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代以他官与三省长官共同参议政事,即为宰相会议。唐初建立政事堂,自此以迄五代,宰相会议始有制度化的决策方式。宰相会议的内容十分广泛,举凡军国事务,都可以进行讨论。宰相会议对于各种政事在讨论后所作出的决策,一般即以中书门下奏状的方式上报皇帝批准后,作为与诏令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文件颁布,或者转交中书舍人或翰林学士起草正式诏令颁发。如果皇帝对于中书门下的奏状不予批准,则其所议即作罢论。反之,皇帝的诏令,在一般情况下也要经过宰相会议讨论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始正式第一次。

材料二   唐五代,在宰相会议中实行集体决策的制度。在政事的讨论过程中出现不同意见时,不是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通过,而是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对于决定的决策向皇帝上奏状时还必须有全体宰相的联合署名。如果某一宰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为废状。如果宰相意见未取得一致,各以己见上奏,则属于违反联署制度,往往要被解除职务。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宰相会议的特点。
(2)概括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唐代的宰相会议制度。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五年(公元前202 年)二月甲午,刘邦即帝位,本想久都洛阳。娄敬见刘邦后,便问:“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刘邦说:“然。”娄敬以汉得天下与周不同,建议刘邦徙都关中。他说:洛阳无险可守,“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 至于关中,则物产丰富,“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 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 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刘邦寻问群臣的意见。 因为群臣都是东方人,都说洛阳便。张良驳斥了群臣的意见,同意娄敬的看法。刘邦当日便起驾,西都关中。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西汉初年,汉朝的主要政治矛盾是中央与“山东地区”诸异姓、同姓诸侯王之间的矛盾,对外是与北方草原地区匈奴间的矛盾。《读史方舆纪要》中说,关中地区对“山东地区”处于一种“据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的地理位置上。 就御外来说,定都关中,以“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可建立前进基地,北御匈奴。

——摘编自刘军《中国国家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娄敬认为刘邦应定都关中的依据。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邦定都关中的意义。
3 . 顾炎武说:“自(明)弘治、正德之际,天下之士,厌常喜新,风气之变,已有其所从来。……嘉靖以后,从王氏(王阳明)而诋朱子(朱熹)者始接踵于人间。”这反映了(     
A.理学走向了急剧衰落B.人们的自我意识增强
C.士人富有社会责任感D.传统伦理遭到了否定
4 . 明代,内阁无定员定制,内阁大学士一般多则七八人,少则二三人,甚至在万历年间多次出现一人“独相”“阁中无人”的现象。这可说明(     
A.内阁大臣间争权激烈B.高级官员的储备不足
C.内阁缺少制度化设计D.皇权专制受到了削弱
5 . 上海原名华亭,至元二十九年(1292 年)“割华亭东北五乡,立县于(上海)镇”后,日益出现“下海人回番货贱”的景象。这说明上海设镇后(     
A.得到了政府的财政扶植B.取代了泉州的港口地位
C.成为了江南的经济重心D.促进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6 . 北宋时期,政府对一级地方行政单位“路”进行多次析分。表1 为北宋时路的数量变化。这一变化可说明,北宋时(     
至道三年(997年)天禧四年(1020年)宣和末年(1125年)
15路18路26路
A.地方财政状况日益恶化B.路级长官的职权被削弱
C.国家疆域范围不断扩大D.中央强化了对地方控制
7 . 魏晋南北朝时,大批北方流民南移江南虽是主流,但流民“回迁”北归现象也时有发生,“至孝文帝立而崇经礼士,浸浸华化,于是中原士族向之避难在江左者,又相率慕化来归。”据此可知,当时的“回迁”(     
A.缓解了江南的人口压力B.催生了孝文帝汉化政策
C.加剧了北方战乱的发生D.是南北文化趋同的结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即下令取消“不与秦文合者”,以秦小篆作为统一的标准书体颁行全国,结束了战国以来的“文字异形”状况。这一举措(     

   

A.说明秦小篆实用性最强B.旨在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C.打破了各地的封闭状况D.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9 . 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战国时期的秦国,经商鞅变法后,读书不仅不能改变命运,甚至连“士子(读书人)”这个职业也日渐消失了。这主要在于秦国(     
A.实行了“奖励耕战”B.废除了“世袭特权”
C.发生了“焚书坑儒”D.确立了“以法治国”
10 . 有学者认为,周代分封诸侯实际上是用封国的形式从组织上消化商朝遗民,并使他们成为周统治下的“新民”,即周公所说的“保殷民”“作新民”。这说明,周代分封(     
A.清除了商民反叛隐患B.有利于形成政治认同
C.实现了国家文化统一D.强化了宗法血缘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