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屈原对故国始终怀着一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情感。在《天间》里把天、地、人看作一个整体,一连提出100多个问题,叩天:敬畏自然;问地:顺应自然;论人:天人合德,仁民爱物,万物一体。在《离骚》中,他痛惜人民在战乱中遭受的苦难,“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在《远游》中,他写道“涉青云以泛涩游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怀余心悲兮,边马顾而不行。”

——摘编自刘晨琤《再解“离骚”——兼论屈原思想的独特性》

材料二   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朱熹认为,教人为学在于“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为学方法则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以外,从“修身、处世、接物”等方面进行道德的体验与践行。从明代开始,书院制度移植到朝鲜、日本、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乃至欧美等地,成为当地了解、接受中华文化的窗口,并融入当地的文化传统,有的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有力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摘编自邓洪波《中国书院文献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屈原思想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积极作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6—1949年杭州城市发展简况。

阶段简况
杭州早期建设时期(1896—1911年)
1.通商口岸开放与交通建设。1896年杭州开放为通商口岸,通过借鉴上海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1909年,沪杭铁路的竣工,改变了杭州的交通运输方式,加强了杭州与其他城市间的交流,更加快了其城市化进程。
2.设立海关和开辟租界。1896年,杭州开设海关并正式开港通商,同年日本在杭州开辟租界,设立领事馆。它们的出现也是杭州城市近代化的主要带动因素之一。
3.公共事业快速发展。1883年建成有线电报路线并设立中国电报总局杭州分局。1910年建成火力发电厂
风景建设时期(1912—1937年)
1.调整城市用地布局,加强自然景观保护。疏浚西湖,开放孤山公园,新建湖滨公园。
2.改造交通。建成杭江铁路和钱塘江大桥,在连接原有的铁路后改名为浙赣铁路,成为中国东南部的一条交通干线。大规模拆除城墙修建道路的同时修建通往邻近省市的道路。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杭州为中心的错综复杂的交通网络
3.创立新市场。将西湖湖滨的清朝旗营旧地拆除后改建为新兴的商业区—“新市场”,实现了商业和旅游业互相促进。
4.杭州市分区设计。1932年,杭州市民政司拟定《市政府分区计划草图》,将西湖和环西湖的风景区划为市区。1934年发布《杭州新都市计划图》,将城市分为行政区、风景区、森林区和商业区等13个区
杭州新都市时期(1945—1949年)1.恢复城市功能,修缮维护城市内的相关道路、桥梁、水渠等。
2.调整城市绿化,疏浚市内大小河道。
3.成立公共工程委员会,制定《杭州市公共工程委员会组织规程》

——改编自王晓晓、施瑞婷《杭州近代城市发展研究》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杭州城市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杭州城市发展的有益经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的科举考试基要没有实行“糊名”制,考生的姓名都写在卷面上,这就使主考官有了“对人不对文”的方便。考生在应试前,往往多方奔走,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给社会名流,希望能再向主考官推荐。虽然从理论上讲,这种制度为每个人都提供了入仕的均等机会,但社会下层贫困之家无法接受教育,大多数人就不可能去应试。而且当时又明确规定,“刑家之子,工费异类”及部曲、杂户、奴婢等身份之人,不得入仕。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到了宋朝,中国社会再度进入一个鼓励个人奋斗的时代,科举制成为当官的最主要途径。科举最实质性的创新点还不是通过考试当官,而是“自由投考”,几乎任何一个男性,只要他肯读书,就可以自由报名参加考试,通过考试改变命运。科举的录取规模在宋代也有了实质性增长,唐代平均每年录取70人,宋代年均录取360人。据统计,北宋有宰相71人,科举出身者65人,占92%;副宰相153人,科举出身者139人,占91%。中国读书人的状元梦,从宋朝做到了1905年,就保持社会的流动和开放而言,自有其历史功绩。

