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9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古代乡村治理事实上承载统计户籍、组织生产、赋役催驱、维护治安、教化民众五大重要任务。政府管控不断深入基层、乡约政教化、乡官差役化是演变的重要趋势,呈现出政社互动的特征。总体上看,我国古代乡村治理演化是一个有继承有发展的过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模式与发展规律,形式上日益走向精细化,反映了政府管控的不断深入,国家政权与基层社会互动的持续加深。我国古代乡村治理和基层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绝非“二元区分”,更多是“二元综合”或“二元合一”。

——摘编自王伟进陆杰华《政社互动:我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演进特征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整体或者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今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951年,我国成立卫生宣传处,负责组织协调国家各有关部门共同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山西在1952~1955年间训练群众性卫生防疫人员14万人、乡村卫生员5032名。山东德州平原县组织17个剧团下乡宣传,使得全县84%的人口都受到卫生教育。据此可知,新中国爱国卫生运动(       
A.满足了群众基本医疗需求B.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C.解决了城乡卫生防疫问题D.为强化民众卫生意识创造了条件
今日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指出,近代早期的希腊人、塞尔维亚人因玉米的传入摆脱了平原地区的两大孪生灾祸——疟疾肆虐和土耳其征服者的严重压迫,巴尔干半岛的政治经济平衡开始变化。最后,希腊、塞尔维亚重新独立,德、俄成为世界列强。1500年之后的475年间,玉米、马铃薯、甘薯支撑起近代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口增长了7倍。这可用于说明美洲作物的传播(       
A.进一步缓和了全球粮食紧张问题B.改变了新旧大陆人们的饮食结构
C.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D.实现了欧洲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
今日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观察下表《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年)》(单位:%) 据此可知(     

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900年

整个欧洲

23.2

34.2

53.2

62

联合王国(UK)

1.9

9.5

19.9

18.5

法国

4.0

5.2

7.9

6.8

美国

0.1

2.4

7.2

23.6

日本

3.8

2.8

2.6

2.4

A.日本综合国力在不断下滑B.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C.日不落帝国发展已经没落D.欧盟的实力已逐渐超越美国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学家眼中的凡尔赛和约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20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他在《(凡尔赛和约)的经济后果》中阐述了修正凡尔赛和约的设想

◆我们通过提议设立自由贸易同盟,可以挽回在组织和经济效率方面的部分损失,这些损失是大战之后出现的无数新的政治划界以及成立的许多民族主义政权所造成的,他们的特征无不是贪婪而猜忌、缺乏经验而又在经济上存在诸多的缺陷。

◆协约国内部债务问题与欧洲各协约国在赔款问题上热烈的大众情绪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此种情绪的基础,并不是建立在对德国实际上能够支付多少赔款的合理计算之上,而是建立在如果德国不能这样支付赔款,对自身所处的不堪忍受的财务困境深切的认知之上。

◆要想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之下,欧洲重整山河,其势难如登天。因此,我衷心拥护在法、德、英及美国等很多地区所倡议的某种形式或方式下进行国际贷款。在这样的计划之下,无论怎样分配偿还贷款的最后责任,美国都势必要担负起贷款主要来源这一重担。

◆如果还是不能重新启动与俄国的贸易,那么,1920-1921年间的小麦必将非常缺,价格会变得极为高昂(除非这两年所有季节都取得大丰收)。所以说,最近协约国宣布的对俄国进行封锁的行动是非常愚蠢和短视的;我们与其说是在封锁俄国,倒不如说是在封锁我们自己。

——据[]凯恩斯《〈凡尔赛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12月)

(1)根据凯恩斯“修正凡尔赛和约”的设想,分析一战后欧洲社会发展存在哪些隐患。
(2)凯恩斯“修正凡尔赛和约”的设想在当时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
6 . 古汉语中“文化”一词的“文”本意指“纹理”,后引申出“人为修养和美、善、德行之义”;“化”的意思是“改变”;“文”与“化”合成一个词使用,有“以文化人”之意。   据此可知,“文化”一词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是(       
A.人文精神B.道法自然C.和而不同D.自强不息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启动城市化进程的发达国家,到1901年城市人口占比为78%。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经济重心向北移动,新的工业城市在北部和西部兴起,人口也发生了相应的流动。随着人口增多,城市功能也不断得到完善,还出现了各具功能和特色的城市,如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以交通运输为主的城市。便利的交通使得全国大中小各类城市连接畅通,还形成城市密集性地区,导致城市群的出现。英国城市化初始阶段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是依靠对其他农业国的掠夺,例如1757~1815年,英国仅从印度搜刮的财富就达10亿英镑之巨。受自由放任政策影响,英国城市化进程避免了政府的干预,但由于缺乏政府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城市内部规划混乱、杂乱无章,传统“城市病”也逐渐显现。

