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5 道试题
1 . 某个班的同学在撰写历史小论文的时候出现如下标题,明显与史实不符的是
A.《浅议世界早期纸币——交子产生的原因》B.《趣谈清朝的军机处》
C.《简述宋代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制的强化》D.《论明清内阁制度的沿革》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在英国和其他先进国家先后发生的产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这些国家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需要日益扩大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给地。……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摘编自李琮主编《世界经济百科辞典》

材料二:1821年,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之间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开始运行:铁路线的扩建使工业获得了新的动力。大批量生产的时代开始了,英国走上世界第一工业国的道路。很多小农不得不把自己的土地卖掉,和奴仆和使女一样涌入城市。例如曼彻斯特,1760-1830年,居民从17000人增加到了180000人,变成第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很多人很难或根本无法适应这种情况,从而产生了失业和社会灾难。法国学者亚历克西•托克维尔访问曼彻斯特以后写道:“文明创造了它的奇迹,而文明了的人却几乎变成野兽。”

——摘编自[德]曼弗雷德•马伊著《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各举一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及其影响。
2023-05-29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环保主义等新社会运动的兴起,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1969年组建的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为载体,积极介入社会领域尤其是环保领域的事务,这被视为北约除防卫协作和政治协商功能之外的“第三维”。北约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把空气污染治理列为第一批试点研究之一,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研究和推广活动;还积极举办空气污染治理专家会议或推动国际环保会议的召开。与会各国先后制定了本国空气污染治理政策及空气质量标准,并颁布国家空气污染控制法律。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无关政治”的形象,似乎为东西方的讨论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开场白”。19721976年,美苏两国相关专家多次互访,在环保领域签署了一系列草案和协议,一定程度上开启了冷战缓和时代美苏合作的新篇章。

——摘编自张勇安(北约与跨大西洋的空气污染治理》


(1)概括北约功能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简析北约功能变化的影响。
2023-03-01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选择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为了确保国家赋役征发,户籍登记要注明户内人口的姓名、性别、年龄、是否课田,土地名目、段亩、四至等。为防止脱籍漏户,沿用隋朝的“貌阅”制,即每年由各县对户口核查登记,上报州和尚书省保留。在户籍管理上,唐朝推行乡里制和坊村分治。乡里是地方自治组织,也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最基层机构。管理者由民间实体家户构成,承担各种事务和责任。坊的居民主要是贵族和商人等,而村的居民主要是农民。坊和村都各自设职,掌管户口。坊和村之间,有着明显的等级差别,不可随意逾越。唐朝还制定了有关户籍的律令,对不登籍之户,或“脱口者”,一经查出,“家长徒三年”。 

材料二 新中国建立后,重塑社会结构成为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新中国的户籍制度最先在城市酝酿确立,如北京在1950年初制定了户口规则,废除了国民党政府的户口管理办法,并进行户口清查,确立起新的户籍管理制度。同时在农村通过查土地、查户口,废除了旧的土地及保甲制度,配合了土地改革,稳定了农村社会秩序。1953年,为了做好第一届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代表选举的准备工作,制定了《全国人口登记办法》,通过人口普查为新中国户籍管理奠定了基础。到1956年时,全国性户籍制度建立起来,并由公安部门统一管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福云《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户籍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立户籍制度的意义。
2024-03-01更新 | 52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重点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5年,英国在地理上建立起了全国性的运河网络。由于运河的开凿,内陆煤矿资源得到开发,从第一条运河开凿到1830年,英国的煤产量翻了六番。运河的通航使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的煤价降低了一半。大量工厂沿着运河兴建起来,如切斯特菲尔德运河的通航刺激了数十家制铁厂的建立。运河通常开凿于人口稀疏的地区,但大城镇往往是其终点,一批新城镇因运河运输而崛起。

——摘编自张艳伟《试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运河业》

材料二   德国的铁路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全面建设阶段和高潮阶段。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政府一方面为参与铁路建设的企业颁发兴建许可证,鼓励私人投资……另一方面通过贷款以及直接投资等形式,大力推行铁路国有化建设。1871年德国统一后,市场扩大,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将新发明运用到铁路建设上,并对原来旧有的铁路线进行电气化改造。

——摘编自刘娜《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政府在铁路建设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发展运河的经济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德国铁路发展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交通业发展的认识。
2023-01-18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艺术班)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一年,就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

一摘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度。权贵子弟依恃家庭地位、经济势力及社会关系,位列上品空断高官职位:而若干不肖子弟更是巴结权费,徇私舞弊,造成上品无门,今下品无士族的局面。隋文帝于开皇中取消九品中正制,推行科举制。

