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公元1世纪前后形成的阿克苏姆,通过红海的国际贸易迅速繁荣起来;据记载,国王一次赏赐藩属25000头牛;手工业,以金属工艺为主,其他如制陶、泥瓦、石雕等工艺也有相当水平;规模宏伟的宫殿和举世闻名的巨石圆头碑也显示了高超的工艺。这表明,阿克苏姆(       
A.成为非洲最发达的国家B.影响了亚欧非贸易发展
C.创造了自己辉煌的文明D.促进了非洲文化的传播
2 . 《宋代科举社会》中记载:隆兴府有一位十六岁的少年汪胶,由祖父陪同,到建康府跟从名师蔡清宇读书,祖父“不复治他事”,对他“昼夜督课”。这一现象反映了(     
A.门第观念的淡化B.科举制的日益完善
C.阶层流动的加快D.重文教的社会心态
2024-01-2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匈奴族和羯族自认为是夏朝的后裔,鲜卑族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羌族自认为是虞舜的后裔。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说明(     
A.中华民族统一大势已开始出现B.胡汉祖先本是相同
C.各族政权力图确立其正统地位D.贸易加强边境交融
2023-09-28更新 | 325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必修)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陈胜、吴广首义,揭开了反秦起义的序幕。关于起义的原因,《史记》中记载:“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而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则载:“御中发征,乏弗行,赀(罚)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斥责);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水雨,除兴(免除)。”由此可知(     
A.只有发现新史料才能科学剖析反秦起义的原因
B.历史记录者的立场往往能影响历史解释的方向
C.出土文献往往能够印证、纠正或补充传世文献
D.“二重证据法”已经无法适合当代的史学研究
5 . 如表是魏晋至唐宋时期有关佛教的论述记载,这些反映了(     

记述

出处

“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东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周孔即佛,佛即周孔。……周孔救极弊,佛教明其本耳。”东晋孙绰《喻道论》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唐代高僧慧能《疑问品第三》
“孝也极焉……以佛广之……孝其至且大也。”北宋契嵩禅师《孝论》
A.佛教本土化倾向明显B.中国古代思想的多元特征
C.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D.儒佛道三教合一趋势加强
2023-10-28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官员选拔的主要制度。《晋书·郑袤传子默附传》记载,“初,(晋武)帝以贵公子当品,乡里莫敢与为辈,求之州内,于是十二郡中正佥共举默”。据此材料,对九品中正制的解释错误的是(     
A.由中正官来评定地方士人的资品B.西晋时期选官标准主要看重家世
C.郡守根据中正官评定的资品授官       'D.逐渐成为了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2023-05-28更新 | 272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建国伊始,统治者对其他各族人民实行了残酷的高压政策。作为汉族人的冯太后,孝文帝在她的教育下也深受汉文化的熏陶。《魏书·咸阳王禧传》曾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孝文帝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开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新高潮。

——摘编自左颖《北魏孝文帝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二   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基本态度是“降则抚之,叛则讨之”,也就是各少数民族只要不公开与唐对抗,就对其实行羁縻政策。反之,侵扰内地或对唐有严重威胁者,就用武力解决。唐太宗还举汉武帝的例子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敞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尽管这是唐太宗的自我欣赏,但它所反映的事实大体不错。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民族政策的目的以及为此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具体史实说明唐太宗民族政策中“抚之”“讨之”的表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考古学家卫聚贤在《吴越民族》说道∶“吴民族不是中原南下之民族,而是本地土著未与中原同化的民族。”但是《史记》中记载周太王长子泰伯带着弟弟仲雍,从中原到了现在无锡市郊的梅村,开发了广大的江南地区,建立了吴国。《史记》的记载(     
A.是儒家思想影响提升的印证B.是春秋吴越争霸的衍生品
C.反映了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D.顺应吴地文化扩张的需要
2022-11-0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10月阶段抽测)考试历史试题
9 . 《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主要得益于当时
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民族矛盾彻底消除
C.南方地区得到开发D.社会秩序趋于安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的选官制度(   
A.注重门第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B.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
C.重才轻德的选拔依据弊端渐显D.在执行过程中标准背离了初衷
2021-11-25更新 | 1263次组卷 | 38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平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