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柏林会议后,得到政府或非政府力量授意的西欧商人、探险家、传教士等纷纷进入非洲酋长或国王的“牛栏”和“王廷”去获取协议,只要有协议,无论非洲人接不接受,这些力量均可以去践行其在非洲的牟利行动。材料意在说明,柏林会议(       
A.确立了“有效占领”的原则B.加速了欧洲殖民非洲的进程
C.加剧了列强间的矛盾冲突D.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今日更新 | 33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1908年6月,英国殖民当局以“阴谋推翻女王政权”的罪名逮捕了提拉克,并于7月13日送交孟买最高法院进行审讯。这激起了印度人民的强烈愤懑,为抗议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孟买纺织、铁路、码头和城乡运输等行业的10余万工人于7月23日举行了总罢工。这是近代亚洲工人阶级第一次政治总罢工。印度这场罢工(       
A.推动了民族独立意识发展B.根源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C.表达了民众独立自治要求D.反映出工人阶级的产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列宁主义是“俄国及东方其他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人民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理论”;也有学者认为列宁主义是“列宁探索由俄国革命带头实现世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这些论述突出了列宁主义的(       
A.实践原则B.反战主张C.严密体系D.国际视野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史学家提出:鉴于印度与东南亚、中国、日本等早就有了海上的联系与交往,印度与波斯、阿拉伯、东非等也早就有了海上的联系与交往……这条新航路便把旧大陆几乎所有的重要的文明中心和大的文明区域通过海上联系起来。这条“新航路”的开辟者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麦哲伦D.哥伦布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后期,佛罗伦萨开始建设公民共和国,意大利人文主义运动逐渐转变为民众广泛参与的政治运动,佛罗伦萨人民开始一系列“争取城市自由的斗争”。在佛罗伦萨与米兰的战争压力下,佛罗伦萨各个阶层上下一心,抛弃矛盾,一致对外。1428年,布鲁尼也在与米兰作战牺牲将士的葬礼上描述了佛罗伦萨公民的自由和美德。15世纪初开始,当彼特拉克的人文主义思想被移植到佛罗伦萨时,佛罗伦萨人文主义者便不再满足于中世纪“禁欲”的宗教思想和古希腊斯多葛学派“避世”的个人理想,开始追求人的积极生活和尘世价值。

——摘编自张琦《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的政治思想变革》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伦敦“充满盛景和表演,富含视觉象征,并提供一种几乎令人窒息的快乐与危险、荣华与肮脏、兴奋与恐惧共存的多样性”。在16世纪初,伦敦的产业结构开始由以农业为主向以城市手工业为主转变,海外贸易的增加扩大了英国在欧洲甚至全球的影响力。虽然伦敦卫生条件和治安状况仍然很差,但参事议政厅仍坚持对城市管理施加影响,这座城市已经出现了现代性的萌芽。

——摘编自刘岩《文艺复兴时期的伦敦与英国戏剧的职业化》

材料三   培根在《新工具》中指出,虽然经过文艺复兴和科学文化发展的洗礼,但伦敦好多大学“一切习惯、制度都是与科学的进步背道而驰的”,“在这些地方,一般人的研究只是局限于也可说是禁锢于某些作家的著作,而任何人如对他们稍持异议,就会径直被指控为倡乱者和革新家”。

——摘编自尚梦杰《英国欧陆游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4—15世纪佛罗伦萨城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简析“伦敦出现现代性萌芽”所面临的时代环境,并从思想解放的角度简析其影响。
6 . 17世纪初,茶叶作为“馈赠宫廷高官的礼品”在英国上层社会逐渐流行,并形成一套繁杂、攀比的“下午茶”礼仪。18~19世纪时,“我把茶壶坐上吧,你一定得喝一杯茶”成为英国家庭接待客人的常用语;此外,小说中也大量出现反映市井生活的“非正式的英国茶会”。这一变化(     
A.得益于全球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B.表明物种交流改变了社会消费习惯
C.折射出政治民主化影响社会生活D.根源于殖民扩张提高民众消费能力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人们一度试图凭借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和强制措施,在一个小农国家里直接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节生产与分配,匆匆忙忙地将全部生产资料变为社会公共所有,并尽力在众多领域立即消除商品生产,这其实就是将准备建设的社会主义等同于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设想的共产主义。

