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9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惰。

——据《礼记》

材料二   汉文帝时已有“贤良”、“孝廉”之选,但未形成制度。汉武帝时始以明文规定下来,凡丞相、列候、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不久又规定依人曰数量、按比例进行选举,并取消资产限制,这使得察举制逐渐完善起来。

——据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这个制度初行时,“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但担任中正官者往往就是大族官僚,而中正所要品评的是“衣冠士族”,也是为大族士人服务的。所以这个制度的出台,注定要成为官僚大族维持特权的工具。

——据张凯之《中国历史新编》

材料四   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九品官人法不再适应形势,于是废除了按照门第高低选用官吏的九品官人法,代之以科举制。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周至隋唐选官标准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时期察举制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实行的意义。
2024-05-2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2 . 东晋一朝,除最初的“王与马,共天下”的情势外,世家大族代有推选,如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等,依次出现“庾与马、桓与马、陈与马”共天下的局面。材料主要反映东晋时期(     
A.社会阶层流动加强B.民族融合趋势显现
C.政治局面混乱不堪D.皇权受到士族冲击
2024-05-20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3 .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在农业方面推行“均地分力”和“相地而衰(cui)征”的政策,即把井田分给农户,并按土地不同情况分等征收农业税。该政策的实施(     
A.导致了思想界的繁荣B.标志着井田制的瓦解
C.缘于铁器牛耕的普及D.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2024-05-2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4 . 如图为纪念近代某一革命活动设立的文物保护单位分布示意图,该革命活动(     

A.探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新道路B.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C.开启了中国浴火重生的新征程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2024-05-1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份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5 . 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铜钱铸造量统计图,①处铜钱铸造量大量减少主要是由于(     

A.铜矿产量降低B.国家赋税征收实物C.白银成日常货币D.新型货币流通市场
2024-05-1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后,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表示只要美国不入侵古巴,苏联就会撤走导弹。但随后又致信表示,美国还须撤回在土耳其的导弹。当时美国只同意了第一封信的要求,但不久后还是悄悄拆除了在土耳其的导弹。这说明(     
A.大国对抗中蕴含理性B.军备竞赛越发激烈
C.美苏冷战走向白热化D.苏攻美守局势明显
2024-05-15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有学者指出,洪杨战役中,正规军与地方团练,两者相形,前者效力远不如后者,于是前者虽仍存在,而后者遂有不能废止之势。攻陷南京后,湘军虽被遣散,而淮军又代之而起,再后一点,袁世凯的新军又源于李鸿章的基础。这可以用来说明晚清(     
A.军阀割据在所难免B.权力结构的调整C.洋务运动成效显著D.政治制度的更迭
2024-05-1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民族主义是王夫之思想体系中尤为重要的部分.他认为、忠于割据之主是一人之义;忠于天下之主是一时之义;维护民族利益则是古今通义。若一时之义与古今通义相冲突,应抛弃君臣名分,维护本民族利益。

——摘编自陈仁鹏《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潮水般地涌入中国,蚕食传统文化的阵地。这种文化侵略行为,使向来有着文化优越感的封建士大夫们尤为反感。曾国藩的《讨粤匪檄》正迎合了士大夫们的心声,他用维护“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的文化民族主义来口诛笔伐,以图匡正秩序尊卑。

——摘编自文瑶、潘新辉《王夫之民族思想对曾国藩的影响》

材料三   中国需要一种包含着巨大内在张力的普世民族主义,它必须既是民族的,以便实现国家的动员与组织,应对险恶的国际环境;又应该是超越民族的、打开世界视野,从世界历史意义来理解中国……于是共产主义成为中国达致普世民族主义的必要精神介质,进一步,抗日战争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各种努力与民族救亡嵌合在一起。

——摘编自施展《枢纽》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时代的思想特征及其政治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中“汉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普世民族主义”的内涵及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埃及中王国时期,神庙集团控制国家,阶级矛盾激化。此时社会中出现了一种预言文学,讲述了自然与社会秩序的崩溃,作为救世主的国王最终出现,并“驱除罪恶,使秩序回到它的王位上去”。据此推知,该文学(     
A.迎合民众对王权强化的期望B.折射出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
C.提升了祭司阶层的统治地位D.反映了埃及人文精神的萌发
2024-05-1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如图为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距今约5300年的玉鹰,其双翼之尾是猪首形。它体现了(     

A.国家意识与艺术审美的统一B.社会组织的复杂
C.宗教信仰与生产劳动的结合D.中原文化的拓展
2024-05-1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