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是《启蒙画报》创刊号(1902年6月23日)刊发的《小英雄歌》。根据图中信息,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通过画报这一大众传媒来开启民智
②桌上地球仪表明要有开放的世界眼光
③歌词表示青年要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④小英雄穿的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较为普遍的服饰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引起的”。下列对这一条款解释正确的是:该条款
A.准确解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B.成为战胜国要求得到赔偿的借口
C.代表公理已经完全战胜了强权D.能够确保战后的和平稳定秩序
3 . 观察图1、图2,对两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解读正确的是
A.唐朝疆域不断拓展B.都是为了学习国外佛法
C.中外文化交流频繁D.均将本土宗教发扬光大
2022-02-14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肥东县肥东县综合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伴随着市民经济的崛起,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不像李贽那样表现在自己的行为上,而是更进一步地在思想上表达,他们的那种反传统的思想和对于自我意识的觉醒是跃然于纸上的。黄宗羲在三大思想家中最早对传统统治提出质疑,并且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口号,黄宗羲率先举起反君主专制的大旗帜,让处于底层的人民群众觉醒。

——摘编自李浩《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个体意识-古代东方视域下的个体意识个案解读》

材料二   从明中叶嘉靖年间到清初顺治年间,是明清小说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时期,商品经济有了空前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社会风俗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而这一切又滋生了新的价值观念,引发了具有市民反叛意识的人文主义思潮,以白话小说为代表,包括戏剧、民歌在内的市民文学的出现和繁荣,就是城市经济发展、人文思潮兴起的反映。这一时期代表作品是长篇小说《西游记》以及话本小说集“三言”“二拍”。

——摘编自张蕊青《明清小说人文意识的发展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反传统的思想主张并指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小说发展的特点,并谈谈你从明清时期思想文化发展得出的认识。
5 . 下表是国统区物价指数与购买力的统计。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A.国统区摆脱了世界经济危机影响B.中国民众为抗战胜利付出重大牺牲
C.战时经济体制利于民族资本发展D.国民党专政推动官僚资本恶性膨胀
2021-11-1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2届高三11月段考历史试题
6 . 1960~1979年,在"福利国家"瑞典,失业工人仅靠政府救济便可过活一生。据统计,这段时期许多工厂、企业的缺勤率常常高达20%,一度刷新了欧洲最高的旷工率。对此现象解读合理的是,福利国家制度
A.抑制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解决经济危机
C.大大加重了国家财政压力D.提高了工人生活标准
7 . 苏德战争爆发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尽管国难当头,但英国仍然要义不容辞地援助“俄国的危难”。对丘吉尔这一表态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英国已放弃敌视苏联的立场B.英苏形成遏制法西斯默契
C.法西斯势力成为世界的公敌D.英苏考虑开展广泛的合作
8 . 【国际格局】

国际格局的演变,与世界大变局密切相关;国际格局发生的重大改变,往往是新的世界大变局到来的前兆或先导。今日世界大变局的形成,不是偶然出现的,是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结果。

17世纪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后,交战国在1648年缔结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先河。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打破了欧洲均势的局面。法国战败后在1814--1815年形成了维也纳体系,这是一个由少数大国决定世界命运的强权政治的体系。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为分赃和维护既得利益而构建的国际体系。二战结.束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它虽然维持了战后基本稳定的世界格局,但却充斥着大国称霸、大国支配小国、强国支配弱国的霸权主义。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冷战”,导致了两极袼局的形成。冷战结束后,美国谋求“单极世界”的目标及全球战略在世界受阻,其霸权地位难以为继,所谓“后冷战时代”悄然而去。与此同时,世界权力始终由少数大国主导、西方国家决定世界命运的国际格局,正为今天走向多极的时代所摒弃,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于沛《国际格局演变中的世界大变局》(载于《光明日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国际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二战后世界国际格局演变的趋势及主要表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作为长江上游文明中心的三星堆遗址(距今约3200年),最近考古发掘又取得了重大进展。此次出土了大量青铜器,有异于中原的青铜面具、人像,青铜神树(象征连接着神界、人界和冥界);也有和中原类似的青铜礼器和大型仪仗用具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巴蜀文明受到长江中游、鄂西川东地区文明以及中原文化的影响。以下选项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三星堆遗址历史久远,只有通过考古发现才能了解古蜀文明
B.发掘出来的文物可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模式的实证
C.异于中原的青铜器有可能与当时的宗教信仰和崇拜有关
D.中原地区夏商王朝创造的礼制对周围方国文明影响深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