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9 道试题
1 . 在西方殖民者贩卖非洲奴隶的途中,由于自杀、体罚、反叛被杀以及疾病等原因,超过100万非洲人葬身于大海,贩奴船因此被视为“移动坟墓”。材料揭示了(       
A.殖民主义的罪恶B.三角贸易形成的背景C.跨洋交通的发展D.美洲大陆发现的意义
2024-05-1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022·河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赵武灵王即位时,齐秦两强对峙,强邻逼境,胡人骚扰,面对严重的内忧外患,推行了“胡服骑射”改革。改革初期,反对“胡服”者颇多﹐为此赵武灵王与朝臣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初步统一了思想,对依然反对改革的宗室大臣则是不断游说。赵武灵王在说服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以身作则,换上了被中原百姓鄙视的短裤小褂。“胡服”改革成功后,赵武灵王就带头练习骑马射箭。他带领部队攻克水草丰美﹑地域辽阔,有骑射传统的原阳(今呼和浩特东),在这里试点骑射改革。赵武灵王在全国特别是北方靠近胡人地区的百姓中广泛招募善于骑射的人,并改部分步兵为骑兵,收编边疆游牧民族的骑兵,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队伍。同时,他通过在代地经营胡马和迫使林胡王献马等渠道﹐获得大批良马,更换了原来的军队装备。赵武灵王亲自训练骑兵,并使骑兵成为军队的主力。

——摘编自许今朝《赵武灵王推进“胡服骑射”改革的艺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背景及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成功的原因。
2024-02-07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押题金卷》B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左宗棠于1877年上奏清廷,提出“为新疆画久安长治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则设行省,改郡县,事有不容己者”,建议新疆设立行省,清廷并未应允。1881年,清政府收回伊犁后,开始认真考虑如何在新疆建立新的行政管理制度,以加快恢复新疆的经济生产,让各族人民尽快安定下来。1882年,刘锦棠根据自己在收复新疆时的所见所得,拟写《遵旨拟设南路郡县折》上呈光绪帝,规划了具体的建省方案。已经调任两江总督的左宗棠得知此事后,再次上奏,表示若不及早将新疆建省规划,则“万一强邻窥伺,暗煽拚飞,后患方兴,前劳尽弃”,新疆恐再落入列强之手。1884年,清廷终于颁下谕旨,宣布新疆设省,任命由刘锦棠出任新疆首任巡抚。

——摘编自郭琪《晚清新疆设省始末》

材料二   建省前,新疆南北疆经济法律制度各不相同,特别是南疆存在不合理的赋税。建省后,南疆废除按丁抽税,与中原赋税统一,实行按照田地征收赋税制度,民众只需给国家纳粮,直接构建起清朝政府与个人之间的经济联系。建省后,清朝在南北疆一体推行郡县制,并改革新疆地方官员的选拔任用制度,满、汉、少数民族均用。从建省至清末,新疆巡抚9人中满人1人,其余均为汉人;地方基层政权中,大量汉人担任道、府、厅、州、县官吏,成为清朝管治新疆地方行政的主力。

——摘编自欧宗瑛《边疆危机背景下的清末新疆建省与城市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意义。
2024-04-2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松原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联考高三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6月,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他在文中明确指出,历史经验表明,未来的中国在外交方面只能实行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倒”的方针,新中国争取国际承认,争取国际支持,只能面向社会主义国家,其他道路是没有的。

——摘编自于洪君《新中国是如何“另起炉灶”搞外交的》

材料二   自美国总统尼克松成功访华以来,包括美国总统福特、美国国务卿万斯等多名美国高官也顺利访华,美国政府一再邀请中国领导人访美,然而由于中美没有建交,“台湾当局”在华盛顿依然保有官方的外交机构,中国政府拒绝了美方的邀请。经过中美双方多年的努力,美台断交,中美建交,这为中国领导人访美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种背景下,邓小平受邀访美,成为第一位正式访问美国的中国领导人,中美关系揭开了新的篇章。中美建交改变了过去双方相对隐秘的交往方式,中美之间在政治、经贸、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展开了全面合作,中美关系得到全面发展。

