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为成都曾家包汉墓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家居图》。生动地呈现了织布、酿酒、舂米、饲鸡和车马、武器等场景。此图可用来说明当时

A.农业与畜牧业开始结合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盛行
C.手工业技术居世界一流D.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状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货郎图》是宋代画家李嵩的传世之作。如图充分描绘了货郎担周围的儿童和母亲们的精神动态:儿童的活泼、货郎担上用品的丰富、妇女儿童的兴奋,并且画了大狗和小狗来烘托热闹的气氛。该图可以用来研究
A.文人画B.工笔画C.风俗画D.人物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是秦朝疆域图。从该地图中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A.秦已经统一六国,疆域空前广阔
B.秦朝定都咸阳,中原地区是其统治中心
C.“郡”“国”并存,建立中央集权
D.秦长城是在连接六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为“迁居上海的原因”调查,主要的调查对象是1948年前迁居上海的部分人群,据图可知,吸引人口迁徙的主要动因是
原因人数百分比
求学92.1
寻求就业机会22250.7
躲避中日战争173.9
躲避内战102.3
躲避匪徒30.7
躲避自然灾害112.5
躲避家庭纠纷20.5
到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358.0
其他(如家庭团聚)12929.3
A.交通技术的改善B.城市工业的发展C.基础设施的完善D.居住条件的优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下图所示,某学者绘制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关系示意图(部分),由图可知
A.儒学是当时影响力最大的学派B.诸子思想主张各异但相互影响
C.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繁荣D.法家学说是各派思想的最后归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61年,奕䜣、桂良等人奏请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职责是掌理一切与外国人发生关系之事,其组织机构见下图。这标志着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清王朝固守天朝上国观念
C.列强侵华进入到新阶段D.中国外交组织走向近代化
8 . 《大清一统志》,是清朝官修地理总志。从康熙到乾隆,先后三次纂修。它测绘、制作青海、西藏、新疆地区的地图,编写《西域图志》等边区的图书,并动员各省官员收集、整理、上交有关所需的资料。这主要反映了清代
A.具有浓郁的边患危机意识B.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兴起
C.测绘制作地图水平特别高D.政府致力于巩固统一局面
9 .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中国的对外交往,既有交流互鉴,也曾固步自封。如今的中国正在逐渐影响着世界。

材料一   “东学西渐”是指古代中国文化向西传播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高潮: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明时期。公元1617世纪以前的欧洲在文明的发展中与中国有比较大的差距,而他们向中国文明的学习与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文明的顺序是相似的,即先从科学技术开始,包括四大发明、陶瓷、冶金、纺织等,推动欧洲社会的变革。“西学东渐”是指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过程,出现两次高潮: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和鸦片战争以后的“西学东渐”。这两种文化传播过程都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摘编自《“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之分》等

材料二   如图



图1:1901年辛丑年《辛丑条约》签订现场

图2:2021年辛丑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1)列举宋元时期我国传入欧洲的科学技术成就两例,并指出“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两个辛丑年不同局面的主要原因分别有哪些?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掀起的“单边主义”“贸易战”“科技战”等逆全球化现象,我国该如何应对,请提出你的良策。
2022-03-0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清末关税占财政收入比重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清政府财政收入稳定增长B.通商口岸由东南沿海向内陆地区延伸
C.贸易逆差的地位长期保持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程度日益加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