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78 道试题
1 . 李小明课堂笔记里关于某条约认识的整理:①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②“使馆界称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③清朝腹地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④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表明该条约所反映的突出时代特征是(     
A.国内阶级矛盾服从中外民族矛盾B.中外民族矛盾服从国内阶级矛盾
C.中国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D.中外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趋于合流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颍上县人和私立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经过哪些人的总结、改造,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北宋时期儒家的代表是哪两位兄弟?南宋时期儒学的集大成者是谁?
(4)王阳明是哪一时期的儒学代表人物?他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号称什么?
(5)明朝末年思想家李贽的性格可以用哪四个字准确概括?
(6)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是?在政治上,他们的共同思想是什么?
2024-04-0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据记载,万历八年(1580年)福建人陈振龙把甘薯从海外引种到福建,当时大家对这种新作物并不了解,因此最初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万历二十二年和二十三年,泉州一带水稻歉收,凡甘薯种得较多的地方,很多人以甘薯充饥,得免饥馑。自此,福建种甘薯的人越来越多。这可用于说明在我国(     
A.外来物种传播有赖于人们认识的深化B.物种交流完善了当地的经济结构
C.人地矛盾是影响物种推广的主要因素D.物种传入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4 . 与西周相比,秦朝政治制度的最重要不同点是(     
A.最高统治者的产生方式B.地方官员的产生方式
C.中央官员的权力大小D.要不要在地方实行分级管理
2024-03-2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其强调的是(     
A.健全的立法B.执法公正
C.用法律治理国家D.政府服务人民
2024-03-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周易·革》中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后人常用“汤武革命”来形容改朝换代,夏商两朝的覆亡给后世君主的警示是(     
A.加强国防,充实军备B.任用贤臣,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增强国力D.加强集权,完善制度
2024-03-2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2002年,一个真实的笑话开始以各种版本流传起来:很多人出国旅游买回一大堆纪念品和时髦的商品,回到家里后扒开商标一看,都是“MadeinChina”(中国制造)。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笑话背后,却洋溢着一种特别的自豪。这一现象主要是得益于中国(     
A.鼓励发展境外旅游业B.设立多个经济特区
C.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D.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8 . 辛亥革命期间,上海成立51个妇女社团.她们提出要像男子一般,尽国民天职.享国民权利,争做“女国民”。这种现象反映了(       
A.女性社会参与意识增强B.女性地位普遍提高
C.革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D.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2024-03-2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隋书》记载,隋朝“南郡夷陵、竟陵、沔阳、沅陵、清江、襄阳、春陵、汉东、安陆、永安、义阳、九江、江夏诸郡多杂蛮左(土著民族),其与夏人(汉族)杂居者则与诸华不别,其僻处山谷者则言语不通,嗜好居处全异,颇与巴渝同俗”。据此可知,当时南方(     
A.民族隔阂已经消除B.民族交融有所发展
C.社会秩序较为稳定D.民族地域差距较大
10 . 历史证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与灌溉技术使农业生产力极大提升,既有生产关系成为桎梏,公田抛荒、私田大量开垦的制度性矛盾大量出现。承认土地实际控制、废除使用限制、重新分配土地以及名田制等改革出现,引致土地私有化,支撑稳定的农业生产进而成为增强国家实力和实现军事扩张的基础。土地由封建领主世袭转向新型的封建地主私有。

——摘编自张秀智等《基于多源流理论的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改革逻辑》

材料二   19927月,邓小平重申:“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农业也一样,最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变革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农业“两个飞跃”的共同目标及各阶段目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