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不仅见证了欧洲经济的转型,也带来了欧洲文化的崛起,一种新的知识组织形式出现了——中世纪大学在欧洲基督教的怀抱中诞生,它不囿于基督教的教义传授,反而形成了求真和求善的大学精神。西欧中世纪大学从教皇或国王那里获得了包含种种特权的“特许状”,其中学术自治与学术自由是最核心的内容,即大学享有自主决定和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利,是具有一定自由度或独立性的高等教育教学机构。大学成为当时最具特权和声望的学术思想机构之一,为现代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与框架性的历史元素,为理解现代大学概念提供了源头性的诠释。

——摘编自孟倩《中国书院与西欧中世纪大学之比较:历史社会学的视角》

材料二   18世纪后半期,人们相信,启蒙是对现有秩序的批判,并且认为通过启蒙,流行的愚蠢会被克服。在这种观点看来,有用的理论应该能先在实际事务中解决问题。大学和类似的机构要讲授的不应是形而上学和神学,而应是经济学、技术学、医学和自然科学这类的学科,实际操作的知识优于口耳相传的知识。在许多大学里,像这类学科,如法国的医学和自然科学,德国和意大利的财政学,苏格兰的道德哲学,以及许多欧洲国家的自然法学,都得到了加强或第一次开设。无需证明的信念和对权威的无条件顺从被放弃,学校越来越多地教育学生自己思考。

——摘编自赵敏《启蒙运动对18世纪欧洲大学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及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欧洲大学发展的特点及其社会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始于英国,因而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很快,一大批工业城市,如格拉斯哥、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纽卡斯尔等迅速成长起来。从18011851年的半个世纪里,英国5000人以上的城镇由106座增至265座。城镇人口比例由26%增至45%,到1900年上升至7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主编《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是中国近代城市化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城市化主要在沿海沿江部分地区进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明显增加,全国城市(城镇)人口从1843年的2070万人,增至1893年的2350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缓慢上升至6.6%。进入20世纪初后,随着近代工商业的迅速发展,进入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初步发展阶段,城市人口(主要是通商口岸城市)以3.5%9.8%的年增长率增长,大大超过之前的0.4%0.5%的人口年增长率。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新的城市也不断涌现,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到1915年,人口在10万以上的大中城市达到43个,其中开埠城市22个,占总数的51.1%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呈现出不同特点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民”的概念是19世纪末随着“兴民权”口号的提出而在中国出现的。189C华梁启超在《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中指出:“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挥一国之患,其民不可得而侮,卖国衣可得而亡,是之谓国民。”他进而还说:“人群之初级也,有部民而无国民,由部民而进为国民,此兰野所由分也。部民与国民之异安在?曰:群族而居,自成风俗者,谓之部民;有国家思题、能自布政治者,谓之国民。”这就给“国民”这一概念赋予了鲜明的近代意识。

——摘编自沙磊《论梁后超的“国民死”》

材料二   毛泽东“人民”概念不同时期的内涵

时间著作内涵
1926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无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属于“人民”概念的范畴
1935年《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切坚持抗战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团体属于“人民”概念的范畴
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人民的范围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除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

——摘编自史坤坤《毛泽东“人民”概念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国民观”的内涵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梁启超的“国民观”相比,毛泽东“人民观”的主要特征,并简析其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商人便有了行商和坐贾的区分。坐贾在固定场所销售商品,为向人们传递商品和服务信息,招幌广告应运而生。悬物广告作为招幌广告的一种,流行于汉代以后,它是店铺在门前悬挂与经营有关的物品或习惯性标志,起招牌广告作用。招牌广告是从悬帜广告发展而来的,自宋代开始流行。明清时期,招牌广告又有所发展,招牌的式样、色彩更为丰富多彩,制做的材料也多种多样,有纸、布、铜等。

——摘编自杨梅《论中国古代的招幌广告》

材料二   明清时期,会馆建筑、会馆活动及其倾向在某种意义上都具有了一定的广告功能。通过会馆呈现的广告功能或在于树立自我的道德形象,或在于显示自己对传统规范的遵守。由于会馆建立于客地,有的还是众多客商云集的区域,因而其所展示的往往是自我的真实实力,亦便于受众在心目中形成对自己的认识。这些广告所发挥的功能往往兼具了公关宣传、教化和装饰的多重功能。

