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0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6年4月,联共(布)中央向全党发出通知,要求每一个党员,党内外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养成极大的责任感,节约每一个苏维埃卢布和戈比。同时,苏维埃国家尽量设法增加工业和商业的利润,实行严格的节约制度,发行公债,努力吸收居民的游资。这些举措出台的背景是(       
A.新经济政策开始全面实施B.政府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
C.计划经济模式已基本形成D.来自法西斯德国的威胁日益加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革命推翻了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政权,而代之以工人和农民的政府。废除地主富农的无限权力,把土地交给农村的劳动群众使用;没收工厂,把它们交给工人管理;同帝国主义决裂,结束掠夺性的战争。”这表明(     
A.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首次伟大尝试B.无产阶级领导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尝试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7日内更新 | 11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私立世龙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6月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06年,列宁指出,“在俄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19世纪下半叶就确立起来了,到了20世纪已经占了绝对的优势”。在之后几年中,列宁又反复强调资本主义在俄国已经占据统治地位。列宁发表上述言论的目的是(     
A.分析俄国的社会性质B.论证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
C.指出马克思主义精髓D.辩证分析资本主义客观影响
7日内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仿真演练(二)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层认为,在1918年到1921年这几年当中,“政府的经济问题缩小为主要支持军事工业,利用过去遗留下来的贫乏资源来达到军事目的,同时使城市居民活下去”。这可用于说明(       
A.十月革命对俄国社会产生的影响B.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原因
C.内战时期苏俄城乡差距不断扩大D.苏联工业化存在结构不合理的倾向
7日内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抢分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列宁主义是“俄国及东方其他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人民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理论”;也有学者认为列宁主义是“列宁探索由俄国革命带头实现世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这些论述突出了列宁主义的(       
A.实践原则B.反战主张C.严密体系D.国际视野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1916年12月20日,德国以同盟国名义向协约国发出照会,建议召开和会,谈判结束战争。30日,协约国发出复照,指出在各小国被侵犯的权利与自由没有得到保证之前,是不可能实现和平的。复照亦对协约国夺取到的德国海外殖民地问题避而不谈。这反映出当时(       
A.第一次世界大战已临近结束B.帝国主义战争性质并未改变
C.协约国完全掌握战争主动权D.欧洲列强的矛盾已发生转移
7日内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纲要下考点突破之高频考法精讲精练-第7单元
7 . 一战后,美国黑人运动团体提出黑人普选权、废除种族隔离法等要求。1919年,美国爆发三十多起种族冲突。此间,面对主流白人的污蔑,一份黑人报纸称“如果为了自己的权利而战就是布尔什维克分子的话,那么我们就是布尔什维克分子”。这可以用来佐证,一战后(       
A.美国政治生活受到十月革命影响B.黑人成为美国民权斗争的主力
C.美国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日渐高涨D.美国黑人奴隶制加快走向瓦解
7日内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纲要下考点突破之高频考法精讲精练-第7单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1913年,多米尼加对德国进出口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约20%,到1916年这两项数据均清零。1914—1917年,阿根廷三大农产品大麦、小麦和亚麻的出口量价齐跌。尽管战时需求挽救了巴西橡胶业,但其咖啡贸易在1914—1915年间下降了三分之一。1914—1918年,上海、大阪的现代纺织厂产量暴增。这些现象反映(       
A.世界市场因战争濒临崩溃B.欧美国家侵略重心转移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球性D.单一产业结构弊端显现
7日内更新 | 471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私立世龙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6月测历史试题
9 . 一战后德国保守主义宣称德国要求停战时,德国军队本身仍然完好无损,而因为国内左派势力和敌人的勾结,使得国内民众出现罢工、破坏生产等情绪和行动,从而出现了关于德国战败原因的“刀刺在背传说”(如下图)。这揭示了(     

A.西方世界精神危机凸显B.舆论宣传左右战争形势
C.战后国际秩序暗含危机D.德国国内反战情绪高涨
7日内更新 | 163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押题历史试题
10 . 1914年爆发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德、俄、法、英等国相继卷入战争。该事件的发生集中反映了(     
A.巴尔干地区民族矛盾的复杂性B.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之间的矛盾
C.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D.德国企图称霸欧洲与亚洲的野心
7日内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纲要下考点突破之高频考法精讲精练-第7单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