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如何实现养民富民的社会经济,孙中山说:“统一以后,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孙中山明确地将农业当作基础产业,认为吃饭问题就是顶重要的民生问题。他还提出农工商业相辅相成的农经商纬论,认为“农以生之,工以成之,商以通之”“各尽其事,各执其业。”而且,他提出农业要走科技化、机械化的道路,搞科学种田,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

——摘编自姜朝晖《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与传统养民思想》

材料二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成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把资本变成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时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我们主张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的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造经济组织。不改造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类精神,必致没有效果。不改造人类精神,单求改造经济组织,也怕不能成功。我们主张物心两面的改造,灵肉一致的改造。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材料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更加公平公正、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毛泽东在1955年就明确指出:“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但是,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在全面建设新征程中,习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摘编自姜辉《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向原则和现实途径》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实现富民的主要途径。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共产党宣言》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关于改造社会的主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为领导人民走向“共同的富”而采取的经济措施。结合所学,指出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应坚定走下去的道路及该道路的世界意义。
2024-02-2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为实现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历代统治者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贾谊《过秦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秦朝疆域是如何形成的?(答2点即可)面对广阔的疆域又是如何管辖的?

材料二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朝形势图(1330年)
(2)阅读上图,归纳三条有关元朝疆域的信息;举例2点。依据材料二中的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说明元朝在边疆管理方式特点。

材料三   17世纪、18世纪,历史的发展使中国需要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权,把中原地区和各个边区统一在一个政权之下。而清朝正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完成了这个统一任务。清朝之所以能够在这么大的范围之内完成统一,这决不是单纯的由于那时的清朝在军事上很强,在军事上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所能够做到的。单纯的、一时军事上的胜利和军事征服,要是没有社会、经济基础来维持的话,统一是不能持久的。……我们知道,清朝的统一,实际上是先统一了满族的地区,即广义的满洲;再统一汉族的地区,即明王朝的故土;再统一蒙族地区和蒙族所统治的维藏等族地区。主要是满、蒙、汉三区的统一。             

——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的历代疆域》

材料四



(3)阅读材料三,概括谭其骧的主要观点;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说明清朝版图奠定的历史意义。
2023-11-2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晋时期是门阀势力高度发展和极度膨胀的时期,也是曾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日益被高门世族控制和垄断的时期。当九品中正制最终蜕变为世家大族的政治工具之后,它不可避免地抛弃了先前注重德行、才能的好传统,沾染上选举注重家世、阀阅的门阀色彩。随着中正权力日益膨胀,中央集权统治势必遭到严重削弱。

——摘编自张旭华《试论西晋九品中正制的弊病及其作用》

材料二   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誉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评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己见。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选拔标准,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九品中正制。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趋势,并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
21-22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4 . 为实现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王朝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匈奴降众的政策,尊重他们的政治地位,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匈奴纷至沓来。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得到诸国拥护。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推进文化交流,汉王朝在边疆地区实行的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唐朝时周边各族迅速发展。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林羯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的边疆政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的方式。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唐加强边疆管理的积极意义。
2023-10-09更新 | 391次组卷 | 3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时,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古代中国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方面,包含着众多的矛盾和问题。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其中的主要矛盾。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原则?在近代法制建设中有何意义?
2023-12-0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对超过国家规定的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1)依照材料一归纳罗斯福在农业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为了应对大危机对普通家庭实施“救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对解决当时社会问题起了什么积极作用?
2023-08-17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共产党宣言》刚出版,欧洲就爆发了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形势作出了新评估。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只是提出无产阶级将用暴力去推翻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还未讲到如何对待旧国家机器的问题。在总结法国六月革命的教训中,他们提出“打碎”的思想。通过1848年革命的实践,马克思和恩格斯看到,农民在大陆所有国家中占着人口的多数,于是他们提出工农联盟的思想。

——摘编自丁云本《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历史发展》

材料二   当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时代的变化引起了社会主义革命爆发条件的重大变化,革命形势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转移到了处在帝国主义总链条薄弱环节的国家。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科学地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新的历史特点——更加突出的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并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工人、农民、士兵中做了大量工作,提高了他们的觉悟,使他们成为革命的重要力量。列宁以其坚强的意志,带领布尔什维克党走出各种困境,排除各种干扰,最终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邬春红《论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

材料三   苏联的改革对东欧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戈尔巴乔夫否定“斯大林模式”基本体制的言论和政策措施极大地鼓舞了东欧各国原本就存在的试图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的改革力量,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则给东欧各国提供了自主改革的外部条件,于是,一场酝酿已久的政治变革风暴在20世纪80年代末于东欧兴起,最终引起剧变。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选择与发展——20世纪的世界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48年欧洲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并由此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东欧剧变的启示。
2023-07-2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O中学、九台区第一中学、公主岭市第一中学校、农安高级中学、榆树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全国·课时练习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摘编自李静、萧洪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承担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依然保持着它的繁荣。公元6世纪,皇帝查士丁尼西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剧了帝国的危机。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 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创造力。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国王亲率大军和几百艘战舰,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经过鏖战,君士坦丁堡陷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阿拉伯帝国幅员辽阔,古代文化遗产丰富。花刺子密(780-850年)制定的《天文表》, 后来被英国人译成拉丁文,成为东西方各种天文表的蓝本。他的《积分与方程计算》,直到16世纪 一直是欧洲各大学的教科书。拉齐斯(865-925 年)在著作《医学集成》中,总结了希腊、波斯和 印度的医学知识,具有很高的科学水平,在欧洲流传几百年。法拉比(870-950年)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新柏拉图派和苏非派(伊斯兰教的一个派别)的思想加以揉和,他承认物质世界的存在,也强调宇宙万物都源于安拉。法拉比的哲学观点,对阿拉伯和欧洲中世纪思想文化都有很大影响……阿拉伯学者把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为世界文化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1)据材料一概括分析拜占庭帝国衰落、灭亡的原因。
(2)据材料二,用一个词语概括阿拉伯文化对欧洲文化发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的角度,归纳两大帝国的共同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下茶陵县城。毛泽东立即指示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工农兵政府,保卫商店、邮局和学校。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后,立即号召广大群众建立工农武装,惩治土豪劣绅,土地革命在茶陵各地开展起来。1928年1月,遂川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颁布实施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临时政纲明确规定和保护广大工农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和受教育权利。

——摘编自戴雪梅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演进历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进行政权建设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权建设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在当时的延安,中国共产党先后制定《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等宪法性文件。建立干部管理制度,实行了干部的培养制度、教育制度、考核制度、报告制度、任用制度、奖惩制度等,做到了严管干部。实行统一财经制度,由于金融领域存在诸多制度漏洞、导致金污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建立和完善了自收自支制度、预决算制度、会计制度、审计制度、税收制度、地方财政管理制度、财务人员训练等财经制度,从而统一了财经,堵塞了漏洞,使得财政经济收支基本达到平衡。

——摘编自刘国成《延安时期从严治党的实践及现实启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在延安时期制度建设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重大意义。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3)根据材料三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