——摘编自王日根、曹斐《明清商人会馆的广告功能》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印刷技术不断改进,广告由传统向近代转型。报刊广告成为近代最具特色的广告形式。广播电台广告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向更多的消费者传播商业信息。霓虹灯使广告更加引人注目。此外,随着建筑、油漆、喷绘等技术的创新,橱窗、路牌、车体等都成为广告的新媒介,广告的发展借助于这些多样的新媒介而出现兴盛之势。

——摘编自孙会《近代中国广告转型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广告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中“招幌广告”“会馆广告”“广告转型”出现的主要原因及其启示。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埃及的苏伊士运河一直被英法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控制。1956年7月,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其全部财产、权利及义务移交埃及。英法大为恼怒,对埃及进行经济制裁,在地中海调兵遣将,并要求以色列共同对埃作战。1956年10月29日,以军挑起了第二次中东战争。愤怒的埃及人民立即行动,纷纷参加民族解放军,纳赛尔号召人民战斗到底。世界人民也掀起了支持埃及正义斗争的热潮。阿拉伯国家纷纷与英法断交,断绝石油供应;中国也给予埃及有力的支援。最终,英法被迫停火,从埃及撤军,埃及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取得完全胜利。

材料二   巴拿马运河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经济收益。在古巴革命影响下,1959年巴拿马爆发两次大规模示威活动,要求收回被美国控制的运河区主权。1961年巴拿马议会要求签订新条约,提出收回主权,公平分配运河收入,在运河区悬挂巴拿马国旗,限期接管运河等13项要求。1964年3万多巴拿马人在运河区示威,手执红旗,高呼“美国佬滚回去”的口号,形成空前规模的反美怒潮。巴拿马的正义行动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1964年4月美国被迫同意与巴拿马谈判。巴拿马人民终于在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埃及和巴拿马能够收回运河主权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埃及和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斗争的历史意义。
2024-05-16更新 | 15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民族主义是王夫之思想体系中尤为重要的部分.他认为、忠于割据之主是一人之义;忠于天下之主是一时之义;维护民族利益则是古今通义。若一时之义与古今通义相冲突,应抛弃君臣名分,维护本民族利益。

——摘编自陈仁鹏《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潮水般地涌入中国,蚕食传统文化的阵地。这种文化侵略行为,使向来有着文化优越感的封建士大夫们尤为反感。曾国藩的《讨粤匪檄》正迎合了士大夫们的心声,他用维护“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的文化民族主义来口诛笔伐,以图匡正秩序尊卑。

——摘编自文瑶、潘新辉《王夫之民族思想对曾国藩的影响》

材料三   中国需要一种包含着巨大内在张力的普世民族主义,它必须既是民族的,以便实现国家的动员与组织,应对险恶的国际环境;又应该是超越民族的、打开世界视野,从世界历史意义来理解中国……于是共产主义成为中国达致普世民族主义的必要精神介质,进一步,抗日战争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各种努力与民族救亡嵌合在一起。

——摘编自施展《枢纽》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时代的思想特征及其政治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中“汉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普世民族主义”的内涵及其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之后不久,便决定将中菲贸易扩大到新西班牙(墨西哥)。随着中-菲-墨贸易的开通,蕴含着中华文明意义的丝绸、瓷器和精美的工艺品进入墨西哥,并流传到拉丁美洲,在当地掀起了一阵“中国热”;随商品而来的中国商人、工匠也在美洲登陆,作为第一个登陆点的墨西哥也因此变成西方汉学研究中心;西班牙传教士们往往也取道墨西哥经马尼拉再到中国,返程亦然……中-菲-墨大三角贸易也非一帆风顺,由于菲律宾、墨西哥以及当时整个拉美都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这项贸易活动很难自然地发展1571-1815的两百多年间,它几经沉浮,但无论如何,大三角贸易在太平洋上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两地在物质上互通有无,文化上促进了解。

——摘编自朱凯主编《西班牙—拉美文化概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菲——墨大三角贸易沉浮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菲——墨大三角贸易开通的意义。
2024-05-1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成了拥有多种风格的文化艺术形式,这一时期的壁画也发生了地域性的变化,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区艺术传统的多样性。许多壁画创作将中国传统绘画元素与北方少数民族、江南等地区的艺术中常见的各种手法相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民族的交融促进了中国独特壁画风格的发展,也对中国的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摘编自王芷冉《民族融合视域下魏晋南北朝壁画创作研究》

