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91 道试题
1 . 北宋末年有诗云:“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作为史料,该诗可以佐证泉州(     
A.海外贸易的繁盛B.积极鼓励海外移民
C.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D.渔业捕捞技术的提高
2024-05-0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后汉书》中载,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材料中的“水排”主要功能是(     
A.提水灌溉B.水上运输C.水力纺织D.水力鼓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康、雍、乾三朝的几种官书中使用的“盛世”一词,在《万寿盛典初集》(康熙五十六年)中出现73次,在《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乾隆三年)中出现52次,在《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中出现39次,在《八旬万寿盛典》(乾隆五十七年)中出现62次。这说明清朝(     
A.对文化造成严重摧残B.努力构建巩固统治的舆论
C.康乾盛世的实至名归D.君主专制统治达到了顶峰
4 . 《诗经》中有“国风”诗百余首,记录了周代社会的民情民风。周代统治者非常重视对民间诗歌的收集,认为“天听自我民听”,民声、民意中包含了天意。由此可见,周代的统治者主张(     
A.道法自然B.敬天保民C.仁者爱人D.天人合一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盟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秦始皇下令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和非博士官所掌管的《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等,全部焚毁,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其列。据此可见,秦始皇这一举措旨在(     
A.削弱儒家学说地位B.推动实用之学的发展
C.巩固封建专制统治D.维护“大一统”思想
2024-05-1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唐中期至宋,当时的人普遍认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要数扬州和益州(成都)。唐开元年间,成都府的人口户数为137046户,在当时位列全国第二。宋代时,成都为西南大都会,素号繁丽、百货川委。宋人田况有诗写到: “蜀虽云乐土,民勤过四方……所以农桑具,市易时相望”。

——摘编自何一民、王毅《成都简史》

材料二   14世纪后,欧洲人口缓慢地恢复到原先的水平,然后开始增长,在欧洲大陆……特别是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贸易及制造业发展迅速。城市的规模愈发扩大,商人们也变得愈发富有。在每个国家,商人阶级都变得重要起来……1350年至1450年间,法兰西、西班牙、英格兰、苏格兰、丹麦、瑞典和匈牙利的统治者纷纷加强君主统治,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自身影响力,同时减少封建贵族和教会权力机构的土地。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卡斯带利亚和阿拉贡,1469年因女王伊莎贝拉和国王费迪南联姻而统一,至此现代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初步形成。

——摘编自(美)约翰·梅里受《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宋时期成都城市经济繁荣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出现的新变化。
7 . 唐代诗人卢纶(739—799)在《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一诗中曰:“沿溜入闾门,千灯夜市喧。喜逢邻舍伴,遥语问乡园。”该诗内容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藩镇重视文化发展B.诗歌成为文学主流
C.商品经济得到发展D.坊市制度遭到废除
2024-03-29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图是选自《意大利诗选》中彼特拉克写的一首诗(部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     
我象往常一样在悲思中写作,
鸟儿的轻诉和树叶的微语
在我耳边缭绕,
一条小河,傍依着两岸鲜花
在和风细浪中畅怀欢笑……
A.人文主义者对现实人生的肯定和赞美B.文艺复兴时期诗人对教权的猛烈批判
C.当时人们对“理性王国”的不懈追求D.浪漫主义是知识分子感情抒发的方式
9 . 诗歌中的历史

诗歌可以反映社会风貌,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帮助我更深入地了解过去的时代。有小组搜集了毛泽东的诗歌,开展“诗何以载史”的项目化学习。

(1)材料一中毛泽东认为不可沽名学的“霸王”(项羽)生活在(     )(单选)
A.中华文明起源时期B.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时期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时期
(2)材料二中提到的秋收起义发生在土地革命时期,以下事件不是在土地革命期间发生的是(     )(单选)
A.南昌起义B.八七会议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D.武昌起义
(3)材料四中“红军不怕远征难”,其中远征的起点和最终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分别是(     )(单选)
A.井冈山     吴起镇B.瑞金     吴起镇
C.井冈山     甘肃会宁D.瑞金     甘肃会宁
(4)毛泽东曾在遵义会议上说长征“是由于犯了路线错误,被敌人追赶得不得不走的。”这种审视历史的视角当是(     )(单选)
A.延续与变迁B.量变与质变C.目的与手段D.内因与外因
(5)若用于研究秋收起义,材料二属于(       )(A.文献史料/B.口述史料/C.实物史料);材料三除了能用于研究毛泽东重庆谈判后的心态外,还能用于研究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       )的信念。重庆谈判后,国共双方签署了《(       )》。
(6)1935年,朱德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第一次提到“长征”一词,他写道:“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1937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其纪实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中将“长征”译为“Long March(直译为:长途行军)”;而国民党方面从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一直将中共的长征诬称为“西窜”。你如何看待各方对“长征”表述的差异?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誓志为人不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男儿若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该诗作者可能是(     
A.秋瑾B.左权C.宋庆龄D.赵一曼
2024-05-0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