——摘编自姜义华《社会主义是新型的社会经济形态——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坚实根基》

材料二   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以后,列宁领导俄共(布)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找到了一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断厚植现代化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利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新思路,通过驾驭资本而不是被资本所驾驭来确保新经济政策的社会主义方向。

——摘编自李东明《列宁在俄国现代化问题上对错误思潮的批判及其当代启示》

材料三   1924年后,逐渐确立的斯大林模式是一个实现国有化和准国有化(集体化)的一种在一切社会领域高度一体化的“总体主义”模式。但随着时间推移,它的整个运行机制和体制缺少活力,具有很大封闭性、保守性,不能进行自我调节,制约了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其失败不是偶然的。

——摘编自张光明《斯大林模式的根本特征——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若干思考之一》

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汲取探索和建设现代化的智慧,自拟论题,阐述你的历史认识。(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
2024-06-0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亚非拉民族主义的发展

历史轨迹现代化因素建设模式
17、18世纪初步产生于欧洲民族国家构建时期萌发了民族独立的意识具有先进资产阶级文化特征的思潮和模式逐渐出现
19世纪民族主义在欧洲发展,继续扩散至亚非拉地区由民族运动和民主运动两个方面构成对异质文化抗拒
对本国文化发展
20世纪亚非拉国家的民族主义代表了当时民族主义的主要趋势以反对殖民统治和建立取得民族独立的国家为主要目标充当了独立后的亚非拉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和现代化模式多样化的条件

——据徐煜《20世纪亚非拉国家的民族主义及其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亚非拉民族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亚非拉民族主义思潮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2024-06-0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卡德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中使用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一种楔形文字,起源于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完全废止于公元1世纪左右。目前发现最早的阿卡德语铭文,属于苏美尔早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700—前2400年)。约公元前2300年,阿卡德王萨尔贡征服了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各城邦,并开始用楔文符号书写阿卡德语。此后,阿卡德语和苏美尔语同样成为两河流域地区的通用语言和文字。到巴比伦第一王朝时(公元前18世纪),由于美索不达米亚涌进了大批说塞姆语的阿摩利部落,阿卡德语言和文字完全取代苏美尔语成为两河流域的通用语文。公元前2千纪后半叶,阿卡德文字成为近东各国书信往来中的通用的外交语言文字。埃及法老和亚洲各国王们往来通信都是用阿卡德文字写成的,埃及王廷一定有懂阿卡德语的翻译。

——摘编自刘文鹏主编《古代西亚北非文明》

材料二   公元前3千纪,苏美尔地区的交流仅限于城邦之间,至多扩展到伊朗高原,苏美尔语成为相关地区的通用语言。公元前2千纪前期,从地中海东岸到伊朗高原,各国交流频繁,古巴比伦语成为通用语言。公元前2千纪后期,西亚北非地区国际交流体系形成,助推阿卡德语成为地中海东岸地区的通用语言。

——摘编自国洪更《古代西亚通用语言的形成与演变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卡德语形成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知识,分析古代西亚通用语言形成的意义。
2024-06-0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十月革命后,列宁结合俄国民众的实际状况,通过发行通俗报纸,利用电影进行生产宣传,在农村阅览室和街头等地方展出图表和图片,在大小工厂和技术学校附近张贴海报和宣传画等一系列方式进行理论宣传,强化政治理论动员。这些理论宣传旨在(       
A.凝聚工农革命力量B.维护社会经济稳定
C.改变理论宣传方式D.增进民众政治认同
2024-06-0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