——摘编自向东洋《论19721982年的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在外交上只能实行“一边倒”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关系揭开了新的篇章”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新全球史》将人类历史划分为七个阶段,其中公元500—1000年被称为“后古典时代”,下列不可能出现在这一章节中的是(     
A.总结伊斯坦布尔城繁荣的原因B.关于西欧各国封建制度的分析
C.有关《查士丁尼法典》的评价D.对“教皇国”建立背景的介绍
2023-08-29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浙江卷高考历史押题卷(六)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世纪,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这个工业革命发源地扩散到欧洲大陆,甚至扩散到世界其他地区。最初,工业革命的扩散面临各种障碍。首先,英国有一项法律,禁止机器出口。其次,欧洲大陆上的各种情况不利于工业化,如政治分裂、农奴制度、政治动荡、革命和战争等都妨碍工业革命的进行。但是,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上述那项法律于1825年被废除。而且,英国工业家到19世纪30年代已积累了大量过剩资本,迫切需要在欧洲大陆寻找投资场所,这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机器的出口。与此同时,阻碍工业革命扩散的其他障碍也一个一个地消失了。因此,欧美诸国先后走上工业革命的道路。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19世纪,伦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和大英帝国的首都,伦敦人口从1800年的100万增长至670万。19世纪的伦敦也是一座“贫穷”的城市,那里数百万人居住在拥挤和不卫生的贫民窟。英国作家狄更斯的长篇写实小说《雾都孤儿》以当时的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该书揭露了许多当时的社会问题,如救济院、童工,以及帮派吸收青少年参与犯罪等。

材料三   根据英国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数据,仅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目为:1805年,4605起;1815年,7898起;1825年,14437起;1835年,20731起;1842年达到31309起。不难发现,在短短的37年中,犯罪数字竟增到了6倍多。

——摘编自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扩散面临的障碍,并分析工业革命最终成功向欧美地区扩散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三的史料价值。
2023-07-21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O中学、九台区第一中学、公主岭市第一中学校、农安高级中学、榆树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摩诃婆罗多》这一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全书共分18篇,以列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为背景,叙述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摩诃婆罗多》的成书时间约为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处在印度从原始部落社会转化为国家社会的时代,也是婆罗门教向印度教转化的时代。该书用梵文写成,采用对话体,共有10万颂(每颂为1节双行诗体),篇幅相当于《罗摩衍那》的4倍,书中插入了各种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以及宗教教义、哲学、政治、律法和伦理等论述(约占全诗篇幅的一半),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著名的印度教哲学经典《薄伽梵歌》就是其中的插叙之一。

                         ——摘编自朱维之主编《外国文学史(亚非卷)》等

材料二   汉代以前,我国史籍中就已经出现过有关印度的记载,但大多是神话传说。汉代以来,印度的历史及社会情况成为《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官修史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民间的许多著述也对印度有所涉及。这些著述往往因为作者缺乏切身体验而对印度的描述多有误解。中土僧人之西行求法活动,在西晋及南北朝时期为数不少。法显到达印度之时,正当笈多王朝后期。他在《佛国记》中对于印度公元5世纪之前的历史,特别是佛陀时代、孔雀王朝以及笈多王朝早期历史,都作了记述。有日本学者表示:“《佛国记》为一千五百年前之实地考察的记录,凡关于中亚、西亚、印度、南海诸地之地理、风俗及宗教等,实以本书为根本资料......其年代与事实之正确及记述之简洁与明快,亦远出于《大唐西域记》之上。”

                  ——摘编自杨维中《法显与<佛国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摩诃婆罗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献中出现有关印度的历史记载的原因。
2023-05-23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材料一   所谓“大一统”观念,就是主张华夏族和四方的“五方之民”在一个统一的政权下共同生活,共同发展。战国时还实现大一统,但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许多著作都讨论了“大一统”这个课题。《禹贡》、《周礼》等主张中国、四夷“四海会同”,统一由“王”来集权专制治理,并借用周代许多“设官分职”的成法制定出统一集权的官僚体制。

——《礼记》

认识到中国、蛮、夷、戎、狄五方之民各自都有其居、住、吃、穿、用使用器物的特点,这是不同的经济、文化、习俗造成的,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治理各族人民要尊重他们的民族特点,不要随便地改变他们的习俗。

——摘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

材料二   在皇权高度集中的背景下,汉武帝主导的文化建设迅速推及全国各地,并对各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俞伟超先生曾经指出,从考古学发现来看,西汉初年各地都存在形态各异且独立发展的文化特质,这些文化特质直接继承自战国时代的六国文化。到了武帝时期,各地文化开始趋同,渐形成一个整体,而六国文化基本消失,真正意义的汉文化出现了。