——摘编自邹纪万《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进士科始盛于唐高宗时。至玄宗开元以后,益为社会所要崇。由于科考的士人不拘资格,因此成为平民的进身之阶。开元以前的朝中名士,杂出他途者尚多。开元以后,进士出身者占十之七八。

——摘编自傅乐成《隋唐五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及其选官的主要标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弊端。
(3)科举制出现于哪一朝代?
(4)根据材料三,简述科举制实施的影响。
2023-01-1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时代华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判断一个人究竟是“中国”人还是蛮、夷、戎、狄,是以是否接受了或保持着“礼”作为标准,存在着“中国”敌视蛮、夷、戎、狄的现象。到了春秋时期,随着农田不断被开发,农业生产不断发展,蛮、夷、戎、狄越来越愿意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出现主动向     “华夏”靠近的趋势,最终在战国时期成为华夏族的一部分。

——摘编自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历史中国的认知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材料二通过孝文帝改革,北魏“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改革使南北之间的均势逐渐被打破,形成北强南弱的局面,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实现,又大大淡化了南北对立的民族矛盾,这就为隋文帝结束隔江对峙奠定了基石。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国际贸易向世界规模发展的序幕,商品流通、贸易往来、货币支付等活动,遍及五大洲。例如,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在此时兴起,由于菲律宾群岛当年较为落后和贫瘠,其主要贸易商品来源于周边的中国、日本、印度等地,其中又以中国商品为最多。中国所产的手工业产品价廉物美,不仅能够满足当地的日用消费需求,还可以运往美洲赚取高额利润,因此菲律宾便成为中国与拉美贸易的中转站。另外马尼拉为更多种类的贸易提供了便利,由于日本人被禁止进入中国境内,这里甚至成了“唯一一个允许中日两国人民在阳光下交换丝绸和白银的地方”。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得以最终确立,市场的扩大势必促进社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世界市场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冲击着落后的社会经济结构,加速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孕育和成长。

——摘编自孙明《概述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经济意义》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据统计,发展中国家在获得世界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从1995年的30%上升到1996年37%,其中48个最不发达国家在1996年的资本流入量也增加了56%。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60%上升到1990年的73.3%和1994年的77.7%。有些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已从贸易活动深入到国际生产领域和高科技领域,并开始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不稳固,市场发育不完备,资金匮乏,技术比较落后等,很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而产生国内经济波动。在21世纪,以信息革命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传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中的趋势加强,而发达国家则更加注重发展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速度日益加快。

——摘编自张文红《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兴起的原因,并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津巴布韦的一处主体建筑位于山下的平地,被称为椭圆形大围墙。围墙里面建有圆锥形石头高塔、石碑、地窖、水井和一些石崖的废基,像是古代宫廷的遗迹。围墙附近还有许多小的房屋,这些低矮的颓垣残壁可能是一般官员或者黎民百姓的住宅区。后来,人们在它的周围发掘出大量的文物。其中有奇怪的生产工具、锋利的作战武器和精美的装饰品等,还有一些是来自遥远的中国的陶瓷碎片、阿拉伯世界的玻璃珠子、波斯的彩色瓷器、印度的佛教念珠等。

——摘编自姜锐明《马绍纳人的津巴布韦》

材料二     古典文明时期的所谓城市实际上首先是宗教活动的中心,是祭司们进行农业、历法、文字等科学研究的地方,是发展建筑、雕刻、绘画等艺术的活动场所,它们对玛雅社会的发展,对玛雅文明水平的提高是起了积极推动作用的。但是后来它们逐渐演变成了主要是祭司统治阶级至高无上权威的象征和被压迫被剥削的奴隶与平民阶级苦难的根源。这正如恩格斯所说:“在发展的进程中,以前的一切现实的东西都会成为不现实的,都会丧失自己的必然性、自己存在的权利、自己的合理性。”

——摘编自胡春洞《谈玛雅文明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非洲大津巴布韦文明的社会经济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玛雅文明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非洲和美洲文明的认识。
10 . 宰相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影响重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国始置丞相……自秦帝国建立之初至汉武帝时,丞相行事的标准是“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董是非”。

——摘编自龚延明《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

材料二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元氏昏乱,纲纪不立,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因此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总之朝廷,所以稳当。”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中国宰相制度,代不相同,然相因而变,有其趋势,亦有其法则。趋势维何?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权愈轻。法则维何?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也。

——摘自李俊主编《中国宰相制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宰相制度始于哪一时期?概括秦朝丞相的主要职权。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初年的宰相制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的直接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变革的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