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南宋至明清,乡约制度是县级以下在村落推行的一套地方自治机构,它的地位正可与王安石的保甲制相当。保甲制是上级政府为了适应当时苦难的局面向下推行的一套施政机构,“编户口、练民兵”是它的主要功能。可是乡约制度的作用并不在此,它是人民自动结合的机构,这就是吕和叔先生所说的:“乡人相约,勉为小善。”他给乡约厘定的四大条款是: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这四大条款就描写了乡约制度的主要功能,它是绅士以领导者的身份,作为教育与组织人民的工具,冀以形成为人民自动结合的机构,成为一个自动奉公守法、知礼习义的单位,也就是一个具有政治意义的团体。

——摘编自费孝通、吴晗《皇权与绅权》

材料二   1864年,俄国实行了地方政治改革,在各省、县分别成立自治局,负责管理地方经济、卫生、教育等事务。1870年通过市政改革,在各城市召开了市杜马,在市杜马选举中,取消了封建贵族特权,实行统一的财产资格标准,即缴纳城市地方税的人都有选举权。1874年又进行了军事改革,废除了募兵制,打破了贵族对军队领导权的垄断。但在以后的30年内,沙皇政府不但没有把改革继续进行下去,而且残酷地镇压民粹派运动和日益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终于在1905年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约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地方自治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改革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沿袭了西魏北周的府兵制度,这一制度经唐太宗整顿后更加完善。府兵的基本单位是设在各地的折冲府,唐太宗时,全国共有折冲府634个,总兵力68万人。其中关中设置折冲府261个,拥兵26万,其他地区折冲府的设置则稀疏得多。府兵的调遣权力由尚书省兵部掌握,调兵须有皇帝敕书和兵部符契,地方官无权调兵。战争发生时,中央从各地折冲府调集军队,混合编制,临时任命高级将领统帅作战;战争结束后,“兵散于府,将归于朝”,将帅和士兵只是暂时的结合。府兵经常性的任务是轮番宿卫京城,有时也到其他地方出征和戍防。府兵从21岁服役,至60岁免役,服役期间免本身租调。府兵不脱离自己的乡土和农业生产,府兵的行装、戎具、军粮都要自备,因此府兵制度必须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前提。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府兵制完备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府兵制的特点及影响。
2023-10-0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后,美国主导建立了华盛顿体系和远东太平洋秩序,但1922年华盛顿会议后,美国在维护亚太秩序上很少有所作为。1931 年,日本精心制造“九一八事变”,打破了美国在远东多年营造的“华盛顿体系”。事变发生后,虽然美国国务卿史汀生等人主张“华盛顿会议的新秩序决不容忍像日本对中国所犯下的野蛮侵略”,但总统胡佛却认为美国不应该单独冒险去“刺激老虎”,他指责史汀生“更像是斗士,而不是外交家”。随后,日本逐步扩大侵华战争,美国虽然采取“不承认主义”,但在行动上却是竭力避战保和。

——摘编自刘建华《美国亚太政策的交替演变及其动因探析》

材料二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亚太政策以安全防务为重点。布什政府(1989—1993年)提出建立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泛太平洋经济联盟”,主张以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促进亚太经济合作。1991 年,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意识到仅靠一个国家,永远不能维护地区的稳定,因此美国充分利用与美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及其关系密切的国家,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盟关系,并敦促盟国更多地承担防御责任和安全义务。苏东剧变使得美国自认为取得了全球性的胜利,因此自诩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有实力承担领导责任的国家,要建立符合美国“价值观念”的世界。

——摘编自李忠《美国亚太政策的新调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亚太政策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什政府亚太政策的内容及其出台背景。
2023-06-13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高二年级(2021级)下学期6月学情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代在民事审判制度上有所发展,首先表现在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在实践中已有明确的区分。元政府在民事司法方面积极参与,详细规定了解决民事纠纷的各种方法、机构及诉讼程序等。元代的民事审判主要是由县级管辖,最高到府路级,刑部、礼部和中书省仅是裁决和法律解答,这些机构按各自领属的民众的法律和习惯审理内部民事案件。在民事审判适用的法律上,各民族的法律和习惯都得到承认,实际上是坚持了属人主义,以致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等根据各自的民族归属适用各自的法律习惯在具体的实践中,不同的民族、职业、宗教信仰和性别,在民事诉讼中分别对待。元代由于民事审判机构过于庞杂,在现实中造成很多问题,最为严重的是由此造成政府部门相互推诿,百姓纠纷难以得到解决。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民事司法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元代的民事司法制度。
2023-06-13更新 | 27次组卷 | 4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高二年级(2021级)下学期6月学情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司马迁奠定了传统中国对“世界”的历史叙述的基础。司马迁已经具有了很明显的“世界意识”,在《史记》中,除了“我者”的汉朝外,周边的“他者”包括北方强大的匈奴,以及朝鲜、南越、乃至西方(西亚、中亚),包括了现在亚洲的大部。司马迁笔下的世界是以本国为圆心,逐级放大的“同心圆”。在司马迁看来,虽然匈奴和汉朝在事实上是平等的,但是汉朝在文化上是先进的,外面的世界则是“中国”的“四裔”,而这些都是没有开化的野蛮人。                                                    

