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2 道试题
1 . 如图是山东临沂白庄汉墓出土的乐舞迎宾图,图中可见一头戴飘带高帽、鼻梁高挺、身着短袴的胡人舞者,双手持股鼓欲意击鼓,其前面还有一名汉人长袖舞者倒立。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汉代(     

A.胡汉文化交融趋势凸显B.西域的风俗与中原渐趋一致
C.对外交往范围不断扩大D.对外艺术交流形式丰富多元
2 . “禹死后,势力强大的夏部落借助禹的余威,共推禹子启为王,他们向启朝觐、请启调节纠纷、为启歌功颂德,创造了历史上的一个大变局。”该大变局的实质是(     
A.禅让制的终结B.“家天下”确立C.世袭制的开始D.夏王朝的建立
2023-11-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第二中学东区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中秋始终承载着月圆人团圆、平安阖家欢的朴素观念。“团圆”的寓意主要反映了(     
A.民间传说在古代影响很大B.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
C.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D.宗法观念一直没有改变
4 .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颛顼对原始宗教进行了大胆改革,断绝了民与神相通的道路,使通天成为少数人的特权。此改革(     
A.加速了人与神的进一步联系B.标志着国家机构雏形的出现
C.反映了社会神灵崇拜的多元D.适应了国家权力萌芽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据记载良渚遗址的祭祀品出现了四大等级:第一等级以大限玉礼器随葬的墓为代表;第二等级既随葬少量玉礼器;第三等级仅以少量陶器和石器随葬为代表,第四等级以无随葬品的殉葬墓为代表。这表明良渚时期(     
A.贵族特权意识的加强B.玉礼器的价值更昂贵
C.君主权威逐渐树立D.阶级分化已经产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宗法制度必须首先严格区别嫡庶关系。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稳定政治秩序B.垄断王权继承
C.规范社会准则D.完备继承原则
2023-06-21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到了五帝时代晚期,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等都先后出现衰落现象。同时,这些在本地衰落的周边文化都有向中原地区聚拢的趋势。由此可见中华文明的早期特点是(     
A.相互交融B.多元并行C.多元一体D.相互独立
2023-06-2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材料一   所谓“大一统”观念,就是主张华夏族和四方的“五方之民”在一个统一的政权下共同生活,共同发展。战国时还实现大一统,但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许多著作都讨论了“大一统”这个课题。《禹贡》、《周礼》等主张中国、四夷“四海会同”,统一由“王”来集权专制治理,并借用周代许多“设官分职”的成法制定出统一集权的官僚体制。

——《礼记》

认识到中国、蛮、夷、戎、狄五方之民各自都有其居、住、吃、穿、用使用器物的特点,这是不同的经济、文化、习俗造成的,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治理各族人民要尊重他们的民族特点,不要随便地改变他们的习俗。

——摘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

材料二   在皇权高度集中的背景下,汉武帝主导的文化建设迅速推及全国各地,并对各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俞伟超先生曾经指出,从考古学发现来看,西汉初年各地都存在形态各异且独立发展的文化特质,这些文化特质直接继承自战国时代的六国文化。到了武帝时期,各地文化开始趋同,渐形成一个整体,而六国文化基本消失,真正意义的汉文化出现了。

——马孟龙《大一统王朝的确立:秦汉》

材料三   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礼记》等典籍记载,周公曾于明堂“朝诸侯”“祀文王”。《周礼》记载,西周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即长方形布局。春秋战国的阴阳五行家则将明堂设想为独立于朝堂、太庙之外的建筑,将其描绘为“亞”形布局。

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

(1)依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大一统”观念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观念产生的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汉武帝时期出现“真正意义的汉文化”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修建明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南朝的高门士族拥有“平流进取,坐致公卿”的政治特权地位和“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消日,以此终年”的腐朽生活方式,使他们既丧失经世治国的本领,也使他们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这表明南朝(     
A.士族阶层逐渐衰弱B.以高门为统治支柱
C.崇尚华丽的审美观D.特权阶层内斗不断
2023-06-18更新 | 250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乐府诗《江南》写道:“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以下属于该类文学体裁特征的是(     
A.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B.反映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C.文体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D.体现市民阶层的生活志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