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75 道试题
1 . 《左传》记载桓公五年:“(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部将)射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了(     
A.武王克商B.平王东迁C.王室衰微D.万邦林立
2022-10-11更新 | 91次组卷 | 64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宋书》(记载南北朝时期“刘宋”政权史书):“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②南方气候有利于农业发展   
③江南地区土地肥沃                                    ④西晋完成统一,社会稳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12-1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有文献记载:“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腊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这种人工磁化方法载于(     
A.《武经总要》B.《梦溪笔谈》
C.《萍洲可谈》D.《梦粱录》
2023-09-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陈胜、吴广首义,揭开了反秦起义的序幕。关于起义的原因,《史记》中记载:“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而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则载:“御中发征,乏弗行,赀(罚)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斥责);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水雨,除兴(免除)。”由此可知(     
A.只有发现新史料才能科学剖析反秦起义的原因
B.历史记录者的立场往往能影响历史解释的方向
C.出土文献往往能够印证、纠正或补充传世文献
D.“二重证据法”已经无法适合当代的史学研究
5 . 《后汉书》《晋书》记载,甘英历尽险难抵达安息西界,临海欲渡,安息西界船人对甘英说:“海水广大,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这一史料可用来佐证(     
A.汉朝试图与大秦建立官方往来
B.汉朝与罗马帝国已有直接的交往
C.西汉与罗马帝国缺乏文化交流
D.缺乏冒险精神是出访失败的主因
6 .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的原因包括(     
A.战乱频繁B.徭役繁重C.刑罚残酷D.赋税沉重
7 . 明清商人主动遵守组织和纲纪的约束规范,清代《商贾便览》中记载:“货之精粗美恶,实告经纪,以便售卖,若昧而不言,希图侥幸出脱,恐自误也。”这反映了明清商人( )
A.遵纪守法的法纪意识B.诚信不欺的商业道德
C.贱买贵卖的经营策略D.重商轻农的商业思想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建国伊始,统治者对其他各族人民实行了残酷的高压政策。作为汉族人的冯太后,孝文帝在她的教育下也深受汉文化的熏陶。《魏书·咸阳王禧传》曾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孝文帝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开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新高潮。

——摘编自左颖《北魏孝文帝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二   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基本态度是“降则抚之,叛则讨之”,也就是各少数民族只要不公开与唐对抗,就对其实行羁縻政策。反之,侵扰内地或对唐有严重威胁者,就用武力解决。唐太宗还举汉武帝的例子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敞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尽管这是唐太宗的自我欣赏,但它所反映的事实大体不错。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民族政策的目的以及为此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具体史实说明唐太宗民族政策中“抚之”“讨之”的表现。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A.中央集权加强B.周王室衰微C.社会和平稳定D.儒学居主导地位
2022-07-07更新 | 1501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北大附属宿迁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据《梦粱录》记载:“(南宋)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这一记载反映了(     
A.市民生活的富足B.小农经济走向解体
C.商品经济的发展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
2022-07-14更新 | 530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必修)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