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初,在政事堂的数位宰相中,有一位专职负责主持会议、承宣接旨、处理日常工作;肃宗时,改为宰相轮流秉笔、承旨,十日一换;德宗时,再改为每日轮流。唐代政事堂的这一变化反映了
A.行政效率的提高B.权力制衡的完善
C.决策机制的优化D.君主权威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以王导、王敦为代表的琅琊王氏控制了晋廷的军政大权,形成了“主弱臣强”的局面,东晋政治陷入一种“不平常和不正常的状态”之中。这说明东晋门阀政治
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B.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皇权
C.逐渐取代了皇权政治D.是对皇权政治的有益补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先秦文献中,“华”与“夏”初以单字出现,皆指中原人,与周边蛮夷戎狄相对应而称,“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后来,周边异族与华夏族彼此吸收文化成分,逐渐“达其志,通其欲”。这一变化表明
A.民族文化遭到破坏B.天下一统格局形成
C.族群矛盾基本解决D.华夏认同观念强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汉是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材料一   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周围一个又一个国……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在中央建立起一套严密的权力体系。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

——改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三列举汉武帝提升儒学地位的措施,并简析这些措施对儒学地位的影响。
2021-12-02更新 | 226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关注城乡贫困居民生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前期,政府未设立专门的救灾机构,沿袭了中国古代户部管理救荒的做法,救灾官员是临时差遣,不是专职。清末,官制改革中设立民政部,其执掌包括地方行政、自治、户口、风教、荒政等事项。民政部下设保息科,掌管官绅所办慈善事业、各地水旱灾、善后赈济。晚清时期,清政府财政状况不断恶化,限制了救济资金的投入,政府社会救济资金的来源呈现出对社会筹资渠道的依赖。

——摘编自李俊岭《晚清社会救济进步与王朝灭亡的一致性》

材料二1951年以后,英国先后颁布了《国民救助法》《国民卫生服务法》等,进一步完善包括农民在内的社会福利体系。德国于1957年颁布《农民老年救济法》,开始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1972年建立农民医疗保险体系。法国1952年为农民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60年将医疗保险覆盖到农业从业人员。

——摘自刘家庆《现代西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与思考》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积极推行社会救济和扶贫政策。1978年以前的扶贫工作是与社会救济相结合的,并以地方试点为主。1978年正式划定了农民贫困标准,第一次将扶贫工作从农村救济中分离出来。改革开放初期,以救济为主的“输血”式扶贫可以缓解农民暂时的生活困难,却不能使他们真正摆脱贫困。1986年以后,国家确定了新的扶贫方针:变“输血”为“造血”,变救济为开发,逐步形成了集行业政策、区域政策和社会政策于一体的“大扶贫”格局。经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亿万农民告别了贫困和饥饿,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新生活。扶贫开发,成为中国政府解决贫穷问题的伟大创举。

——摘编自王瑞芳《告别贫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扶贫工作》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前期和晚期社会救济措施差异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西方国家二战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某一时期社会救济和扶贫政策特征,并对该特征作出合理的解释。(要求:主题明确,判断清晰,语言规范)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1382年改称督查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此外,还建立了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和设置了专门的“以下察上”的六科给事中,分别负责到各地考察和监督中央六部的活动。监察御史官阶虽低,威权却重,外出巡查,号“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可立决。六科给事中级别低微,但可以对高级官员进行监察检举,1397年明太祖正式颁行《大明律》,其开篇便是尊学儒学的《六礼图》……为唤醒官吏的良知,朱元璋亲自编写《醒贪简要录》赐给官员。《大明律》把《受赃》专设1篇,条目详尽严谨……兄贪赃钞六十两以上者,剥皮并袅首示众。

——据《中国古代史》等整理

材料二   1883年,美国就颁布了《文官制度法》,对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做出了详细的规范。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联邦贪污对策法》……在美国,除非能证明媒体存在着实际的恶意,否则对公职人员的报道即使不准确,也免受司法追究。

——摘编自《反腐败与制度——宏观视角看西方国家防治腐败措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初反腐措施的特点,分析其反腐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发达国家官员廉洁度比较高的原因及谈谈你对遏止腐败的认识。
2021-12-0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张载集》

(宝元以后)募兵益广,宗室繁衍,吏员岁增。……故用度不得不屈。(仁宗时)承平浸(渐)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火(伙)多如一火,天下祸患,岂可不忧?

——《欧阳文忠公全集》

材料二   (王安石)“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熙宁、元丰(宋神宗的年号)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元)脱脱等《宋史·安焘传》

(宋神宗熙宁六年冬十月)时在京诸军出戍还营,教阅多废忘。上初置内教场,训练有法,旬一御便殿,程其能否而劝沮之,人人奋励。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材料四   上(明太祖)曰:“昔汉武帝用东郭咸阳,孔仅之徒为聚敛之臣,剥民取利,海内苦之。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进竞,天下骚然,此可为戒。”

——《太祖实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中期朝廷面临的经济、政治危机?
(2)王安石为实现材料二中“民不加赋而国用饶”采取了哪些措施?
(3)从材料三看王安石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4)材料四中明太祖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依据是什么?
(5)就上述材料中对王安石变法所持有的不同看法,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2021-12-0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初奉行黄老之学,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但也出现了“国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的现象。这说明
A.无为而治不符合时代需要B.土地兼并激化了社会矛盾
C.藏富于民不利于社会稳定D.施政方略也需要因时而变
9 . 西方国家公务员普遍实行“两官分途”,政务类公务员实行任期制,由民选产生或由政府首脑任命,负责政党政策在政府工作中的贯彻执行;业务类公务员实行常任制,多数通过考试录用,主要负责执行政府的日常业务。这与中国唐宋选官制的不同之处是
A.重要事务官员由民主选举产生B.政务官与事务官“两官分途”
C.多数业务类官员都由考试产生D.西方公务员队伍基本保持稳定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首先是巡视监察法规的系统化。明清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至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其二是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明清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趋势,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下设主要官员有按察使;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其三是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

材料二   西方国家的问责机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紧密相关,是责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西方国家对政府公职人员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达到全社会或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由于这种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国民性,因而这种监督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有力量。

——《西方官员问责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我国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强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对官员监督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对中国明清时期和近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简要评价。
2021-12-0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