材料二   早期的北方游牧民族墓葬壁画主要是对北方游牧民族生活场景的反映,随着契丹民族的崛起和进入中国北方地区,辽代中后期墓葬壁画逐渐显露出同中原文化趋同的特点。

——摘编自石惠杰等《北方游牧民族古代壁画及其发展现状》

材料三   五代十国时期壁画图像主题在继承唐代的基础上,展现了极大的自由性和区域性特点。宋代墓室壁画风格有别于唐代墓室壁画中森严的礼制规范,在题材上丰富多样,且更加生活化,宋代成为继汉唐以后壁画艺术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的高峰期。

——摘编自金凡茜《宋代墓室壁画中世俗之美演变的成因分析》

(1)解释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壁画“成了拥有多种风格的文化艺术形式”的原因。
(2)指出古代壁画所体现的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并谈谈古代壁画的价值。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是明代中晚期极具时代特色的群体人物的写意。如《转运汉遇巧洞庭红》写商人文若虚经商破产,便与他人泛海经商,他一两多银子购买的洞庭红,在海外竟卖了八百多两银子。回归之时,在荒岛上发现珍宝,于是便大发横财,终为巨富。《乌将军一饭必酬》中商人王生屡屡不顺,多次遭遇劫匪,其婶娘杨氏,反复鼓励他“不可因此两番,堕了家传行业”,要“大胆天下去得”,王生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自此以后,出去营运,遭遭顺利。不上数年,遂成大富之家。”《施润泽滩阙遇友》中的小商人施复拾到六两银子,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终于“义”战胜了私利,他拾金不昧,终得善报。《刘小官雌雄兄弟》中的小店主刘德乐善好施,而有“刘长者”之谓。

——摘编自李洁《文学视域下东西方文化语境比较——以《鲁宾逊漂流记》与“三言”“二拍”经商题材小说为例》

材料二:在英国时代背景和海洋文化的熏陶下,1719年英国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完成了他最伟大的作品《鲁滨逊漂流记》。19岁的青年鲁滨进不安于其中产阶级家庭悠闲平庸的小康生活,“一心向往出海航行,满脑子都是对航海的种种幻想”,违背父母希望其当律师的意愿,擅自离家去航海经商。他远航非洲的目标很实际;给他兴旺的巴西种植园再买回一些奴隶。由于触碓他独自一人章免于难,漂流至南美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在那儿他凭借自己的劳动顽强地生活了28年。期间,鲁滨进还教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教会他英语。“从总体上来说,这些故事都是英国讲述自身的故事。它们以梦想形式赋予英国力量、意志,以便使英国人走出国门,探寻世界、征服世界和统治世界”。

——摘编自魏颖超《鲁滨逊精神两面观》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三言”“二拍”所映的商人形象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部作品所反映的经商行为对当时世界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铸钱量比唐代大为增加,可是因为商业发达,流通量大增,货币仍感不足,于是又在一些地区发行铁币。铁币价轻体重,每千文重达25斤,携带十分不便。四川大商人就联合发行一种纸币,称作交子,也是在一地交钱后到另一地取钱。不久交子改由政府发行,并设立了机构管理,交子遂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流通纸币。南宋时又在湖广地区发行会子,与交子共同使用。最初交子、会子发行量有所控制,币值稳定而有信用,可以随时兑换成铜币,所以起了很好的作用。但后来政府因财政困难,大量发行纸币以弥补亏空,于是纸币严重贬值,导致南宋经济混乱,加速了它的灭亡。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统观元代币制,经过三次改革,却始终在于推行纸币制度。除少数边陲如云南尚使用实物货币及贝币外,全国通行,基本上达到全国的货币统一。元朝最初发行纸钞的二十余年间,尚能维持其相对稳定,此后由于巨额的军队供养,宫廷开支和军功评赐等,致国家全年的财政收入半年用尽,这就不能不乞救于纸钞的发行。同时连年征战,经济停滞,纸币的通货膨胀,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必然现象而已。

——摘编自石毓符《中国货币金融史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交子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纸币发行流通的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元朝纸币发行流通的不同特点。
2024-05-1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测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