·郑成功传》



(1)将材料B至材料F中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按时代顺序排列(填字母)。

(2)将材料A至材料E所涉及的区域按方位填入下表。
方位涉及区域(填入对应材料的字母代号)
西北
西南
东南
东北
(3)归纳以上材料中共同蕴含的历史主题。
2022-06-0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反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下表是小李归纳的某时期中国内政情形。该时期是
A.元朝初期B.明朝前期C.明朝后期D.清朝前期
2020-04-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5 . 【皇权轴心下的中国古代政治体制】

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汉哀帝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但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贾谊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等等,其实都是围绕着如何坚强至高无上的皇权而提出的议论。


问题:
(1)综观中国古代政治史,你可以从中归纳出有关加强中央集权的几个焦点问题吗?
(2)列举秦汉以来(鸦片战争前)在中央机构的设置方面统治者是如何体现其“中央集权”特点的?
(3)自魏晋至隋唐的历代中央政府是如何通过选官制度的不断改革来支撑这个特殊的专制帝国大厦的?
2020-03-2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六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左宗棠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0年,左宗棠在为曾国藩“捉刀”而作《复陈洋人助剿及采米远津折》:“驭夷之道,贵识夷情……此次款议虽成,中国岂可一日而忘备?河道既改海运,岂可一岁而不行?如能将此两事妥为经通,无论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一二,页五七至五八

材料二:1863年,左宗棠《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就局势而言,借不如雇,雇不如买,

买不如自造。至自造轮机成船……外国多方阻挠,乃意中必有之事,见在英国领事等屡以造船费大难成,不如买见成船为便宜,此即暗中使坏之一端……惟赖朝廷坚持定见,不为浮言所惑,则事可有成,彼族无所挟以傲我,一切皆自将敛抑。自强之道,此其一端。”

——《左文襄公全集·书牍》第9卷,第59页

材料三:1884年,左宗棠听说广东某些乡绅聘请“深明艺事者”来教育子弟时,大加赞

扬说:“此风一开,则西人之长皆吾人之长,不但船坚炮利,可以制海寇,即分吾华一郡一邑之聪明才智物力,敌彼一国而有余。行之数年,各海口船炮罗行,并可随时分拨,协济人力物力,互相通融,处处铜墙铁壁,以守则固,以战则克,尚何外侮之足虑乎?”

——左宗棠《艺学说帖》


(1)由材料一可见,左宗棠、曾国藩等人因何而产生洋务思想的?
(2)归纳上述材料中左宗棠的思想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你怎么看待左宗棠的洋务思想?
2020-03-03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10高三上·上海浦东新·期中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君道》


问题
依据材料一、二归纳中国古代明君贤人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2020-02-1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大时代】

有学者将历史按照人类活动变迁的强度划分为九个区间,用三个领域横向归纳这一时代的人类活动:人类与环境、人类之间、人类与文化

人类与环境

人类之间

人类与文化

……

……

……

……

大时代五


(公元300年—1400年)
分散的区域文明

全球人口增长植被破坏,引发土壤退化和洪水灾害。

*征战建立的辽阔帝国:


蒙古帝国、阿拉伯帝国…
*区域间贸易与文化交流,如___①__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和传播,如:造纸术、___②___

大时代六


(公元1400年—1800年)
____③___

区域间人口流动加剧,物种交流增多。

*民族国家通过军事斗争建立新政府:英国革命、


*世界经济中心从亚洲逐渐转向欧洲。

欧洲出现批判天主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解放运动

大时代七


(公元1750年—1914年)
工业化及其后果

全球人口持续增长。成为加剧全球环境恶化的新因素。

*殖民冲突不断


*经济全球整合

民主自由、民族主义等思潮在全球扩展

……

……

……

……


问题:
(1)请根据提示,将以上表格填写完整。       
(2)以下材料,能用于“大时代五”研究的是        ;能用于“大时代六”研究的是        能用于“大时代七”研究的是         。(填字母)
   
(3)材料 E及材料F的史料价值各有什么优势与不足                                    
2019-10-1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17届高三4月质量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9 . 瞻其貌、听其言,不如观其行、察其果。观察下列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孔子像,回答问题。

(1)孔子生活时代的社会有哪些主要特征。为此,他提出了哪些主张?
(2)请写出唐代以来儒家学说受到愈加明显挑战的具体表现。两宋时期新儒学体系的核心又是什么?
(3)归纳上述孔子像共同的形象特征。从文化视角看,这种共性可说明什么问题?
10 . 洋务运动与幼童留学

1870年,容闳向曾国藩提出了留学教育计划,便立即与李鸿章联合上奏,得到了清廷的批准。

曾国藩和李鸿章计划先向美国派120名留学生,考虑到语言问题,决定选10到16岁的幼童出国;从1872年起每年派30名,至1875年派完;留学年限为15年;经费一律由清廷支付。然而在那时,绝大多数人对出国留学视为危途,尤其是美国,离中国遥远,不少人认为那是个非常野蛮而不开化的地方,家长还要签字画押,“生死各安天命”,容闳使出全身解数才凑足30名,同治十一年(1872年),30名穿着长袍马褂、留着辫子的中国男童在上海港登上一艘邮船,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这是近代中国首批官派留学生,这120名幼童多数来自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

刚到美国的幼童一身中国打扮,瓜皮帽,蓝缎褂,崭新的黑布鞋,油亮的黑大辫,特别引起美国人的好奇感。幼童一上街,就会有一群美国小孩子跟在后面围观,有的还高喊:“中国女孩子”!他们不仅要补习英文,还要集中起来学汉语,每次学汉语,首先必须脸朝中国方向向清朝皇帝朝拜,然后再给孔老夫子的画像叩头,若有违规严加惩罚。

经过两三年的英语补习,多数幼童可进学校学习了,清朝官吏对他们的管制也相对减少了。到1880年,多数幼童已经中学毕业,个别的如詹天佑等考入了大学,还有一些进入中专或其他职业学校学习,成材在望。但新的政治危机一天天在增加。

幼童们在美国接受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教育,过的是美国式的生活,特别对于十来岁的孩子来讲,非常容易“美国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幼童不愿穿中式服装,不少幼童索性把辫子剪掉,穿上西装、信了洋教。而且也接触了较多的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人文社会科学文化,渐渐地对学习《四书》《五经》等失去了兴趣,对烦琐的封建礼节也不大遵守了,反而对个人权力、自由、民主之类的东西十分迷恋。但是,清廷守旧官僚却视幼童的这种新变化为大逆不道,处处给幼童们出难题。清政府最后于1881年将赴美留学幼童撤回。


问题:
(1)除派遣留学生外,洋务派为培养人才还有什么举措?简述其作用。
(2)根据材料,归纳幼童赴美留学后发生的变化。
(3)你如何看待“洋务运动中派遣留学生”这一历史现象?
2019-09-0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松江区松江二中高三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