(1)根据材料,指出宋朝科举异于唐代的表现,并据此归纳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角度出发,你更倾向赞成唐、宋哪个朝代的科举?试加以说明。
2023-12-2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含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历史试题
4 . 早期封建国家在实行何种地方制度的问题上有过较大反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在地方设县,那都不是学六国的。秦本无“封建制”,因此朝君主集权制的演变要容易些,在统一过程中,对被灭六国,取消“封建”代之以郡县,更是顺理成章。如果没有秦统一战争这种特殊的历史手段,东方六国由“封建”向郡县的过渡,扭扭捏捏,恐怕还要拖好几代时间,才能慢慢完成转型。在这里,我们再一次体验到了所谓“恶”的历史作用——战争,这是人类良知所不容的残暴行动,却常常有帮着实现转换历史场景的作用,真叫人哭笑不得。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汉初分封诸侯的基础虽说还是那县制,但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在理论上与皇帝一样,都是“有士之爵”。刘邦在世,同姓诸侯王都是其子弟之属,不可能犯上作乱。吕后当权,他们能团结一致,对抗诸吕,后来又促使文帝登基,的确对刘氏的皇权起到了拱卫作用。但文帝以后,同姓诸侯与皇帝的关系已经疏远,人人都有帝制自为之心,皇权自然受到挑战。刘邦初封同姓王国时,唯恐其实力不足,不能屏藩皇室,因此所有王国都地兼数郡,如齐国领有七郡之地。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得以顺利建立郡县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高祖分封同姓诸侯王的初衷,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汉高祖这一措施。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成化、弘治年间,徽州“民鲜力田,而多货殖”,如:“许琏,歙县人,弘治、嘉靖年间客游淮扬徐泗之间”“黄崇德,歙县人,成化、嘉靖年间挟赀齐东……三晋关中人,推公为纲”“黄义刚,休宁人……少商木筏于杭浙、姑苏”。徽商多从事盐、典、木、茶四大行业,及墨、漆、油、纸等手工业品。成化五年(1469)“折色法”的推行,使商人不用再大费周折去边关输粮,只需要用银买盐,极大地削弱了陕、晋商人的优势,徽商很快成为两淮地区的第一大商帮。徽商发迹后,除以重资结纳地方、中央官员,以获得庇护外,还广置田宅,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并通过“捐纳”的方式攫取官位,以跻身士绅行列。此外,徽商多为弃学从商,推崇“见利思义,以义为利”的义利观,经商之余也积极延师课子,在徽州兴办或者是修建书院,以至明清“天下书院最盛者,无过东林、江右、关中、徽州”。

——摘编自谢永平《明清徽商的兴起与东南城镇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晚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与此同时,全世界融为一体的市场格局日渐形成。面对急剧变革的时代环境,徽商没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内外因素的多重影响下,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摘编自刘灿华《近代徽商的衰落及其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徽商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徽商衰落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中期,秦国虽拥有广大的土地,但要发展农业生产却缺乏足够的农业劳动力。商鞅从秦国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了使三晋之民的“徕民”政策。为实现这一政策,商鞅对迁入秦国的农民不仅赐予田地和住宅,并免去他们三代的徭役,不需要他们当兵打仗,只要他们专心致志地从事农业生产。当时的秦国家庭还保持着几代同居的习俗,商鞅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这就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要求,以及以个体劳动者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措施通过加强劳动者在各自生产领域中的主动性,提高了劳动力的利用率。

——摘编自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

材料二   阡陌原本是以井为单位的封给贵族领主们的封疆。这些贵族领主们把封地死守起来,使之成为谁也无权过问的独立王国。他们的封地是世袭领地,既不出卖也无人敢购买。“开阡陌”就是打开了领主们的封疆,使得一些新兴地主阶级可购买到土地或通过军功爵得到土地,这就发展了地主阶级经济。“平赋税”剥夺了贵族领主们不课不纳的特权,让他们也担负国家的赋税。而国家把从贵族领主那里收到的土地,赏赐给有功将士,使有功将士奋勇作战,努力生产,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摘编自宋青林等《商鞅变法的前提条件及深远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变法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英国议会邀请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共同登上王位。在此之前,议会发布《权利法案》规定立法、征税等权力归议会所有,同时还规定国王维持常备军的时间不可超过半年,否则无法得到议会拨款。进入18世纪后,国王甚至连内阁事务也不再干预。随着选举制的发展,政党取代个人成为政治生活的主角,两党相互竞争,获胜者可以获得组阁的权力。由多数党组成的内阁,虽然形式上仍由国王任命,实际上听命于议会。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发达的西北地区出现了曼彻斯特、伯明翰等新兴城市。然而这些人口众多的城市却没有议员名额,土地贵族集中的东南部各郡的农村地区和旧市镇虽然人口凋零,却仍有选派议员的权利。新兴的工业贵产阶级要求扩大议会选举权,激进者主张实行普选、秘密投票。英国工人阶级也不断斗争,要求本阶级代表进入议会。本来不支持改革的首相墨尔本也认为“(改革)不可避免”。1832年英国议会通过改革法案,将选举财产资格限制降为年收入10镑,租房者年租降为10镑,租地者降为50镑。总计有56个“衰败选区”的选民人数已不足2000,其代表名额被取消,重新分配给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大城市。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光荣革命”后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不可避免”的原因,并分析英国议会改革的积极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苏跨江临海,港口众多,地处中国东部沿海核心位置,自古就有先民流寓海外。自六朝以来,江南人口迅速增长,对外交往非常频繁,吴地成为重要的造船和出海基地。古代江苏移民为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的构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日本福冈地区发现的绳纹文化晚期的水田遗址,成为吴越稻文化传播日本的最早例证。魏晋南北朝时期,吴地就有从事纺织、制镜等技艺的工匠流寓日本、朝鲜等国传艺营生。吴人知聪携内外典、药书移居日本,还携带了佛经、佛像等物,对日本早期的佛教产生了一定影响。

