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据《大金国志》记载,天德三年(1151年),金朝仿汉人都城宫室样式营建燕京,其正门宣阳门上有重楼,三门并立,“中门绘龙,两偏绘凤,用金钉钉之。”这表明金朝(     
A.沿袭唐宋制度B.统治者推崇中原文化
C.进入鼎盛时期D.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
2023-11-2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日本学者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中国史学家说:“奈良的贵族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两位学者的记载都印证了唐朝(     
A.对外交通发达B.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C.民间交往频繁D.日本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
2023-12-09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三新学术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以下为关于“牧野之战”的部分历史记载,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史料出处史料内容
《尚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器底铸有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充昏风有商”。
A.“利簋”属于出土青铜器是考证“牧野之战”唯一的可信史料
B.《尚书》作为文献史料由于其主观性和年代久远不具史料价值
C.文献史料与出土实物双重互证有助于历史研究的发展
D.历史事件必须具备实物与文献相互印证才具有真实性
2023-11-1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唐朝自陆羽首创“煎茶法”后,落后的饮茶习俗逐渐改变,并培育了大唐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饮茶之风。茶叶沿丝绸之路由回鹘传到波斯并辗转传入阿拉伯各国乃至罗马。据文献记载,唐代茶叶是“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由此可知,唐代茶叶贸易(     
A.体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达B.成为中外贸易的主流
C.扩大了中原文明的影响力D.是朝贡贸易的一部分
5 . 《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六十二艘,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船有4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200人才能起航,一艘船可容纳千人。这一记载说明明朝(     
A.放弃海禁政策B.造船技术先进C.对外交往频繁D.重视海洋权益
2023-11-2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据《史记·秦本纪》所载,秦最早在新征服地区设县是在秦武公时期,整个春秋时期,秦国再无一例设县的记载。至秦孝公六年(前356年),秦国任用商鞅变法,设县31个。秦朝统一天下后,“以郡统县”的制度在全国范围得以确立,先后建立了46个郡,一千多个县。秦县数量的增多(     
A.助推了秦发动对外战争B.深受传统地方治理制度的影响
C.折射秦疆域的不断扩张D.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972年和1982年,重庆市涪陵小田溪墓地先后发现了7座墓葬,尤其是1、2号墓葬,规模巨大,随葬品数量众多。这些生产或生活物品大多与《山海经·海内经》《华阳国志·巴志》记载相同。这表明(     
A.先秦政权重视民众的生产与生活B.巴国文化的记载并不可靠
C.考古文物与历史文献可相互印证D.重庆是长江古文明发源地
8 . 在刚刚闭幕的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上,古人天真烂漫的简笔画甲骨文也申请出战了(如下图所示)。甲骨文证实了文献中____时期的部分历史记载(     
A.新石器时代B.夏朝C.商朝D.西周
2023-11-0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宋代《玉壶清话》记载,党进本是目不识丁的武将,一日面见宋太祖时却大声说道:“臣闻上古,其风朴略,愿官家好将息。”引得旁人嗤笑。有人问他说:“太尉何故忽念此二句?”党进则言:“我尝见措大们(对士大夫的鄙称)爱掉书袋,我亦掉一两句,也要官家知道我读书来。”下列对该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A.官僚政治发展提高武将综合素养B.北宋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C.武将的社会和政治地位逐渐降低D.治国理念变革影响朝堂风气
2023-11-1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古代学者陆龟蒙在《耒耜经》中记载,该犁由十一个部件组成。即犁铧、犁壁、犁底、犁箭、犁评等,因其辕曲而命名。首先在苏州等地应用及推广,又名“江东犁”。它便于回转,操作灵活,加装犁评,深耕浅作皆可。至此,耕犁基本定型。这一农具最早出现在(     
A.东晋B.隋朝C.唐朝D.宋朝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