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中世纪前期,知识领域基本上是基督教神学一统天下,教会在罗马教廷、修道院和大教堂建有图书馆。但是11—15世纪,西欧兴建了不少不同类型的图书馆,通过图书馆这一途径的知识传播活动也比以前更加活跃。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的兴起发展B.宗教改革的推动
C.专制王权的强化D.民族国家的形成
2 . 有学者认为:孔子以“圣化”之道建立了“仁者”哲学,孟子推出了“平治天下”的“达者”哲学,荀子则以“天人相分”原则建构了“实者”哲学,此后,先秦儒家的精神哲学却日渐消解,儒家高昂刚健的人格力量最终陨落。下列史实能证明该观点的是(     
A.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B.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的盛行D.明清之际的“经世致用”思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地图上画长城现在已经无法确知,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最早标有长城的地图是宋代的。学者研究发现宋代并不是一个修筑长城和利用长城进行军事防御的朝代,但宋人却认真地在许多全国性舆图上都画上了长城。今天苏州碑刻博物馆藏有一块宋代图碑,上刻《地理图》一幅,图中就有长城。值得注意的是图下部的跋文说道:“中原土壤北属幽燕以长城为境,旧矣。至五代时,石敬塘弃十六州之地以赂契丹,而幽蓟朔易之境不复为吾有者三百余年。”长城虽不是边境,但长城的意义本是阻抗北方民族的南下,所以图的编制者仍画上实际上不起作用的长城以求理念上的不败。此幅地图的编制有当年的时代意义,如跋文的最后一句话所言:“庶几观者亦有所感发焉”。所谓观者的“感发”就是感怀华夏北方领土的失弃。

——摘编自唐晓峰《宋代地图上的长城》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地图上标注长城的原因。
(2)据材料,概括指出地图在宋代国家治理中发挥的功能。
2024-05-31更新 | 299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五四运动前夕,国内报刊上开始出现专门介绍马克思生平和学说的文章。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开始多了起来,《星期评论》《国民》《每周评论》《少年中国》等进步刊物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这一变化主要缘于当时(     
A.思想文化氛围相当宽松B.新兴政治力量的崛起
C.五四与新思潮相互促进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官方和民间都要进行祭天、拜祖、祭孔等重大活动,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心中都非常清楚,祭天、拜祖、敬奉鬼神说到底都是为了教化百姓。从周公旦那个时候开始就有了这种清醒的实用理性精神。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强调每个人只要从我的内心做起,从我们的日常事情和现实生活做起,就可以由平凡之事入手来成就伟大功业。因此,最现实、最直接的事情,无非就是每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中国人既然把眼光都关注于内在的道德修养和现实的经世致用活动,他就无暇去顾及那些六合之外的鬼神,这就使得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儒家知识分子能够投身于现实社会,投身于经世致用的实践活动中,从而推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繁荣昌盛。

——摘编自赵林《西学三书》

材料二   明末传教士对中国古文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力对其进行研究和翻译,在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古文献所反映出的儒家思想及其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理想成为引领欧洲一代风流的思想旗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欧洲思想家。18世纪,经传教士介绍到欧洲的中国传统文化,使欧洲许多激进的知识分子强烈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内容与当地流行的理性主义自然神论相类似,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推崇的是“理”而非“神”这样,中国的传统文化无疑就成了他们取证的榜样,他们也从中找到他们观点的旁证,从而坚定了他们的观念和斗志,丰富了他们的学说。

