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河姆渡遗址保留了大量栽培稻谷遗存,据推测堆积层稻谷的重量在120 吨以上,出土的一件陶釜内还残留着锅巴。遗址中有270多件大型动物肩胛骨制成的农具,还有大量木建筑构件以及一座长达23米的干栏式长屋。这表明(     
A.河姆渡是中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
B.河姆渡人已具备了一定的定居条件
C.精耕细作的稻作农业技术体系形成
D.长江流域的农耕水平高于黄河流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下列言论,顺应各国富国强兵、政令统一需要的是(     
A.“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B.“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故曰:莫若法天”
C.“治法明,则官无邪;国务壹,则民应用”D.“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3 . 陶寺遗址规模宏大,整体布局存在明显的统一规划,功能区划比较清晰,有宫殿区、墓葬区、仓储区、祭祀区等。墓葬规模和随葬品规格差距巨大,出土了陶鼓、石磬、陶埙等乐器;还发现了一座古观象台大型建筑基址。这反映了当时(     
①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②礼乐制度确立和初步发展
③人们对天文星象有一定认识       ④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史书记载,秦完成统一后,曾一次将各地豪富二十万户迁到咸阳,还曾“徙黔首三万户琅砑台下,复(免除赋役)十二岁”;击退匈奴后又“为筑城郭,徙民充之”。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豪富势力B.开发边疆地区C.增加政府收入D.巩固国家统一
5 . 《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周边的山戎希望与晋国建立友好关系,但晋悼公认为山戎“无亲而贪”,不同意与之和议,晋国的卿大夫魏绛向晋悼公陈述了“和戎”的五大好处,最终说服晋悼公与戎族订立了盟约。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晋国是春秋时期首个霸主B.山戎已经完全认同晋国文化
C.“和戎”有利于民族交融D.晋国产生了华夏认同的观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