——摘编自葛兆光《传统中国史学中的世界认识》

材料二 1901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发表的《中国史叙论》一文中提出了中国史在世界史中的地位问题:“今世之著世界史者,必以泰西各国为中心点……而自今以往,实为泰西文明与泰东文明(即中国之文明)相会合之时代,而今日乃其初交点也,故中国文明力未必不可以左右世界,即中国史在世界史中,当占一强有力之位置也。”自1902年起,梁启超在《新民丛报》连续发表《中国地理大势论》等文章,开展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地理与文化关系的系统研究,“这些研究不同于以往如《史记·货殖列传》的自我疆域检阅,也不同于《海国图志》一类对纯地理意义上的异域空间的发掘,而是创造性地阐释‘世界’是各不相同的地理空间的组合”。

——摘编自郑大华《从“天下”走向“世界”》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与梁启超“世界观”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世界观”形成的背景。
2023-06-13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高二年级(2021级)下学期6月学情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都城开封及其河网示意图)

材料二

多尔衮在奏请顺治帝移都燕京的奏折中,阐明建都的理由时说:“燕京势据形胜,乃自古兴王之地,有明建都之所。今既蒙天界,皇上迁都于此,以定天下。则宅中图治,宇内朝宗,无不通达,可以慰天下仰望之心,可以赐四方和恒之福。伏祈皇上熟虑俯纳焉。”

——摘自王明德《论清初定都及其历史意蕴》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宋清两代定都的共同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迁都北京的历史影响。
2023-03-0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第三中学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名称

主要内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规定了政权机关的组成和新政府的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民族政策、外交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俗称“五四宪法”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在内容上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的原则,为我国日后宪法的修改奠定了基础。
1982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俗称“八二宪法”。这部宪法继承和发展了五四宪法的基本原则,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
1988年宪法修正案,允许私营经济出现,并准许土地使用权转让;1993年宪法修正案,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写入序言;1999年宪法修正案进一步提高了私有经济地位;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说法写人宪法;2018年宪法修正案,把中共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大法。

——据中国人大网站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同纲领》与“五四宪法”的主要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和不断修正所体现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我国宪法不断修正完善的认识。
2023-03-0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第三中学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律疏议》的部分内容

篇序内容
第二篇《卫禁律》主要是关于保护皇帝人身安全、国家主权与边境安全
第四篇《户婚律》主要是关于户籍、土地、赋役、婚姻、家庭等,以保证国家赋役来源和维护封建婚姻家庭关系
第五篇《厩库律》主要是关于饲养牲畜、库藏管理,保护官有资财不受侵犯
第六篇《擅兴律》主要是关于士兵征集、军队调动、将帅职守、军需供应、擅自兴建和征发徭役等,以确保掌控军权并控制劳役征发
第七篇《贼盗律》主要是关于严刑镇压蓄意推翻封建政权的行为,打击其他严重犯罪,保护公私财产不受侵犯
第十一篇《捕亡律》主要是关于追捕逃犯和逃亡的士兵、丁役、官奴婢,以保证封建国家兵役和徭役征发及社会安全

材料二   查士丁尼《法学阶梯》的部分内容

编序 内容
第一编谈人:论述人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人的资格,以及婚姻权和家庭权
第二编谈物:论述物的概念、物的划分
第三编论遗嘱继承方面的问题,然后开始专门讨论债的问题
第四编讨论诉讼问题

——据金歌《中外名著博览》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律疏议》和《法学阶梯》的异同点。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穆斯林的向东扩张,阿拉伯人建立起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阿拔斯王朝初期,哈里发大权独揽,各行省听命于中央.在帝国政府中,外族虽可参与,但穆斯林与异教徒之间地位仍有较大差异.阿拉伯人不仅大力经营东方商道,从唐朝引进大宗商品及火器、造纸技术,而且大量吸收各地文化,翻译和保存了很多古代文献。王朝后期,帝国采用了选募士兵的方法,使突厥军人势力渐渐崛起.突厥将军跋扈,任意拥废君王,哈里发如同傀儡,各省总督也纷纷割据自立。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材料二   唐朝建立后,立即着手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在魏晋以来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上,唐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羁縻政策的推行,推动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巩固。随着对外关系的发展,唐政府也吸纳了不少外国人供职,外来宗教也大量涌入中国,但受尊崇的仍是道教和佛教,唐玄宗喜立边功,用募兵制取代府兵制,使得边防重镇军事实力迅速增强。安史之乱后,为弥补财政亏空,唐朝对税收体制做出重大调整,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唐中央的经济力量。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拔斯王朝与唐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2023-01-29更新 | 502次组卷 | 12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末以前,所谓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太尉掌管武事,时设时废。《汉书》往往每逢大事,辄载:“事下丞相、御史。”唐代的行政中枢又有了很大的变化。“若论其实,侍中、中书令在唐方为真宰相,余以他官参掌者无定员,但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平章事,知政事、参知机务、参与政事及平章军国重事之名者,并为宰相",即宰相的构成愈加复杂,中枢权力更加分化。

——摘编自施建雄《王鸣盛论汉唐之际政治制度的得失》

材料二   通过这一调整,朱元璋大大地提升了皇帝的权力,致力于实现其所谓的“上下相维,大小相制,防耳目之壅蔽,谨威福之下移,则无权臣之患”的构想,然而改革的弊端也立时显现。据史料记载,自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前后八日间,内外诸司送到皇宫里的奏章,共有1160件,共计3291件事。大小事务都要汇集到皇帝那里作出最后决断,对皇帝的个人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摘编自李子龙《虽无宰相之名 实有赞襄之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相比,唐代宰相制度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对宰相制度所采取的措施及其产生的消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