——摘编自王立《中华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东学西传对当时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6 . 茶叶进入欧洲初期,人们习惯在茶馆喝茶,但不久后,荷兰人召集其朋友在家里品尝各种茶。通过这些社交方式,荷兰妇女走出了家庭,与同性交往。由于喝茶之风盛行,中国式茶亭在当时的荷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表明(       
A.中国与荷兰文明互相影响和吸收B.荷兰已成为茶叶销售的主要市场
C.荷兰积极学习中国的饮茶文化D.商业贸易带来社会风俗的变化
7 . 1854年,上海租界建立了工部局,开始修筑新式马路、路灯和其他道路设备。同年,英法美三国领事还重申了修筑公用道路的需求是便利码头货物的转运。此后各口岸租界都以上海为模板,形成以码头为中心的公路运输网。租界的上述做法意在(     
A.改善城市的空间布局B.划分在华势力范围
C.完善租界的道路体系D.扩大在华贸易空间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西班牙的冒险家们侵占土地和发现金银矿山后,王室就宣布都应归其所有。葡萄牙殖民者在巴西发现金刚石矿后,就把它归为国王所有。葡萄牙人早已在西非捕捉和贩卖黑奴而臭名昭著,而西班牙人也不甘落后,积极地扮演这种角色。印度人在谈到葡萄牙侵略者时说:“幸而葡萄牙人同狮虎一样少,否则他们会消灭整个人类。”葡萄牙从欧洲运来能大量生产的工业品高价卖给当地居民,然后强制用低价购买当地的贵重物品运回欧洲,从中获得数倍至数十倍的高额利润。西班牙则在本土和殖民地建立一整套机构,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还设立天主教会加强对殖民地人民的精神奴役;他们建立大地产和种植园或开办矿山,强制印第安人和黑人耕种土地和开采矿石,对他们进行残酷的剥削。

——摘编自今日头条《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帝国的统治政策及其殖民掠夺》

材料二   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英国把印度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送到英国受教育,再送回印度服务,这些知识分子同资产阶级基本上都醒悟了,要求参政议政。1908年孟买工人总罢工,表明印度反英斗争进入新高潮,标志着印度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882年英国入侵埃及,埃及青年军官阿拉比领导军民保卫亚历山大港、开罗,后遭失败。18811893年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杀英殖民头子戈登,起义失败后苏丹沦为英殖民地。20世纪初,章太炎联合亚洲部分国家,成立“亚洲和亲会”,其中章程规定:“在亚洲各国中,如有一国爆发革命,其它会员国应竭尽全力给予直接或间接的帮助”。

——摘编自王庆民《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民族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葡萄牙和西班牙早期殖民扩张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民族反殖民斗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公元前,阿拉伯人已扬帆在印度洋上,开拓了亚洲和东非的贸易往来。由于受季风变化的影响,阿拉伯人在东非的贸易活动集中于4月至7月之间。基于此,一些阿拉伯人开始在东非沿海地区定居,并建立起零星的商业据点。他们通晓当地语言,同当地居民的关系融洽,甚至彼此通婚。

公元初,阿拉伯人输入东非的货物主要有长矛、战斧、短剑及各类玻璃制品。为了赢得当地人的好感,阿拉伯人还向东非某些港口出口了大量酒类和一些小麦。阿拉伯人购自东非的产品有象牙、犀角、龟板和椰子油。随着阿拉伯人与东非贸易的发展,中国瓷器、印度.布、东非的黄金、香料逐渐成为受世界各地欢迎的大宗商品。

从公元前至15世纪末,阿拉伯人与东非的贸易是建立在互通有无、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的,这对于亚非人民之间友好沟通及往来起了有益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舒运国《阿拉伯人与古代东非贸易》

(1)根据材料,概括阿拉伯人东非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阿拉伯人在古代亚非贸易中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人东非.贸易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世纪70年代,埃及的混合法庭(由英、法、埃法官共同行使司法权)以及有英、法两国代表 参加的埃及新内阁相继建立。19世纪80年代,在祖国党领导下,起义士兵强调埃及应超越宗教界限形成政治联合,以共同抵抗英国的入侵。由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的埃及(     
A.当地封建势力遭到削弱B.实现了各阶层的大团结
C.民族革命具有妥协色彩D.粉碎了柏林会议的阴谋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