——摘编自邵政达《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古代江苏海外移民探析》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江苏就成为中国东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江苏人通过各种途径移民出国者日益增多。1860年清廷和英、法两国先后签订了《北京条约》,正式确立华工出国的合法化。江苏逐渐成为广东、福建以外移民海外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自1872年晚清政府选派留学生起,江苏籍人数在近代海外留学移民中始终居于前列。一些工商业者为谋求企业发展,或为摆脱洋行控制,到海外开拓销售市场或分支机构。据有学者估算,一战华工大多来自华北地区的山东、河北与河南等地,江苏人次之。

——摘编自丁美丽《跨国主义视域下近代江苏海外移民探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六朝以来江苏先民“流寓海外”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江苏海外移民居多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明交流的视角,比较古代与近代江苏海外移民现象的显著不同。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由于战乱频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但江南、辽西和河西凉州地区,经济却有很大发展,其中江南尤其突出。江南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基础条件很优越。孙吴出于立国、争霸的需要,大力推进军屯、民屯,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得到开发。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人民多次大规模地迁移至江南,给江南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加上东晋、南朝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使这里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上)

材料二   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割据政权后,使用“以汉制汉、以夷制夷”之策略进行统治。“以汉制汉”之方:一是仿侨置州郡县之制。 西晋亡,东晋建立后,为安抚中原南迁之世家大族,曾有“侨置州郡县”之制。建立前燕的慕容廆在辽东崛起,正值西晋八王之乱,有许多中原士大夫世家豪族率乡里、部曲、佃客投奔慕容廆,他承认来归汉人原来的地望,在辽东另设相同地名以安置他们,这与“侨置州郡县”的方法相类似,使来归者有宾至如归之感。二是重用汉族文人,提倡儒学等。“胡化”主要指本身虽为汉族,但接受胡族文化。如北魏时的高欢,已彻底鲜卑化,其后人所建的北齐,也为鲜卑化王朝。

—摘编自吴楚克、王浩《魏晋南北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关键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2年12月清廷批准李鸿章的奏折,成立轮船招商局。招商局借官款制钱20万串,并招商集股,随后几年开通了日本、北美和英国航线。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颇有盈利。1909年招商局改为商办,成立董事会。招商局先后创办仁和、济和保险公司,投资创设中国通商银行。为对抗外商倾轧,招商局先后与英资太古、怡和签订齐价合同。辛亥革命后,经营没有起色。1924年招商局改为股份公司。1930年国民党政府将其收归国营。1932年划归交通部后,运输力大降。1948年8月,以一半股本出售招商股。

——摘编自张后铨《招商局史》

材料二 1950年招商局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港全资国有企业。招商局1978年即投身改革开放,于1979年开始独资开发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区——蛇口工业区,并相继创办了中国境内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招商局主要业务集中于交通物流、综合金融、城市与园区综合开发,以及近年来布局的大健康等新产业。新时代的招商局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构建综合物流服务网络,投资开发海外园区。截至2021年底招商局总资产为11.68万亿元

——摘编自《招商局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招商局经营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近代相比招商局在新中国实现长足发展的有利因素,并简述招商局百年风雨历程所蕴含的企业精神。
2023-09-21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