——摘编自曾宪明《城市化与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

材料二   在20世纪40年代末独立之前,印尼经历了长期的殖民统治,全国只有7%的人口称得上为城市人口。独立之后,印尼经历了城市的快速增长,国家大力发展重工业,形成了一批新的省会城市,到70年代末城市化率已达22%。80年代以来,许多与农村居民生活有关的加工业、手工业、纺织业等农村非传统产业迅速向城市集中,成为吸引和吸收农村人口就业和城市化的主要力量。但此时印尼尚无一个清楚的产业布局政策,外国资本的流入基本会选择爪哇—巴厘地区作为自己的产业基地。另外,由于无法克服交通不便等困难,人口向外岛迁移的诱因不足,广阔的外岛地区只提供了6%的制造业就业机会。与城市化相伴而来的是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人口涌入和民族分裂等社会问题。

——摘编自高强董启锦《印度尼西亚农村城市化进程、特点、问题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和印尼城市化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印尼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不同于以英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原因及其启示。
2024-06-0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的学术界“谈良知者盈天下”,士人中出现了“凭虚见而忽躬行,甚至越绳墨自恣”的现象,由此引发了一些儒学家的强烈不满。他们在对宋明儒学的反省和批判中,积极致力于“儒学精神的重建”。例如顾宪成把关注国事、天下事放在首位,提出“天下之是非,自当听之天下”的口号,他还认为把孔孟之道说成“万世无弊”的绝对真理是错误的,任何思想在发展和传承中都会出现“失真”。他和其他东林学者力求把讲学与救世情结结合起来的学术努力,反映了晚明儒学发展的新动向。

——摘编自姜林祥苗润田《中国儒学史明清卷》

材料二   维新人士从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到对儒学经典的批判,将孔子与后世儒家割裂,挖空了传统儒学的内核。他们提出后世儒家失去了“孔子真精神”与“儒教真义”,继而提出“孔教复原”即恢复“孔子真精神”。康有为鼓吹孔教本来是完美无缺的,孔子的真精神被之后的历代儒家所抛弃。在康有为等维新人士的理论宣称中,各个时期的儒家经典与儒家圣贤都受到了批判,孔子成了孤军奋战的“孤家寡人”。

——摘编自李博《试论近代儒学的危机与流变(1840~1919)》

材料三   五四运动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但并未完全摧毁李大钊对儒学价值观的肯定。学贯中西的他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提出了自己对待儒学的独特观点,他既肯定和尊重儒学的“真理”,也对其中的“糟粕”进行了反思和批评。基于这些思考,他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儒学与西方学说相结合的主张,“期与东西文明之调和有所裨助,以尽对于世界文明二次之贡献”。

——摘编自姚文兴《论李大钊的儒学观》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三中学者对儒学态度反映出的时代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上述材料中“儒学精神的重建”“孔教复原”“东西文明调和”的内涵,并予以评价。
2024-06-0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保护文物古迹及其环境的热潮,相关国际组织在此期间通过了一系列宪章和建议,以确定保护的原则、推广先进方法,协调各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这些国际组织的宪章和建议(       
A.旨在维系和传承民族精神B.继承并发展各国文物
C.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D.研究和开发文物资源
2024-06-0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马达加斯加的莱芒德•腊伯马南扎拉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白人殖民主义者在“殖民地人民的心目中已丧失了胜利者和主权者的威望”。法国驻几内亚的总督在给政府的报告中承认:“复员回来的老兵们把不服从(法国殖民当局)的命令作为高尚文明的标志”。据此可推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A.推动了非洲民族意识的觉醒B.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C.凸显出西方国家的精神危机D.促使民族自决原则广泛传播
2024-06-0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