——马孟龙《大一统王朝的确立:秦汉》

材料三   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礼记》等典籍记载,周公曾于明堂“朝诸侯”“祀文王”。《周礼》记载,西周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即长方形布局。春秋战国的阴阳五行家则将明堂设想为独立于朝堂、太庙之外的建筑,将其描绘为“亞”形布局。

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

(1)依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大一统”观念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观念产生的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汉武帝时期出现“真正意义的汉文化”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修建明堂。
22-23高二下·全国·课前预习
9 . 梳理近代世界贸易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趋势并分析原因?梳理近代文化交流扩展过程以及特点和原因   
近代世界贸易发展的全球化近代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基本内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487—1765
背景:新航路开辟∥西欧①____扩张∥国际贸易随之扩展
表现:【大西洋三角贸易太平洋丝银贸易印度洋贸易】
商品种类数量增加【欧洲出现咖啡烟草可可∥美洲销售欧洲产品】
②____公司出现发展【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等】
影响:欧洲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765—1914
背景:③____革命→欧美国家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表现:产品④____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
工业品通过快速交通工具输送世界各地【火车汽船→汽车飞机】
影响:1870年到一战前世界贸易额增长近2.6倍
世界市场深入发展1914—2023
背景:进入20世纪后世界贸易在曲折中持续深入发展
不利因素: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危机冷战
有利因素:世界贸易体系化制度化【《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贸组织】
表现:
中国改革开放并于2001年入世
生产国际分工向广度深度发展【⑤____公司发展迅速】
影响:世界贸易突飞猛进1950—2000年全球贸易出口总值增长近100倍
茶叶贸易推动⑥____风俗推广
传播:中国→周边地区→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
时尚:俄英荷等国将饮茶视为上流社会的身份象征
创新:如“日本茶道”英国“下午茶”等茶文化
服饰文化交流
法国:17—18世纪展示融入中国元素;20世纪杂糅中日样式
中国: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特点,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钟表文化传入中国
传入:16世纪经澳门传入内地;18世纪成为高官收藏品
普及: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行钟表一些公共场所安装钟表
特色:中国人制作的钟表体现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
其他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进入20世纪全球贸易网形成大大促进文化的交流
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⑦____产品广销世界各地
备注全球⑧____流动推动文化交流国际化
贸易平台输送各种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联系→直接和⑨____接渠道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等
影响全球贸易网形成发展因素
资本主义推动生产力进步是根本原因如工业革命
交通进步是重要的技术手段
战争政治干扰或促进如冷战的破坏和世贸组织的促进
文化交流国际化、多元化、全球化的利弊
积极利于各国人民交流和新兴文化产生
消极恶意文化渗透是悄无声息的杀手
文化多元化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发展由之路

2023-04-21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高二历史同步必备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22-23高二下·全国·课时练习
填空题 | 较易(0.85) |
10 .
地区人口迁徙人口结构与区域文化
空间分布南欧、北非、东南亚、拉美移民→①_____大洋洲发达地区
时间:1945年——1969年
原因:战后欧美资本主义经济黄金二十年发展的吸引
非洲劳动力→中东产油国;亚非移民→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国
时间:1970——1989年
原因:日本经济迅速发展;②亚洲____国家工业化
东欧国家劳动力→西欧、北美发达国家
时间:1990——2023
原因:西欧、北美经济发展需要新劳动力
移民文化 多元一体
美国文化
特点:欧洲文化为主流、吸收非亚拉丁多样文化
问题:美国始终存在不同民族间文化认同问题
新加坡文化特点
特点: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族群:华裔移民、本地④____族、印度裔移民
背景:新加坡成为移民城市国家
「新加坡成为移民城市国家的原因」
历史:新航路开辟、特别是苏伊士运河开通
地理:马六甲海峡
经济:70年代起东南亚经济发展、繁荣贸易
政治: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
行业分布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体力劳动
时间:20世纪50—70年代
背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黄金二十年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③“____”在跨国公司中发挥重要作用
时间:20世纪80年代起
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产业升级换代
备注现代人类迁移特点——全球流动「⑤____加速、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国际化大大加强」
现代人类迁移痛点——难民问题
定义:因为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的独特群体
来源:二战前主要产生于欧洲,二战后主要产生于⑥中东、____和东南亚等地区
救助:
专门组织——1950年成立⑦“____署”
行动准则——1951年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1966年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 扩大范围
“世界难民日”——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

2023-03-0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高二历史同步必备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